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63篇
  免费   1057篇
  国内免费   3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54篇
妇产科学   158篇
基础医学   355篇
临床医学   2926篇
内科学   1168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258篇
综合类   7460篇
预防医学   396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204篇
  17篇
中国医学   6363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625篇
  2015年   697篇
  2014年   1463篇
  2013年   1449篇
  2012年   1717篇
  2011年   1861篇
  2010年   1591篇
  2009年   1390篇
  2008年   1541篇
  2007年   1453篇
  2006年   1194篇
  2005年   1230篇
  2004年   1170篇
  2003年   1095篇
  2002年   915篇
  2001年   822篇
  2000年   692篇
  1999年   602篇
  1998年   616篇
  1997年   570篇
  1996年   539篇
  1995年   429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240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基于肠道产丁酸菌群多样性变化,研究参苓白术散和理中汤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微生态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组(SPS)和理中汤汤剂治疗组(LPT),灌胃盐酸克林霉素(315 mg·kg-1·d-1)建立菌群紊乱模型,灌胃致病菌艰难梭菌构建AAD模型,分别予以参苓白术散汤剂(5.5 g·kg-1·d-1)和理中汤汤剂(5.5 g·kg-1·d-1)进行治疗,收集不同阶段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总DNA,利用丁酰辅酶A-辅酶A转移酶基因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再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产丁酸菌群多样性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大鼠饮食逐渐增加,粪便成形,被毛光泽和顺滑度增加,活动量增加,灵敏度提高。以丁酰辅酶A-辅酶A转移酶基因为分子标记的扩增分别获得SPS 297条序列,LPT 300条序列确定为产丁酸菌群多样性结果,SPS正常阶段、造模阶段、治疗阶段分别获得98,100,99条产丁酸菌序列,分别属于8,3,6个运算分类单位(OTU),相似性范围分别为78%~97%,86%~99%,81%~97%,治疗后OTU数量恢复至正常阶段的75%;LPT正常阶段、造模阶段、治疗阶段均获得100条产丁酸菌序列,分别属于6,2,4个OTU,相似性范围为83%~97%,92%~99%,85%~99%,治疗后OTU数量恢复至正常阶段的80%。产丁酸菌均存在于两组大鼠的所有阶段,都以厚壁菌门产丁酸菌为主,占总数量98%以上。SPS在属水平对产丁酸菌菌群的影响主要集中在Clostridium属丰度显著降低,Eubacterium属丰度显著升高。LPT主要集中在Roseburia属,并且增加了Eubacterium属,Lacrimispora属和Clostridium属的丰度。根据系统发育树结果,SPS治疗后,产丁酸菌菌群的分布由造模后的5个cluster增加到治疗后的7个cluster;LPT分布由造模后的3个Cluster增加到治疗后的9个Cluster。结论 参苓白术散和理中汤治疗AAD病过程中,能够调节肠道产丁酸菌的结构和丰度,恢复产丁酸菌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失稳状况。  相似文献   
62.
邱健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5年,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有独到的见解,认为IBS-D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和(或)后天失养、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其发病关键在于心小肠藏象系统功能紊乱,心阳不足,不能温煦小肠,小肠泌别清浊失司而发为泄泻,以“桂枝荔芝汤”为基础方论治此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3.
金海平  刘丁乙 《广东医学》2020,41(22):2366-2370
目的研究丁桂散联合蒙脱石散对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桂散进行穴位贴敷联合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护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记录两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和腹泻复发率,检测两组患儿治护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IgA、IgG)、CD4+/CD8+等水平,以及对比两组患儿的治护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治护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gA、IgG、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桂散进行穴位贴敷护理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调节患儿的脾胃运化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腹泻症状,缩短腹泻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64.
65.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发生与脑-肠轴失调相关.脐针具有缓解痉挛,治疗腹泻的作用.我们假设: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存在脑肠肽分泌紊乱,脐针通过调控脑肠肽分泌改善IBS患者症状.目的探讨脐针治疗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符合罗马Ⅳ制定的IBS-D的诊断标准,单盲随机分为2组:脐针组30例,予脐针;益生菌组30例,予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治疗,疗程均4周.同时征集30名健康志愿者作基线检测对照.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 SF-36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P物质(substance P, SP),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含量的变化.试验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HAMD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患者血清5-HT, CGRP, SP, NO, VIP含量显著下降(P0.0001).结论脐针能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5-HT,CGRP,SP,NO, VIP水平,调节脑肠肽分泌相关.其治疗效果与益生菌制剂相当.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260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并探讨病因学诊断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共收治260例小儿腹泻,均给予基础的对症治疗,视脱水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补液治疗方法,据粪检、大便培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62%,痊愈率42.69%、显效率34.23%、有效率11.15%、无效率10.39%,急性、慢性无效率高于迁延性,急性、迁延性腹泻痊愈率高于慢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性、非感染性痊愈率高于病毒感染性,非感染性无效率高于细菌感染性、病毒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致病因素较复杂,概括而言可分为感染、肠道应激、抗生素等原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不同病因所致腹泻转归难度不尽相同,针对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有必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7.
68.
张曼  刘海蔚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90-2792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东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接受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头孢噻肟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发热、腹泻消失时间及排便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5.61%(31/41)](P<0.05);研究组发热、腹泻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4/41)]与对照组[7.32%(3/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效果确切,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少排便次数,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1例单增李斯特菌所致产后哺乳期腹泻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及分子特征。方法 搜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采用选择性增菌和显色培养基分离单增李斯特菌,用VITEK- 2 COMPACT30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分离菌株,采用单增李斯特菌诊断血清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及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应用PCR检测毒力基因,并用E-test方法检测分离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产后哺乳期患者食用甜瓜和冰箱冷藏的酸奶后引起不能自限的腹泻,检测结果证实病原为4b血清型、ST145序列型单增李斯特菌。分离菌株携带毒力基因plcB、act、hly、iap、prfA、inlA,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红霉素和复方磺胺均敏感。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腹泻患者容易漏诊,加强孕妇等高危人群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病病人的及时治疗,预防不良预后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尤其对这一特殊型别单增李斯特菌在我国引起的病例感染应引起重视,其可能的感染来源和致病风险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0.
<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因应用抗生素而发生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1]。近年来,由于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现对我院临床药师参与1例AAD病例治疗的实践体会分析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95岁,因"意识障碍6年,咳嗽、咯痰、气促3 d"于2018年2月1日收入我院重症医学科。查体:体温:36℃,听诊双肺闻及哮鸣音及少量湿性啰音,双侧足背轻度水肿。入院前急诊胸部CT:左肺上叶舌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