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恶性腹腔积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过程,其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诊断、治疗手段多种多样,除腹腔穿刺引流外,靶向及生物免疫治疗在恶性腹腔积液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胫骨开放性骨折一期固定并关闭创口的可能。方法:按Gustilo分类标准,型10例,型27例,a型6例,b型3例,行一期固定并关闭创口,所有患者均行彻底清创,其中髓内钉固定23例,钢板固定12例,外固定架固定11例;创口直接缝合14例,局部筋膜瓣覆盖骨折处然后直接缝合皮肤5例,减张缝合15例,局部转移皮瓣12例。随访时间10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46例中42例获得随访,骨折愈合38例,延迟愈合2例,不愈合2例。伤口一期愈合38例,延期愈合4例。针道感染1例,遗留下肢痛2例,踝关节活动障碍3例。结论:胫骨开放性骨折在术前术中术后有效抗生素的应用下,彻底清创后选择适当病例行一期固定并关闭创口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采用血液稀释、抗凝、高压充氧的方法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5例CO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稀释、抗凝、辐射、高压充氧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急性C0中毒(ACOP)90例,痊愈86例,显效4例,无一例死亡,且无一例迟发性脑病发生。对迟发性脑病(25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2例。结论:血液稀释、抗凝、辐射、高压充氧治疗ACOP及迟发性闹病患者清醒快,治愈率高,无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6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4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4例患者中50例(34.7%)发生了脑梗死;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0例中11例(55.0%)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118例中37例(31.4%)发生脑梗死;两个系统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78%的脑梗死发生在TIA后1个月内,5例死于脑梗死。TIA发作持续>30min、24h内>3次发作以及首次发作后>24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显著增高(P<0.05~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血胆固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患者TIA发作持续久、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65.
赛特赞治疗小儿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5年11月-1996年7月采用中国医疗卫生对外技术合作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非镇静类抗变态反应药一赛特赞(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尊麻疹(急、慢性)120例,获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70例患儿均来自门诊,其中男123例,女47例;年龄7个月-14岁,平均8.5岁;患病时间6小时-4个月,平均1.5个月;病程:急性尊麻疹138例,慢性尊麻疹32例;病因:药物过敏44例、昆虫叮咬35例、食物过敏28例、扁桃体炎及肺炎ZI例、原因不明42例;症状与体征:全身症状(发烧、烦燥、乏力)、瘙痒、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66.
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临床较少见,其发生率仅为0.3%~5.2%。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共收治此类患者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例,女3例;车祸伤7例,击打伤2例。1.2临床表现入院时5例清醒,其中2例患眼瞳孔略大,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3例瞳孔大小正常,直接光反射迟钝,间接光反射存在。4例入院时神志不清,其中3例患侧瞳孔散大(排除脑疝所致),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1例患眼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消失(考虑脑疝)。CT/X线示2例额叶挫裂伤伴前、中颅底骨折或脑脊液漏;1例额部硬膜外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伴2型糖尿病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炎症控制、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及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伴2型糖尿病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口腔卫生宣教,治疗组接受牙周基础治疗,每次复诊时接受口腔卫生宣教和龈上下刮治。在基线、1.5、3、6、12个月的观察期间检测患者全口(六个位点)牙周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糖蛋白(Hb Alc)、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2组在牙周平均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和探诊出血指数(BOP)在观察期中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各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从3个月起FPG显著下降,6、12个月时Hb Alc显著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仅在3个月时Hb Alc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5);治疗组在3、6、12个月时血清CRP水平比基线降低(P0.05),对照组在1.5、3个月时血清CRP水平比基线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TC在3、6、12个月时均比基线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6、12个月时血清TC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参数、FPG、Hb Alc和CRP的控制有显著改善作用,但对的血脂代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IRM-2小鼠的肿瘤易感性,探讨放化疗对IRM-2小鼠不同肿瘤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120只IRM-2近交系小鼠,分别接种肺腺癌(LA795)、宫颈癌(U14)、黑色素瘤(B16)、肝癌(HepA)细胞,造模24 h后,将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环磷酰胺组,每组各10只。照射组于第4天开始进行1 Gy全身照射,每日1次,连续5 d,共照射5次。环磷酰胺组(25 mg/kg)腹腔注射隔日1次,0.2 mL/只,共4次。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小鼠于第12天处死,解剖瘤块、胸腺和脾脏称重,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计算抑瘤率、胸腺及脾重指数。结果①IRM-2小鼠皮下移植4种肿瘤的成瘤率均为100%。②环磷酰胺组、照射组LA795的抑瘤率分别为(31.8±27.3)%、(68.2±18.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照射组瘤重[(0.07±0.04)、(0.15±0.06)g]均低于对照组[(0.22±0.1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瘤重低于照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环磷酰胺组、照射组U14的抑瘤率分别为(37.3±3.5)%、(70.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瘤重[(0.50±0.14)g]低于对照组[(1.71±0.60)g]及照射组[(1.14±0.0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环磷酰胺组、照射组对黑色素瘤B16的抑瘤率分别为(17.7±15.8)%、(63.6±15.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脾重指数、瘤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环磷酰胺组瘤重[(0.72±0.31)g]低于照射组[(1.63±0.51)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⑤环磷酰胺组、照射组对肝癌HepA的抑瘤率分别为(31.5±21.7)%、(69.6±2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照射组瘤重[(0.28±0.23)、(0.63±0.20)g]均低于对照组[(0.92±0.16)g],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瘤重低于照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M-2近交系小鼠对肺腺癌、宫颈癌、黑色素和肝癌均能有效接种,放疗对接种肿瘤有一定杀伤作用,环磷酰胺能有效抑制IRM-2小鼠肿瘤的生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9.
70.
大鼠松质骨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脊髓损伤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细胞因子异常及神经功能的异常、激素水平的改变均参与了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以往对细胞因子及激素改变的研究较多,而对神经异常对骨调节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课题创新性地应用血生化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后大鼠松质骨中神经多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分析其在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9/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3月龄SD大鼠48只,体质量为(210±16)g,随机均分为脊髓损伤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方法:脊髓损伤组于T_(10)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6周分批每组随机取8只动物处死.测定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对股骨髁松质骨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的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组各时间段血清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各时间段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段分布于小梁骨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呈强阳性,脊髓损伤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较对照组减弱(P<0.05或0.01).结论:脊髓损伤后松质骨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减弱可能与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