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VEGF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3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均于肾活检后,取其部分肾组织经快速冷冻切片行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其肾小管VEGF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其中轻度增生和弥散性增生分别占37.50%和46.88%,少数伴局灶/节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不同临床类型、病理类型的病例均可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者占62.50%,且常伴IgM和(或)IgG沉积;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37.50%,其中仅有IgM者9例,占28.13%,少数伴IgG沉积.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患儿肾小管VEG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弥散性系膜增生(Ⅲb级)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略低于轻微改变(Ⅰ级)患儿,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局灶/节段性改变(Ⅱ级)的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均较Ⅰ级和Ⅲb级患儿降低,其中Ⅱb加Ⅲb与Ⅲ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与Ⅱb加Ⅲb和Ⅱa加Ⅲb级间,及Ⅲb级与Ⅱa加Ⅲb级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a<0.05);Ⅱa加Ⅲb级无症状血尿组肾小管VEGF表达率低于Ⅱb加Ⅲb组,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提示免疫炎性反应在本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各组病例肾小管VEGF表达降低,肾脏保护因素减弱,可能也是单纯性血尿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2.
王兴东 《现代保健》2013,(16):116-118
目的:研究应用丹参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本院应用丹参治疗6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I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为高血压,19例患者为冠心病,10例患者为肺心病,将本组患者随机划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人丹参制剂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反应。结果:应用丹参实施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治疗法的对照组疗效,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有着十分显著的改善效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病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应用丹参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本院应用丹参治疗6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为高血压,19例患者为冠心病,10例患者为肺心病,将本组患者随机划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入丹参制剂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反应.结果:应用丹参实施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治疗法的对照组疗效,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有着十分显著的改善效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病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4.
陈赜  张志勇  赵霄  王兴东 《吉林医学》2010,(25):4360-4361
目的:观察分析肝脏转移瘤的血管造影形态及特征,对其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进行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69例肝转移瘤的血管造影影像表现,总结肝转移瘤的血管造影影像特征。结果:肝转移瘤血管造影表现根据血管变化及肿瘤染色程度可分为富血管型、等血管型和乏血管型。269例病例中,血管造影表现为富血管型66例,占24.5%;等血管型60例,占22.3%;乏血管型143例,占53.2%。结论:乏血供是肝转移瘤血液供应的主要特征,血管造影不仅能反映肝脏转移瘤的供血特征,并能为选择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具体方法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65.
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方法分析2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早期胃癌的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诊断,不同形态的早期胃癌,其生物学行为、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都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其分型分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结论了解分析浸润深度是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要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7例C3肾小球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11年11月确诊为C3肾小球肾炎且有完整资料的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疗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均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4例以肉眼血尿为首发表现,3例以大量蛋白尿为首发表现,5例患儿伴眼睑水肿;血C3均有明显下降,血C4均正常;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高;5例血抗链球菌溶血素0升高;3例出现早期肾功能损伤.病理改变:1.免疫荧光可见C3沿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襻沉积,强度为++~+++,无其他补体及免疫球蛋白的沉积;2.光镜表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电镜均可见内皮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增生、肿胀、脱落,均未见电子致密物及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治疗及预后:均予常规治疗,3例病理改变较重者加用免疫抑制剂.随访2个月~5年,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C3肾小球肾炎多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免疫荧光见C3特异性沉积,电镜存在内皮细胞病变、但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发病机制可能与补体旁路调节异常有关,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7.
急性脊柱损伤CT研究与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肠道病毒性传染病.积极有效治疗乙肝,对预防肝癌的发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选用纯中草药观察治疗乙肝病人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自1996年以来,在门诊收治乙肝病35例.均经检验或B超确诊.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ds45岁.病程最长5个月,最短!周.主要症状:食欲不振、乏力历例,右胁助不适刀削,肝区闷痛20例,腹胀、使精!4例,伴有脂肪肝4例,肝脾肿大3例.2治疗方法主方:柴胡309、郁金309、元胡209、丹参209、焦术209、鸡内金2…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MT的用药时间窗。方法选用7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IBD组)、MT治疗组(按给药时间分为HIBD前组、0h组、1h组和2h组),即治疗组在各不同时间给予腹腔注射1次MT10mg/kg,各组动物分别在术后6h、12h、24h、48h、72h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NSE的表达变化。结果HIBD模型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MT各治疗组(P<0.01),HIBD模型组皮质NSE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MT各治疗组(P<0.01或P<0.05);MT治疗组各组间比较,HIBD前组、0h组、1h组血清NSE和皮质NSE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差异性不明显(P>0.05),但它们与后2h组在血清NSE和皮质NSE阳性细胞数的变化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组织中NSE的变化与血清中NSE的变化显著负相关(r=-0.92)。结论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有效地保护NSE的活性。褪黑素在HIBD的治疗上存在时间窗,预防用药和HIBD后2h内给药效果明显,而且HIBD后1h内给药优于HIBD后2h给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PBM)胆道损伤的抗氧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13只健康杂种猫,建立PBM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7只不进行抗氧化治疗(非抗氧化治疗组),6只行抗氧化治疗(抗氧化治疗组);以动物建模术前情况作为对照.建模术后饲养6个月观察胆囊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的变化情况、PCNA的表达情况以及胆汁淀粉酶水平.结果 13只动物建模后均存活6个月.非抗氧化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胆管增粗,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胆汁稠厚;抗氧化治疗组和非抗氧化治疗组相比上述改变无明显不同.光镜下见正常对照组的胆囊黏膜呈指状,黏膜数目少,无增生;非抗氧化治疗组的胆囊黏膜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纤维组织增生.电镜下见正常对照组的胆囊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规则;非抗氧化治疗组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内质网扩张成囊状,细胞间隙增宽,细胞核变形;抗氧化治疗组的上述改变较非抗氧化治疗组好转.胆汁淀粉酶正常对照组为(203.02±65.04)U,非抗氧化治疗组为(9 368.09±2 204.42)U,抗氧化治疗组为(8 746.25±2 077.95)U,后2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3),但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PCNA表达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正常对照组为(7.29±2.71)%,非抗氧化治疗组为(54.71±10.90)%,抗氧化治疗组为(48.17±l3.06)%,3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1,P=-0.001),其中非抗氧化治疗组高于抗氧化治疗组(P=0.001).MDA正常对照组为(1.095±0.653) nmol/mg prot,非抗氧化治疗组为(2.745±1.533)nmol/mg prot,抗氧化治疗组为(1.302±0.771) nmol/mg prot,3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P=0.017),其中非抗氧化治疗组高于抗氧化治疗组(P=0.017).结论 抗氧化治疗对PBM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