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患儿3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6例急性胃肠炎患儿为单纯胃肠炎组,选择同期因外科疾患住院手术治疗需行硬膜外麻醉的患儿40例为对照组,留取血清及脑脊液,检测IL-1β.结果 观察组血清IL-1β为(5.94±1.04) pg/ml,对照组患儿血清IL-1β为(3.62 ±0.82) pg/ml,单纯胃肠炎组患儿血清IL-1β为(4.53±1.16) pg/ml,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IL-1β为(6.52±1.16) pg/ml,对照组脑脊液IL-1β为(4.12±0.92) 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的IL-1β明显上升,临床中检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IL-1β的变化,对于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提供了有效的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24岁男性,主因间断黑便7个月,伴乏力1个月于2004年12月1日以“消化道出血”收入我院。患者7个月前无诱因出现黑便,约3次,量约100~200g/次,伴反酸、烧心,未诊治。1个月前出现乏力、心悸,无呕血、黑便、腹痛。来我院查Hb74g/L,便潜血阴性,建议行内镜检查明确原因。患者回当地住院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粪便菌群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30名UC活动期、30名UC缓解期患者及22名正常对照,收集其粪便标本.根据细菌的16S rDNA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肠球菌属和大肠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待测粪便标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16S rDNA拷贝数,分析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 UC活动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粪便中双歧杆菌(8.45±0.92 vs 9.10±0.78)、乳酸杆菌(8.11±0.94 vs 8.69±0.55)数量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9.88±1.34 vs 9.71±0.92)和肠球菌(7.74±0.63 vs 7.61±0.49)无明显变化(P>0.05);而UC缓解期患者粪便中4种细菌数量(双歧杆菌9.15±0.81,乳酸杆菌8.51±0.80,大肠杆菌9.54±1.64,肠球菌7.90±0.46)均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C活动期患者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而UC缓解期患者粪便菌群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具有UC遗传易感性个体发病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05.
74例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肠出血的病因,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评价,以提高对小肠出血这一少见病的认识。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10年来确诊的74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病因以小肠肿瘤最为多见(44.6%),其他依次为憩室(23.0%)、血管疾病(16.2%)及炎症(16.2%)。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开展较普遍,检查阳性率为76.3%(29/38)。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小肠镜、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开展尚不普遍。各种检查均有其缺陷。结论 小肠出血病例中,小肠肿瘤为常见病因,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于小肠出血的诊断是应用较广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结直肠非上皮性肿瘤的内镜下特点。方法对我院1978年~2007年结肠镜及其病理诊断的结直肠非上皮性肿瘤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发现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的非上皮性肿瘤95例。其中,间叶源性肿瘤61例(平滑肌瘤26例、脂肪瘤25例、神经纤维瘤3例、胃肠间质瘤3例、间叶组织错构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假脂肪瘤病1例),大肠淋巴瘤22例,恶性黑色素瘤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1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结论结直肠非上皮性肿瘤内镜表现各有特征,掌握其内镜特点有利于提高其内镜下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病)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探讨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妊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给予其家属宣教,促进家属参与护理内容。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平均动脉压(MAP)和尿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护理后MAP、尿蛋白、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88%(P<0.01)。结论:对妊高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并使其家属充分参与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母婴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通过改进传统的DMH 结直肠癌肿瘤模型诱导方法,建立一个高效、稳定、实用的结直肠腺瘤模型,以用于散发性腺瘤生物学行为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方法 选用SPF 级SD 雄性大鼠。诱导剂为1 ,22二甲基肼(DMH) 和PPAR2γ受体拮抗剂( GW9662) 。PPAR2γ受体激动剂为吡格列酮。试验分四组:阴性对照组、DMH 组、DMH + GW9662 组、DMH + GW9662 + 吡格列酮组。共观察12 周。试验结束取远端结直肠(全结直肠的1/ 2) 用福尔马林4°C 过夜固定,美蓝染色后实体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息肉,并照相。全部息肉及微隆起粘膜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阴性对照组无腺瘤发生。DMH 组发现1 枚腺瘤,腺瘤诱导成功率为12. 5 %(1/ 8) ,荷瘤数为0. 125 (1/ 8) 。DMH + GW9662 组发现16 枚腺瘤,诱导成功率为87. 5 %(7/ 8) ,荷瘤数为2. 0 (16/ 8) 。DMH + GW9662 + 吡格列酮组发现5 枚腺瘤,诱导成功率为28. 6 %(2/ 7) ,荷瘤数为0. 714 (5/ 7) 。结论 DMH 联合应用GW9662 可以在短期内成功诱导大鼠结直肠腺瘤。该模型较单纯DMH 诱导的大鼠结肠癌和畸变隐窝灶模型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粪便钙卫蛋白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确诊前排除相关器质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240例,包括IBS组60例,大肠癌组60例,慢性炎症组6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在结肠镜检查一周内或手术前一周内留取5 g粪便用于钙卫蛋白测定,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同时进行粪便隐血测验(FOBT),收集医院实验室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结果:IBS组粪便钙卫蛋白中位数为12.21 mg/kg,正常对照组为15.36 mg/k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粪便钙卫蛋白中位数为159.00mg/kg,慢性炎症组为466.00mg/kg,IBS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与大肠癌组、慢性炎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慢性炎症组最高,大肠癌组居中,IBS组和正常对照组较低.当以粪便钙卫蛋白大于50 mg/kg为界定值时,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85%,慢性炎症组阳性率91.7%,IBS组阳性率10.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5.0%;粪便钙卫蛋白检测阳性率高于FOBT,ESR和CRP的检测结果.结论:粪便钙卫蛋白在IBS鉴别诊断中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FOBT,CRP和ESR检测,简便、经济、无创,可以弥补有创检查痛苦、昂贵、不能随时复查的不足,作为IBS确诊前排除有症状的慢性器质性肠病的筛查指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