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15篇
口腔科学   155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65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436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96篇
  4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61.
《口腔医学》2013,(4):225-228
目的探究上颌窦提升术并发黏膜穿孔时,生物膜应用与否的相关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3只,选取6个种植位点。随机分2组:对照组:建立上颌窦窦底黏膜穿通模型,黏膜穿孔直径为5 mm,同期植入种植体,植入自体骨+人工骨粉(羟基磷灰石)。实验组:模型建立同对照组,于窦底黏膜穿孔处与种植体之间覆盖生物胶原膜。术后1、3个月分别拍摄CT片。3个月后,处死动物获取标本,观察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窦底黏膜愈合情况、以及种植体突入上颌窦腔内长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1颗种植体发生脱落,上颌窦腔内见有大量脓液溢出,其余5颗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3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顶端暴露长度均增加,2组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窦窦底黏膜肉眼观察下愈合良好,HE染色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窦底黏膜黏膜下层增厚,黏膜上皮纤毛细胞脱落。结论本实验中,上颌窦提升并发窦底黏膜穿孔应用生物膜对于骨粉的保存和转化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大鼠纹状体主神经元、快速放电中间神经元及低阈值放电中间神经元的电学特性。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在大鼠纹状体脑片标本上,监测及观察纹状体内神经元的被动和主动电学特性以及动作电位的发放特征。结果:纹状体主神经元静息膜电位处于轻度超极化状态,具有内向整流特性,并且在触发第一个动作电位之前有一个相对缓慢的去极化过程;纹状体快速放电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很高,其动作电位具有较大幅度的后超极化,去极化电流可以诱导该神经元产生快速放电并伴随阈下膜电位震荡;纹状体低阈值放电中间神经元具有较大的输入阻抗和绝对值较小的静息膜电位,这类神经元具有低阈值放电的典型电学特性。结论:大鼠纹状体主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被动和主动电学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这可以作为区分不同类型神经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3.
正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人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酿成意外伤亡事故。调查显示,约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20.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从清醒到睡眠的转变主要是脑细胞活动的状态转换。这种状态的转换是大规模的,涉及大脑  相似文献   
64.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共表达腺病毒并观察其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03/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完成。①分别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分别依次亚克隆至穿梭载体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dT-B2V并酶切鉴定;后经PmeI酶切线性化后与骨架质粒感受态细胞AdEasier-1Cells经电穿孔法同源重组得到腺病毒质粒pAdBMP-7并酶切鉴定。②PacI酶切线性化后的pAdBMP-7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包装后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BMP-7,在荧光显微镜下计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细胞个数,测定AdB2V滴度。③将AdBMP-7体外感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未感染细胞为对照。④AdB2V感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后72h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以未感染组为对照。结果:①酶切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插入到pAdTrack-CMV穿梭质粒且腺病毒重组质粒pAdBMP-7构建成功。②经293细胞包装3d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氯化铯梯度离心法最终获得约3×109efu/L滴度的重组腺病毒。③体外感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外源基因可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表达,未感染组为阴性。④AdB2V感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后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观察到外源基因的阳性表达,未感染组呈阴性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证实了其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表达,为骨再生的局部联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5.
背景: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纳米控释载药制剂能显著改善药物穿透组织能力、再分布时程和滞留时间,可能克服载药基质对血管修复的负性影响,有望避免药物洗脱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目的:制备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rapamycin poly(lactic-co-glycolic)acid nanoparticles,RPM-PLGA-NPs)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控释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3-03/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酸共聚物50∶50由美国Birmingham Polymers公司提供。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作载药基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采用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体外药物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nm的RPM-PLGA-NPs,平均粒径246.8nm,粒径分布集中在208~294nm,呈窄分布;包封率大于77%,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具有良好的控释效能。  相似文献   
66.
医用电解质溶液作添加液制备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医用电解质溶液作添加液(PAS),建立1种白膜法制备添加液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PAS汇集BC-PCs)的方法。方法从400ml全血中分离白膜层,容量35—40ml,放(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20g添加液(90%复方电解质注射液、8%ACD-A血液保养液和2%含量为50g/L的碳酸氢钠注射液的混合液)稀释白膜,汇集后的白膜在(22±2)℃中,以300×g离心10min,将上层的富含血小板悬液再经白细胞滤除器过滤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制备过程在一个特制的密闭系统内完成。结果共制备30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其容量为(270±32)ml、血小板含量为(2.96±0.31)×1011、WBC混入量为(1.3±0.2)×106、RBC混入量为(5.8±1.1)×109、CD62P表达率为(22.5±10.6)%。保存8d后的pH为7.14±0.04、低渗休克反应率(HSR)为(54.0±8.2)%、CD62P表达率为(45.7±13.8)%。结论由复方电解质注射液、ACD-A保养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的混合液为添加液汇集血小板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超声和MRI图像(US-MRI)配准融合技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中的价值。方法 评估7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80组US-MRI图像的配准与融合效果;记录并分析用于指导不同配准融合操作的解剖标记部位和效果。结果 以子宫的边界为标志配准同一子宫平面,与配准前比较,图像清晰度评分显著增加(P=0.004);以子宫肌瘤的边界为标志配准同一子宫肌瘤平面,与配准前比较,图像清晰度评分显著增加(P<0.001);以耻骨边界为标志能配准同一耻骨平面;以骶岬为标志点能配准骶尾骨。结论 US-MRI配准技术可有效提高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可视化空间。  相似文献   
68.
背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表观弥散系数对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已被临床证实。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人脑不同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的影响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的:探讨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上纹状体、顶叶皮层及放射冠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变化特征。 设计:抽样调查。 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对象:选择2000—03/200l—03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60名健康志愿者,男37名,女23名;年龄18-65岁。 方法:对60名正常人脑分别进行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左-右;前-后;上-下)的弥散加权像检查,并测量其纹状体、顶叶皮层及放射冠的表观弥散系数值。 主要观察指标:60名健康志愿者纹状体、顶叶皮层及放射冠表观弥散系数值。 结果:60名健康志愿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纹状体、顶叶皮层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而放射冠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在左-右、前-后、上-下轴向分别为(5.0&;#177;0.5)。(4.2&;#177;0.6),(15.2&;#177;1.4)&;#215;104mm^2/s,左-右、前-后方向与上-下方向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纹状体、顶叶皮层表观弥散系数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而放射冠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则受其影响。定量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其弥散梯度方向。  相似文献   
69.
70.
王秀河  黄力  陈汉芳  黄耀熊 《新医学》2003,34(4):222-223
探讨人脑纹状体、顶叶皮层、放射冠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的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变化特征。方法:对60名正常人的脑部分别进行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左-右、前-后、上-下)的弥散加权像检查,测量其纹状体、顶叶皮层、放射冠的ADC值。结果:纹状体及顶叶皮层的ADC值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放射冠的ADC值在左-右、前-后、上-下轴向分别为犤(5.0±0.5)、(4.2±0.6)、(15.2±1.4)犦×10-4mm2/s,前两者与后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纹状体、顶叶皮层的ADC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而放射冠的ADC值则受其影响,定量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弥散梯度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