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71.
通过对1999-2012年中医药院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NEDD)获得情况、学科分布、导师及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等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发现:NEDD的获得与所在培养单位科研平台建设,所在学科学术环境,导师个人影响力等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分析及产出特点,从导师管理、博士生招考制度、博士生培养管理机制、学位点建设、校园学术氛围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医药院校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别构建含有人VSIG4基因两种不同变异体(VSIG4L和VSIG4S)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稳定表达VSIG4L和VSIG4S基因的L929细胞并初步研究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人肺cDNA文库中扩增出VSIG4L和VSIG4S的全长基因,并分别克隆入T载体中,再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中,与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以其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72小时后,经Zeocin筛选出稳定表达VSIG4L或VSIG4S分子的L929细胞株;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析VSIG4分子的表达,MTT和ELISA分别检测T细胞增殖及IL-2的分泌.结果:构建了含人VSIG4L基因和VSIG4S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获得含有VSIG4L基因和VSIG4S基因的重组病毒,筛选获得能稳定高表达人VSIG4L和VSIG4S分子的L929转基因细胞;该转基因细胞具有体外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IL-2分泌的作用.结论:构建了稳定表达人VSIG4L和VSIG4S膜型分子的细胞株,该分子两种不同变异体在体外均可抑制T细胞增殖和IL-2分泌.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不同感染阶段HIV感染者胃黏膜中CD4+和CD8+T细胞数量和分布情况,及免疫细胞激活状态的改变.方法 有胃黏膜组织活检标本的HIV感染者42例,其中有明确临床分期诊断的36例,另选非HIV感染者胃黏膜组织活检标本10例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胃黏膜活检组织中CD4、CD8及CD38的表达,以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差异.结果 (1)AIDS患者胃黏膜中CD4+T细胞与对照组和无症状者相比,均显著减少(P(0.01),无症状者多数淋巴滤泡中仍有一定量CD4+T细胞,间质中多呈不均匀聚集分布,统计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IV感染者胃黏膜内CD8+T细胞普遍噬腺体和黏膜上皮,部分病例胃黏膜内CD8+T细胞局部过度增生,与对照组相比,CD8+T细胞在感染者胃黏膜中显著增多(P<0.01),无症状者与AIDS患者CD8+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HIV感染者胃黏膜内,CD38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表层至浅1/3~2/3层,与对照组相比,HIV感染者胃黏膜中CD38表达增强(P<0.01),无症状者与MDS患者CD3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胃黏膜中CD4+T细胞的数量和分布与疾病进展有密切联系,HIV对CD4+T细胞的感染和破坏导致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是胃黏膜内CD8+T细胞数量增加,CD38表达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提高临床医师对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症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327例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归纳出该病症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分布及发病诱因。结果:①"持续不缓解的头痛"是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特点;②该病症主要发生在61岁及以上的年龄患者,占本组病例的71.25%,与非老龄组比较,P﹤0.01;③便秘、疲劳、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情绪剧烈变化等是最为常见的发病诱因;④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好发部位按概率分别为硬膜下腔37.6%、脑叶33.3%、外囊16.2%、蛛网膜下腔12.8%,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2±4.7mL、9.7±4.2mL、4.1±1.8mL、6±2mL。结论:提高对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积极使用必要的辅助检查设备,尤其是头颅CT扫描,可大大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nm23-H1、PTE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nm23-H1、PTE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nm23-H1、PTEN蛋白阳性表达为棕黄色,定位于细胞浆。10例正常肝组织和50例癌旁肝组织均可见阳性表达。肝癌组织nm23-H1、PTEN阳性率表达分别为60%(30/50)、54%(27/50),明显低于癌旁肝细胞阳性率表达100%(50/50,P〈0.001,P〈0.001)。nm23-H1和PTEN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肝内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癌癌灶大小、肝包膜有无、甲胎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肝癌组织中nm23-H1、PTEN表达减低与肝癌发生发展有相关性。检测nm23-H1、PTEN两种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能反映肝癌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和稳定的人可溶性FL(sFL)酶联检测试剂盒,探讨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采用鼠抗人FL单克隆抗体2D2为包被抗体,识别人FL不同位点的商品化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的人sFL酶联免疫检测方法(sFL-ELISA)。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血清样本中sFL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成功研制人sFL酶联检测试剂盒,灵敏度为7.8pg/ml。该试剂盒4℃放置3个月,离散度(CV%)〈7.6%,加入rh-FL/Fc重组蛋白后的回收率在97%~110%。应用该试剂盒测得的健康供血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白血病患者血清中sFL含量分别为(328.6±42.89)、(2607±286.8)、(1091±255.2)pg/ml。结论研制成灵敏、特异和稳定的人sFL酶联检测试剂盒,能对血清中sFL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张世杰  宋晓杰  王利军  裴旭东 《安徽医药》2022,26(10):2086-2089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 A(IgA)肾病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17(IL-17)、白细胞介素 -18(IL-18)表达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 224例 IgA肾病病人,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67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病人 157例作为未感染组。另选取无肾脏疾病的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 6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不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载量病人、乙肝表面抗原( HBeAg)阴性及阳性病人血清 IL-17、IL-18水平,分析血清 IL-17、IL-18对 IgA肾病病人 HBV感染的诊断价值及与 HBV-DNA载量、肝功能[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相关性。结果三组血清 IL-17、IL-18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未感染组 IL-17(12.68±2.13)ng/L、IL-18(360.37±  相似文献   
78.
79.
1病例介绍患者,女,34岁。平素体健,月经正常,孕2产2。患者于2012年10月12日在外院顺利行输卵管结扎术(手术时间约15min),术后留院观察6h,无身体不适即出院。术后10h出现上腹疼痛不适,呈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80.
张世杰  吕云福 《中国热带医学》2009,9(3):484-485,504
目的探讨胃癌以外科为主综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7年7月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胃癌1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6例胃癌中,术前行肠外营养支持4-7d38例(24.36%),术前行介入治疗54例,其中有32例经术前TNM分期,确定不能手术,经过介入治疗,行根治性切除。总根治性切除137例(87.82%),姑息性切除19例(12.18%)。术后肠外营养47例(30.13%),肠内营养109例(69.87卿。术后化疗84例,术后行生物免疫治疗56例,死亡1例。结论胃癌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不能切除者,术前积极行放、化疗及营养支持等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根治率和促进术后康复,术后积极辅助治疗有助于降低近期并发症和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