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61.
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诊断,无论是病人的耐受性,副反应还是显影质量均较传统离子型含碘造影剂优越^[1,2]。最近1.5a来我院CT室采用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碘海醇注射液行增强CT扫描共1008例。现就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情况特别是造影剂的副反应而进行详细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杨彩霞  李海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247-8247,8253
背景:运动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已被众人确认,但运动具有双重性,运动不当则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导致心脏骤停、猝死。因此,充分预估冠心病运动训练中危险因素、严格掌握运动禁忌及强调运动处方的个性化,才会将运动所带来的益处发挥至最大,将其危险因素降至最低。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运动训练中危险因素及对其运动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评价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梗死的发病率和预后因素.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根据MRI表现分为梗死组和无梗死组,评价其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果 201例结核性脑膜炎纳入本研究.75例合并脑梗死,梗死组有28例(37.3%)死亡,33例(44.0%)严重残疾;无梗死组有2例(1.6%)死亡,12例(9.5%)严重残疾.梗死组的不良预后者明显高于无梗死组(P<0.05);而无梗死组的预后良好者明显高于梗死组(P<0.05).单因素分析,与死亡和严重残疾相关的重要预测因素是偏瘫、视觉受损、新发梗死、多发性梗死、Ⅲ期结核性脑膜炎以及脑积水(P<0.05).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与预后差相关(P<0.05).结论 合并脑梗死预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4.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致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海斌  陈士良 《心脏杂志》2003,15(3):285-285
约 5 %的病毒感染后可累及心肌 ,其临床表现由于受累的心肌广泛程度不同而差异较大 ,轻者几无症状 ,重者可至急性心力衰竭 ,甚至猝死。现报道 1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跳呼吸骤停并抢救成功病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2 1岁 ,因“胸闷、憋气半天 ,加重伴烦躁 2 h”入院。患者 2周前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查体 :T3 5 . 8℃ ,P10 5· min-1 ,R3 0· min-1 ,BP5 5 / 45 mm Hg( 1mm Hg=0 .13 3 k Pa) ,意识欠清 ,口唇紫绀明显 ,肺部无异常 ,心音无异常 ,节律正常 ,腹部正常。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急…  相似文献   
65.
冠状动脉病变早期临床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各种方法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探索早期冠心病的独立预报因子。方法 :收集 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心病患者症状、静息心电图和常规临床检查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 2 1例正常 (正常组 ) ,2 5例出现冠状动脉狭窄 (冠心病组 ) ,平均狭窄程度为 (46± 15 ) %。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负荷心电图、放射线及心脏超声等项目 ,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 ,L ogistic回归显示这些因素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无预测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早期病变以临床常规各项方法难以准确检测和预报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者早期病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受者同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心脏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20只成年雄性Lewis大鼠作为心脏供体,2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行颈部心脏移植:对照组(A组)手术后24h,经尾静脉注射3ml 0.9%氯化钠注射液;MSC处理组(B组)手术后24h,经尾静脉注射2×106个MSC(悬浮于3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术后1周,每组随机取受体大鼠4只,检测静脉血及移植物CD4+、CD8+、CD4+CD25high、CD4+CD25highfoxp3+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计算CD4+/CD8+比值.其余6只大鼠用于继续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 A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7.2±1.3d,B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14.8±2.9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静脉血中CD4+/CD8+值、CD4+CD25high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CD4+CD25highFoxp3+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18±0.07、2.51%±0.56%、2.05%±0.62%)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49±0.05、0.96%±0.19%、0.8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心脏中CD4+/CD8+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移植心脏中CD4+CD25highT细胞及CD4+CD25highFoxp3+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74%±0.28%、2.54%±0.31%)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61%±0.06%、0.5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注射受者同系骨髓MSC可诱导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脊髓结核球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脊髓结核球的MRI影像资料,观察指标为病灶的数量、分布、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伴随征象。结果 20例患者共检出结核球病灶47个,位于颈段脊髓13个、胸段脊髓内16个,腰段脊髓及马尾神经区18个,好发部位为颈膨大、腰膨大区(P值分别为0.001和0.008);病灶大小0.2~3.5cm,平均最大径1.1cm;病灶分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脊髓结核球MRI表现分未成熟结核结节和成熟结核结节两种类型,未成熟结节32个,成熟结节15个,未成熟结节全结节呈较均匀一致强化,成熟结核结节病灶中心出现坏死,增强扫描为环状强化。结论 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可准确、清晰地显示脊髓结核球的形态特征,可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68.
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采用小切口行大隐静脉近端高位结扎及主干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大隐静脉曲张属支的手术方法治疗10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病人,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共117条下肢浅静脉曲张患  相似文献   
69.
大鼠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关于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移植免疫耐受及进行组织修复的研究很多,但尚无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目的:建立从大鼠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性状.方法:大鼠脐带经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两种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于DMEM-LG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地从大鼠脐带中获得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显示,胶原酶消化法比组织块培养法的效率更高,大约10 d就可以进行传代,而组织块培养法要14 d才能传代:传代扩增两者之间没有差别.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大鼠脐带源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和基质细胞标记CD90、CD10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记CD34、CD45.体外诱导实验证实,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0.
目的:回顾性分析110例成人肝移植病例的1临床资料,以期筛选出影响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5-01/2007-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肝移植的资料完整、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受者110例,均为经典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尸体供肝.其中移植后存活<30d的10例患者列入围于术期死亡组,移植后存活/30 d的100例患者列入生存组.对影响两组患者移植后转归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差异显著的影响轩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受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移植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高于生存组(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移植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是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移植前终末期肝病模型高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是导致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改善移植前受者的危重病情及凝血功能障碍能够降低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