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7岁.主因"发热1个半月,皮下结节1周"于2009年7月10日收入院.患者1个半月前于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37.3~38℃,无其他不适,给予口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患者仍反复发热,无明显规律,曾多次就医均未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72.
红斑肢痛症家族性发病六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斑肢痛症 (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少见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 ,好发于双足 ,以灼热、疼痛、红斑和皮温增高为特征。本病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前者不伴全身性疾病和实验室异常。一般来说 ,家族性发病均属原发性 ,国外已有零星报道[1] ,但迄今我国尚未见报道。为引起国内临床医师对本病的注意 ,我们报道一个有 6个成员发病的红斑肢痛症家族 ,并复习了相关文献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一红斑肢痛症家族来自福建省长乐县 ,四代共有患者 6例 (见图 1) ,先证者为男性患者 ,13岁发病 ,6 5岁去世 ,…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研究Fas/FasL配体(Fas/FasL)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及骨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8例RA,8例OA患者软骨组织中Fas/FasL表达进行描述和组织细胞定位。结果:Fas/FasL在RA局部增生或邻近炎症区的软骨细胞和软骨下淋巴细胞有大量Fas/FasL的表达(15/18),而OA仅在软骨下淋巴细胞和邻近炎症区的软骨细胞有少量表达(1/8)。RA的阳性细胞上可见环状、颗粒状或粉尘状褐染物质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浆中。结论:Fas/FasL在软骨细胞及软骨下淋巴细胞上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RA软骨组织破坏的机制。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抗collectin 1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的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同时纳入SLE活动组、SLE缓解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组以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5组患者,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ollectin 11抗体水平,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 5组各纳入30例患者,SLE活动组和SLE缓解组之间抗collectin 11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16.8 vs. 89.7±24.7,P=0.896)。SLE组作为一个整体,其抗collectin 11抗体水平(89.1±19.4)显著高于RA组(49.1±22.0)、SS组(56.9±30.1)以及HC组(72.7±24.6)(P<0.001,P<0.001,P=0.007)。抗collectin 11抗体诊断SL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提示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且与其他SLE特异性自身抗体有一定的互补作用。结论: 血清抗collectin 11抗体在SLE组中显著高于RA组、SS组以及HC组,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可能成为SLE新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之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形式、临床特点以及患者发病后的就诊情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随机调查了300例SLE患者,了解其自发病以来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后的就诊情况,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在300例SLE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3.②首发临床表现以关节痛/炎最多,其次为皮疹、发热,分别占46.3%、34.0%、32.7%.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更容易于发病时即出现肾脏损害.60.9%的患者于发病起1年内出现肾脏损害,提示自SLE发病起1年为肾脏损害的高发期.③患者首次就诊选择风湿免疫科者较少,仅占35.3%(106/300),但风湿免疫科的确诊比例最高,为99.1%(105/106).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患者就诊的中位时间为半个月,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SLE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有23.7%的患者需要1年以上方能确诊.结论 关节痛/炎、皮疹、发热为SLE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肾脏损害.发病后不能正确选择科室就诊、诊断延误的SLE患者仍占相当大比例.  相似文献   
76.
绝经后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绝经后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特点。 方法 从 1992~ 2 0 0 3年住院的女性SLE患者中选出自然绝经至少 1年后发病的患者 (绝经组 ) 2 0例 ,并以同期住院的月经正常的 70例育龄期发病的患者 (育龄组 )和 4 3例男性患者 (男性组 )作为对照组 ,对比 3组间的临床资料。 结果 绝经组患者占女性患者的 2 9% ,其平均发病年龄为 5 5岁 (4 2~ 6 6岁 ) ,5 0~ 5 9岁为14例 (70 % )。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是关节炎、疲乏、发热、脱发、颊部皮疹、心脏损害和体重下降 ,而实验异常依次为血沉快、补体C3下降、抗核抗体 (ANA)≥ 1∶80、γ 球蛋白增高和抗RNP抗体阳性。与育龄组相比 ,绝经组体重下降、肌痛和肌无力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 (均为P <0 0 1) ,而颊部皮疹和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分别P <0 0 5和 0 0 1) ,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和ANA阳性率明显降低 (分别P <0 0 5和 0 0 1)。与男性组相比 ,绝经组狼疮活动性指数 (SLEDAI)平均得分明显降低 (P <0 0 5 ) ,肾损害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1) ,而疲乏和体重下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分别P <0 0 1和<0 0 5 ) ,尿蛋白≥ 1 0 g/d的发生率和抗双链DNA(ds DNA)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降低 (分别P <0 0 1和 0 0 5 )。 结论 绝经后发病的狼疮患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新农村新家庭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意见咨询,构建新农村新家庭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所选专家从事专业年限平均24.36年,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和97.33,权威程度平均值为0.846,其协调系数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53个评价指标。结论:专家的代表性较强,积极性高,权威性、协调性较好,用Delphi法建立新农村新家庭评价指标体系成功、有效。  相似文献   
78.
目的描述抗原纤维蛋白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硬化患者临床特点,揭示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原纤维蛋白抗体,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抗原纤维蛋白抗体与患者临床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216名系统性硬化患者中,23例患者抗原纤维蛋白抗体阳性,抗原纤维蛋白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年龄、病程、性别组成无差异(P〉0.05);抗原纤维蛋白抗体与患者的雷诺氏现象、肌炎、间质性肺炎、心脏受累、肾危象无关(P〉0.05),而与患者的弥漫型皮肤受累(OR=3.756,95%CI 1.440-9.795,P=0.007)和肺动脉高压(OR=11.945,95%CI 4.538-31.438,P=0.000)相关;抗原纤维蛋白抗体与抗拓扑异构酶抗体(OR=2.562,95%CI 1.013-6.482,P=0.047)和抗U1RNP抗体(OR=4.010,95%CI 1.365-11.780,P=0.012)相关;抗原纤维蛋白抗体与轻度(OR=10.74,95%CI 2.49-46.39,P=0.001)、中度(OR=3.57,95%CI 1.16-10.97,P=0.026)和重度肺动脉高压(OR=3.44,95%CI 1.01-11.71,P=0.048)均显著相关。结论抗原纤维蛋白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硬化患者易发生弥漫型皮肤硬化和肺动脉高压,需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79.
武东  刘湘源 《临床荟萃》2015,30(12):1344
痛风已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近些年在痛风的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痛风的治疗,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治疗和急性痛风的预防性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急性痛风发作时应给予积极抗炎镇痛治疗,病情严重者可给予联合治疗。急性发作期在给予抗炎治疗的同时可给予降尿酸治疗,不影响急性发作的缓解。除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血尿酸外,新型降尿酸药物 lesinurad 有望与非布司他或别嘌醇联合应用,达到更好的降尿酸效果。  相似文献   
8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滑膜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包括慢性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及软骨和骨破坏等.CXCL16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除了能影响血脂代谢以外,还发现其在RA发病机制中可能也发挥重要作用[1-2].本文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RA患者血清CXCL16水平,并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及正常人对照,探讨CXCL16与RA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