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并对其腰骶神经根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和棘间、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测定各后根束阈值 ,将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对切取的神经束进行冰冻切片、染色、固兰和组织化学处理。结果 临床 2 9例 ,随访 3年疗效满意 ,痉挛解除率为90 % ,功能改善率为 80 %。切除的神经后根纤维为Ache反应阳性 ,后根同感觉支传入纤维相混合。结论 采用SPR能成功的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 ,在术中电刺激选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2.
SPR+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方法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测定各后根束阈值 ,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术后下肢部分挛缩畸形未能改善者同时行局部矫形手术。结果 临床应用 39例 ,随访 3年疗效满意 ,痉挛解除率为 90 % ,功能改善率为 90 %。结论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局部矫形手术能成功的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 ,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手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脉造影为正常者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94例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易患因素。结果:394例AMI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者为30例,占7.6%。冠脉造影正常者的AMI患者以年龄较轻,多无心绞痛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血脂紊乱,吸烟者居多及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史为特点。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者,提示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后发生血栓自溶亦是其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白鼠破伤风的实验方法及所选中药对小白鼠破伤风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方法:厌氧培养破伤风梭菌,提取破伤风毒素。将90只小白鼠随机分成3组;给实验A1组和实验A2组中药灌胃,再分别于50min和120min后,肌肉注射破伤风痉挛毒素,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灌胃50min后肌肉注射破伤风痉挛毒素。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发病及死亡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死亡率、注射毒素-发病时间、痉挛强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选中药对小白鼠破伤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施予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干预4周。观察干预前、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上下肢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得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P<0.01);干预4周后,试验组上下肢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综合痉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痉挛量表总分与腱反射得分的时间效应与处理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患者的下肢痉挛状态及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分别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和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康复治疗脑瘫患者共47例,根据是否行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手术治疗分为A组和B组,A组则采用康复结合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B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其中A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7.30±3.25)岁;B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7.00±3.09)岁。治疗前后对47例患者进行改良的Ashworth(MAS)评级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评分。对比治疗前后患者MAS分级及GMFM-88项评分变化以评价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MA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GMFM-88项D区、E区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A组D区及总分较B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在E区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康复改善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及粗大运动功能效果明显,能够有效促进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及恢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对家兔急性实验性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肝性脑病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制急性肝性脑病的动物模型,观察东莨菪碱对家兔抽搐情况、血氨变化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东莨菪碱治疗组家兔抽搐症状减轻,血氨降低,MDA含量降低,且可防止SOD减少(P〈0.01)。结论东莨菪碱有明显镇静、止痉作用,并有降血氨作用,对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及其对脑血管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非低温组各40例,对比两组痉挛指数、昏迷时间、预后良好率、残死率的变化。结果亚低温组患者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痉挛指数低于对照组,根据亚低温组患者残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对脑血管痉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有效地缩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昏迷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镜像反馈疗法对脑卒中痉挛下肢运动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镜像反馈训练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30 min/次,5次/周,共治疗4周。比较2组卒中患者运动评分标准(MA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EMG)以及三维步态参数的变化。结果:1)经过为期4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MAS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2组患者FMA、BBS及ADL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P<0.05)。3)2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MVC、EMG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的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针灸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有良好疗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