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对野生成年树鼩的体重和主要脏器重量进行测定,计算其脏器系数。方法测定60只野生成年树鼩体重及11个主要脏器重量,并计算其脏器系数。进行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性别间比较分析及Kendall和谐系数分析。结果性别间比较心、肺重量差异极显著(P<0.01),脑、肾上腺、胰腺重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肾上腺、胰腺系数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心、肺、肾系数之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Kendall和谐系数(W)分析表明,动物与其个体各主要器官整体发育协调性较好。结论野生成年树鼩心重量、肺重量、脑重量、肾上腺重量、胰腺重量、肾上腺系数、胰腺系数、心系数、肺系数、肾系数性别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2.
目的调查野生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感染肠道蠕虫的主要种类并进行鉴定,为今后树鼩寄生虫检测提供形态学参考,为实验树鼩寄生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3只野外来源的树鼩新鲜粪便,虫卵采用常规粪便直接涂片以及孵化后显微镜观察;绦虫采用压片、固定染色,以及线虫经透明后体视镜观察,虫卵与成虫相对应鉴定。结果野生树鼩肠道蠕虫的总感染率为75.86%,主要感染种类有3种,经鉴定为长膜壳绦虫、奇口线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7.67%,30.06%和51.52%。三种蠕虫的混合感染率为4.55%。两种线虫虫卵在树鼩粪便中多为含胚胎形态。结论野生树鼩肠道蠕虫的感染率较高。对野外引入的新种源必须隔离检疫,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用nested-PCR检测恒河猴泡沫病毒SFV的前病毒形式.方法 从SFV-1的pol区域选择两对引物分别对原代猴肾细胞 (rhesus monkey kidney,RMK) 及猴外周血淋巴细胞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s) 进行体外扩增,扩增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其特异性.阳性对照使用具有典型泡沫样病变的RMK 377细胞株的前病毒DNA, 阳性对照的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阴性对照为恒河猴的SRV-1 cDNA.结果 nested-PCR能快速灵敏的直接从猴外周血淋巴细胞检出SFV的前病毒形式,与RMK细胞培养结果基本相一致.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检测SFV的nested-PCR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猴群中的SFV的带毒情况,对于提高实验猴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究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特性,建立人轮状G1P[8]型病毒体外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的细胞模型。方法 采用胶原酶XI和中性蛋白酶I联合消化法获取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经纯化和鉴定,用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细胞,测定培养上清的病毒滴度和载量,并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人轮状病毒G1P[8]型VP6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人轮状G1P[8]型病毒体外对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感染性。结果 分离的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经传代培养纯化,获得纯度达90%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对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原代肾细胞、HCT116细胞和MA104细胞进行轮状病毒易感性比较,确定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可以被人轮状病毒G1P[8]感染,培养72 h时病毒滴度可达到2.0×105 TCID50/mL。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发现在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1~5 d均能检测到人轮状病毒VP6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论 确立了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方法,并建立了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75.
目的获取树鼩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全长编码序列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以树鼩肝组织总RNA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和序列拼接获得树鼩肝细胞生长因子全长编码序列,进而通过DNAMAN,Pymo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和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树鼩HGF分子结构在进化中相对保守,树鼩HGF整体结构与人相似。但树鼩HGFαNK1区域相比人HGF多出一个α螺旋,并且有两个更长的β折叠片,另外,树鼩在该区域存在一个很强的表面正电荷区域。这些差异可能会对树鼩HGF与其受体的作用方式产生影响。结论本实验为明确树鼩HGF与其受体的作用方式和树鼩HGF的合成与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棕肩狨猴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饲养繁殖与育仔的初步研究,发现控制好一定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营养和良好的管理,对于该狨猴的繁殖与育仔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品种狨猴在国内繁殖成功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7.
用EUSA法对183份来自不同饲养条件下各年龄阶段的自繁猴血清进行了甲型肝炎病毒抗体(HAVIgG)的检测,阳性率为68.9%,其中单笼猴抗-HAV阳性率明显低于大笼猴及群养猴,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时对41只野生猴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9.5%,明显低于自繁猴,这一结果为恒河猴的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中心任务和研究目标,阐述了近几年来生物信息学在病毒学研究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同时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目的设计研究一种满足于树鼩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实验生物安全要求的独立换气专用隔离笼具。方法根据树鼩的生物学特性、实验生物安全要求及有关实验动物笼具标准进行设计。结果该笼舍完全适用于感染性疾病实验树鼩的饲养和实验操作。结论该笼具能达到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人身健康,保护环境的要求,对于使用树鼩开展人类重大传染病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0.
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典型特征是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神经元丧失以及多巴胺缺乏相关的典型帕金森运动特征。动物模型在阐明PD的发病机制、测试新的治疗方案及药物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啮齿类动物、树鼩和灵长类动物等采用不同造模方法所建立的PD动物模型都拥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机制与人类有所不同。因此,在科学研究中选择所需使用的模型时必须仔细考虑。本文就主要神经毒素及转基因PD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