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者女,56岁,因"头痛1个月伴左眼视物模糊1周"于2018年8月6日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偶有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成双、视物不清、一过性黑蒙等不适,自服中药治疗后效果不佳,1周前患者出现左眼视物模糊.平素月经规律.入院专科检查:左眼视物模糊,颞侧偏盲,右眼粗侧视力正常,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提示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 TSH)、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hyroxine ,FT4)均降低.  相似文献   
62.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31(hIL-3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到HaCaT细胞,观察其对HaCaT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终浓度为20 nmol/L的豆蔻佛波醇乙酯(PMA),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RT-PCR克隆hIL-31 cDNA,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上。将构建成功的重组体转染至HaCaT细胞,用Western blot分析hIL-31在细胞中的表达以及RT-PCR方法分析其对IL-6、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经双酶切、测序及Blast分析鉴定,我们成功获得hIL-31基因cDNA全长序列和pSecTag2/HygroB-IL-31重组体。转染至HaCaT细胞的外源性hIL-31可以促进IL-6、TNFα的表达。结论 hIL-31可以通过自分泌的方式促进HaCaT细胞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3.
POEMS综合征是一组以多发性外周神经病为主要特征的多系统损害综合征,主要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polyneuropathy,P)、器官肿大(organomegaly,O)、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E)、M蛋白(M protein,M)、皮肤改变(skinchanges,S).由于本病表现涉及全身多系统,加之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必要的认识,因而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易被误诊、漏诊.本文报道一例.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65.
涂片法检查结核菌具有技术要求不高,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出结果快的优点。国内外目前推广厚涂片法,但各家仍有分歧。对荧光染色优于抗酸染色,集菌优于直接涂片法也有不同意见,美兰溶液的浓度,纯兰墨水复染法等,各实验室采用不一。为此,本文特设计实验,探讨其优缺点,供临床检验参考。  相似文献   
66.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疾病,可以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消化道各层,1937年由Kajjser首次提出,其诊断标准为:(1)消化道症状;(2)经组织学证实嗜酸粒细胞浸润消化道从食管至结肠一个或多个部位;(3)不伴有其他器官浸润;(4)无寄生虫感染的证据。但临床上对该病仍缺乏足够认识,常常导致误诊。本研究总结了2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内镜下特点,并与病理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68.
细菌性肝脓肿107例诊断与治疗回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高对细菌性肝脓肿(PLA)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84-01-01—2004-01-01收治的107例PLA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LA患者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04%。症状多不典型。细菌来源最常见为隐源性(43%),其次为胆源性(39.3%)。最常见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8.5%)、混合感染(15.4%)及大肠埃希菌(10.8%)。B超诊断阳性率为92.4%。经皮穿刺引流组的疗效与外科治疗组相似,且穿刺相关并发症轻,病死率显著降低。结论PLA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隐源性感染最多见。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细针穿刺是安全而有效的诊治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 DA )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纹状体内DA大量减少。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1],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预后差。现就PD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对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H1和受体PD-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结肠黏膜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5例及正常对照者10例,结肠镜下活检结肠黏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肠黏膜中B7-H1和PD-1的表达,以阳性细胞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值)为评价指标,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B7-H1和PD-1主要在结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表达。UC活动期患者炎症最重部位及炎症不明显部位、UC缓解期患者原炎症部位B7-H1和PD-1的表达强度(IOD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B7-H1表达强度最高的为UC活动期患者炎症最重部位,其后依次为UC活动期患者炎症不明显部位和UC缓解期患者原炎症部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表达强度最高的为UC活动期患者炎症不明显部位,其后依次为UC活动期患者炎症最重部位和UC缓解期患者原炎症部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结肠黏膜中B7-H1和受体PD-1表达上调,且表达水平与炎症程度有关,提示二者参与了肠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