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多层螺旋CT和三维屏气MR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16 multi-detector CT,16-MD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和三维屏气冠状动脉MR血管造影(MRA)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40例疑有冠心病患者在3 d内均行冠状动脉CTA和MRA检查,其中31例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分成9个节段(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近、中、远段和旋支近、远段),由2名影像科医生共同对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按0~4级评分,比较CTA和MRA上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计算并比较CTA和MRA诊断31例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各项准确性指标.结果CTA在右冠状动脉中段的图像质量低于MRA,右冠状动脉近段二者无区别,其他节段均优于MRA.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1例患者共有43个节段狭窄>50%,CTA和MRA分别正确诊断出36和27个,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4%、49%、97%和63%、90%、55%、93%.结论除右冠状动脉中段,CTA大部分节段的图像质量优于MRA.CT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高于MRA,但特异性低于MRA.冠状动脉CTA和MRA均表现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2.
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以普通冠状动脉导管造影为参照,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FIESTA)序列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效能。方法连续33例患者在冠状动脉导管造影检查的3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检查,将冠状动脉狭窄划分成0%、0%~25%、25%~50%、50%~75%,75%~100%共5个级别,对两者判断的结果逐段进行比较。结果CMRA对区分>50%和<50%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848%和841%,阴性预测值为923%;对区分50%~75%与75%~100%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615%。结论屏气三维FIESTA冠状动脉成像序列对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狭窄的排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更细致的分级受限。  相似文献   
53.
MR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肉瘤疗效的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MR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骨肉瘤疗效随访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6例骨肉瘤在HIFU治疗前后的MR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与诊断,并与^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静态骨显像对照。结果MRI可正确判断14例骨肉瘤在HIFU治疗后的疗效。HIFU治疗前,16例骨肉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多时相动态扫描各期明显强化^99mTc—MDP骨显像显示瘤灶放射性异常浓聚。HIFU治疗后1~4周,瘤灶在T1WI上呈稍高信号、多时相动态扫描各期无强化、灭活区边缘见1条薄的强化带;^99mTc-MDP骨显像显示瘤灶的放射性异常浓聚消失。HIFU治疗后3~25个月,瘤灶逐渐缩小,T1WI上的信号缓慢下降。结论HIFU是一种有效局部治疗骨肉瘤的方法,MRI能准确评估HIFU治疗骨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54.
MRI测量颞叶钩回间距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Alzheimer氏病(AD),20例血管性痴呆(VD),8例混合性痴呆(MD)以及90例同龄组健康老人的MRI颞叶钩回间距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AD组也VD组,AD组与同龄健康老人组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迄今为止,常规MRI仍不失为诊断老年期痴呆的可靠方法。以评估颞叶钩回间距为主的MRI图像综合性分析,有助于鉴别AD,生理性脑老化,VD及MD,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这种方法与MRI诊断原则的应用,将为老年痴呆的防治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诊断途径。  相似文献   
55.
原发输尿管癌影像诊断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评价常用影像学方法诊断原发输尿管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我院近 2 0年共手术治疗原发输尿管癌 10 3例。术前影像检查包括 :B超 ,静脉肾盂造影 ,逆行输尿管造影 ,CT和MRI。以手术所见和病理诊断为参照 ,对术前原始影像诊断报告进行比较分析 ;以原诊断报告描述管壁增厚、占位、充盈缺损 ,诊断意见提示肿瘤者视为准确。结果 :B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输尿管造影、CT和MRI的总体使用率分别为 95 %、63 %、3 4%、5 6%和 3 4%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45 %、15 %、83 %、5 0 %和 89% ,假阴性率分别为 4%、2 %、3 %、7%和 2 %。结论 :B超的使用率最高 ,MRI的诊断符合率最高 ,两者结合可能是原发输尿管癌诊断的最佳影像组合。  相似文献   
56.
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法诊断颈椎椎管狭窄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法(下称比值法)对颈椎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采用椎管矢状径直接测量法和比值法测量了31例颈椎椎管狭窄病人的X线平片。结果显示:颈椎_(6,7)节段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增强MRI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增强MRI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0例有可能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并与CT和手术后结果对照,以评价MRI平扫和增强在肺癌分期中的能力。结果对于肿瘤的T分期,MRI平扫与CT的总体结果相仿(准确性分别为65%和63%,P>0.05),而MRI平扫结合增强扫描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87%,P<0.01)。对于肿瘤的N分期,三者的结果相似,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平扫结合增强能进一步提高肺癌T分期的准确性,可以选择性地用于肺癌分期困难的病例;而对于N分期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58.
脑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PRESS与STEAM序列的对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比较PRESS与STEAM两种序列在脑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1H MRS)临床应用和特征 ,挑选 2 45 1岁的成年人 2 0名进行1H MRS检查 ,同一位置、同一体素采用PRESS和STEAM两种脉冲序列采样 ,以水为内参照计算代谢物NAA ,Cr,Cho的浓度。结果显示 ,对PRESS和STEAM两种序列各代谢物浓度分别为 :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13.74± 1.16 )mmol/L、 (12 .6 5± 2 .12 )mmol/L(P >0 .0 5 ) ;肌酸 (Cr) :(7.5 0± 0 .5 6 )mmol/L、(9.2 8± 1.44 )mmol/L(P <0 .0 5 ) ;胆碱 (Cho) :(1.43± 0 .2 2 )mmol/L、(1.5 9± 0 .35 )mmol/L(P >0 .0 5 )。只有Cr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其差别的来源主要是水抑制不充分和T1饱和所致。本研究表明PRESS和STEAM序列在脑的1H MRS检查具有一致性 ,但是又各具特征 ,为1H MR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脉冲优化选择背景。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健康人停经前乳腺动态增强MRI表现,探讨其鉴别健康人停经前乳腺实质内出现的增强灶和良恶性病变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18例健康自愿者和40例乳腺病变患者行3D动态增强MRI检查.分析实质增强灶数量、形态、早期增强率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并与良恶性病变比较.结果55.6%的自愿者乳腺内出现实质增强灶.其表现为片状或结节状,边缘模糊、不规则或光滑,早期增强率小于良恶性病变,与腺体无明显差异,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单相型,明显不同于恶性病变.结论停经前妇女乳腺内出现对比增强灶是一种正常表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是鉴别实质增强灶与恶性病变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60.
血管球瘤是起源于血管球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主要发生于指 (趾 )甲下区[1] ,发生于睾丸的血管球瘤非常罕见 ,仅Garg等[2 ] 于 1997年报道 1例 ,笔者尚未见CT、MRI诊断此病的报道。笔者最近遇到 1例影像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血管球瘤 ,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 ,5 5岁 ,17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睾丸内“花生米”大小肿块 ,触痛 ,未经治疗。 2个月来肿块增大、触痛明显就诊。体检 :右侧睾丸内可触及一约1 5cm× 1 0cm大小肿块 ,质硬 ,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超声检查 :右侧睾丸实质内可探及一边界不清、大小约 1 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