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健康成人脑代射物浓度以及比值的1HMR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内代谢物及其比值与年龄变化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51名,无神经系统疾病,分为中、青年组30名(年龄18~45岁)和老年组21名(年龄62~78岁).用GE 1.5T Signa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定点分辨波谱序列(PRESS)对额叶、颞叶、枕叶以及海马区的NAA、tCr、Cho和MI测定并计算NAA/Cr、Cho/Cr、MI/Cr的比值.结果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上述四个部位的脑内代谢物的浓度以及其比值无明显差异.结论脑内额叶、颞叶、枕叶和海马区的NAA、Cr、Cho和MI浓度及其比值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剥脱手术(CEA)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25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个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了CEA。术前1周以内,对所有患者预手术侧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及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OB-CEMRI)。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DSA及OB-CEMRI图像上评价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最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情况、最大狭窄程度、斑块累及范围,并将DSA、OB-CEMRI图像与CEA术后斑块病理切片图像进行对照,分别分析DSA和OB-CEMRI在显示上述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DSA(κ=0.807)和OB-CEMRI(κ=0.812)在判断颈动脉最大狭窄部位方面与病理图像均有较好的一致性。DSA诊断斑块破溃的敏感性为40.0%、特异性为66.7%,而OB-CEMRI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3.3%。在评价颈动脉管腔最大狭窄度方面,虽然DSA与OB-CEMRI无显著差异([77.33±3.79)%vs(76.02±3.95)%,P=0.648],但与病理图像比较,OB-CEMRI低估了管腔狭窄程度(P=0.008)。OB-CEMRI所显示的斑块累及范围18.96±4.96 mm更接近于病理(18.13±4.57 mm,P=0.506),明显大于DSA所显示的范围(14.80±3.78 mm,P=0.004)。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OB-CEMRI可以较客观地评价粥样硬化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管腔最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斑块累及范围,但在评价管腔最大狭窄程度方面不如DSA准确,如果能在CEA术前联合使用OB-CEMRI和DSA对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检查,可为手术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脂核、出血、钙化显示能力,以利于诊断及优化序列。方法使用3.0T MRI扫描仪对35例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统计TOF、T1W、T2W、PDW及CE-T1W对斑块成分-脂核、出血、钙化显示的阳性及阴性例数,随后统计5序列显示斑块成分的阳性例数及阴性例数,并以此为标准,计算各序列显示斑块各种成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结果共发现74个斑块,其中68个斑块纳入分析,57个斑块中存在脂核,出血斑块30个,43个斑块有钙化。对于脂核的显示,以CE-T1W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0.9%和0.944。对于出血的显示以T1W最佳,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2.1%和0.911。而TOF显示钙化能力最强,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2%和0.936。结论对于脂核的显示,以CE-T1W显示最佳,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T1W与TOF对于判断斑块内出血的存在,与标准有极好的一致性。而TOF能够准确判断斑块表面钙化及较小钙化的存在。TOF、T1W和CE-TIW序列组合能够很好地判断斑块脂核、出血及钙化。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对比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稳定与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的脑灌注情况,探讨斑块性质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并筛选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为70%~99%患者30例。对30例患者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测定患侧与健侧大脑半球、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皮质分水岭前区、皮质分水岭后区的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比值。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是否完整、斑块表面是否有大片钙化、其内是否有近期出血及是否有较大的脂质中心作为易损斑块诊断标准,分为稳定和易损斑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在皮质分水岭前区和后区的MTT值明显延长(t =1.561,P =0.042和t =1.227,P =0.038),rCBF和rCBV无统计学差异。上述两组在其余部位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比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相应皮质分水岭供血区域灌注情况有关,易损斑块容易导致同侧皮质分水岭区低灌注,MTT是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稳定与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情况,探讨斑块性质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为70%-99%患者30例,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测定双侧大脑半球、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皮质分水岭前区、皮质分水岭后区患侧与健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比值。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是否完整、斑块表面是否有大片钙化、其内是否有近期出血及是否有较大的脂质中心作为诊断标准,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斑块两组,进行上述参数比较。结果不稳定性斑块组在皮质分水岭前区和后区的MTT值明显较稳定斑块组延长(P=0.042,t=1.561和P=0.038,t=1.227),rCBF和rCBV未见差异(P>0.05)。上述两组在其余部位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相应皮质分水岭供血区域灌注情况有关,不稳定斑块容易导致同侧皮质分水岭区低灌注,MTT是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6.
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诊断该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胆管囊腺瘤(3例)和囊腺癌(5例)的CT和(或)MRI表现、术前诊断,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例囊腺瘤均为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物,无壁结节,术前均误诊为肝包虫或肝囊肿;5例恶性者中囊腺癌3例,囊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5例均为单房或多房的囊实性肿物,有壁结节。CT扫描囊性部分呈均匀液性密度,囊壁、分隔厚薄不均,壁结节大小不一,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强化。MR示囊性部分呈均匀液性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强化。5例恶性者术前4例诊断为囊腺瘤或囊腺癌,1例诊为胆管癌。CT、MRI表现与病理所见对应良好。结论胆管囊腺癌在CT、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做到术前正确诊断;但胆管囊腺瘤如果无壁结节则缺乏特征性表现,需要和肝复杂性囊肿或肝包虫病等鉴别。  相似文献   
67.
目的采用屏气磁共振电影成像的方法,建立55岁以上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55名55岁以上健康成年人行左心室短轴位电影成像,用心功能软件勾画心内外膜边界,计算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功能指标.结果左心室整体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容积:(74.4±11.3) ml; 收缩末期容积:(26.8±7.0) ml;每搏射血量:(47.5±7.0) ml;射血分数:(64.2±5.7)%;舒张末期质量:(51.5±11.8) g;收缩末期质量:(76.5±14.7) g.获得心尖层面前壁、侧下壁、室间隔和乳头肌、基底层面室壁、室间隔的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室壁厚度,室壁增厚率,室壁运动的参考值范围.结论建立了55岁以上健康成年人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功能参数的参考值范围,为冠心病人心功能异常的判定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8.
采用磁共振波谱仪在体观察大鼠C6胶质瘤的代谢及生化改变,为^1H磁共振波谱临床应用打下基础。40只Wister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和肿瘤组(30只),大鼠脑右尾状核接种C6细胞。MRI动态观察瘤组织改变,采用点分辨波谱法(PRESS: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行^1H磁共振波谱检测。正常大鼠^1H波谱检出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类化合物(Cho)、肌酸和磷酸肌酸(Cr PCr)、谷氨酸和谷氨酰胺(Glu Gln)、脂质(Lip)、乳酸(Lac)。C6胶质瘤NAA较正常组明显降低,NAA/Cho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NAA/Cr较正常组也明显下降(P<0.05),Cho/Cr明显升高(P<0.01),Lac升高。表明高场强磁共振波谱仪可以精确观察在体大鼠C6胶质瘤的^1H磁共振波谱,对肿瘤的代谢及生化改变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69.
垂体后叶面积与年龄变化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满  魏少波  蔡幼铨  梁艳  邓淑凤  王捷 《河北医药》2002,24(10):780-781
目的 研究垂体后叶面积的改变与年龄的变化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于T1W正中矢状位测量垂体后叶的前后径和高径。结果 男性在10岁以内数值最大(17.11mm^2),女性在10-19岁之间数值最大(20.00mm^2)。60岁以后垂体后叶面积最小,男性为11.93mm^2。女性为9.27mm^2。结论 男、女在40岁以前垂体后叶面积与年龄无明显关系。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32例(狭窄组)和无狭窄者12例(对照组)行DSC-MRI。测定两组双侧大脑半球、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皮质分水岭前/后区患侧与健侧或左侧与右侧的MTT、rCBF、rCBV比值。结果:对照组测量区域的MTT、rCBF、rCBV比值在0.94~1.07之间。狭窄组中5例大脑前/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MTT延长、rCBF和rCBV正常或下降;10例分水岭区MTT延长,rCBF和rCBV正常或下降;17例未见异常灌注区域。两两比较狭窄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测量区域的MTT、rCBF、rCBV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不是决定脑灌注表现的唯一因素。综合考虑脑灌注表现及临床表现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