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15篇
  免费   2259篇
  国内免费   1228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118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9912篇
内科学   11794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252篇
特种医学   12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809篇
综合类   19198篇
预防医学   3856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9528篇
  130篇
中国医学   3585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784篇
  2022年   948篇
  2021年   1284篇
  2020年   1577篇
  2019年   1732篇
  2018年   714篇
  2017年   1483篇
  2016年   1544篇
  2015年   1924篇
  2014年   3276篇
  2013年   3332篇
  2012年   4011篇
  2011年   4555篇
  2010年   4083篇
  2009年   3946篇
  2008年   4268篇
  2007年   3746篇
  2006年   3457篇
  2005年   3452篇
  2004年   2826篇
  2003年   2523篇
  2002年   2032篇
  2001年   1697篇
  2000年   953篇
  1999年   587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62.
63.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66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60 d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评分将其分为PTSD组和无PTS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人格特征与反刍思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PTS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患者的PCL-C总分为(39.6±7.9)分,其中再体验、回避、高警觉症候群的条目评分分别为2.30、2.29、2.42分。共有85例(32.0%)患者被诊断为PTSD,纳入PTSD组,其余181例患者纳入非PTSD组。PTSD组患者的高血压比例、神经质评分、侵入性反刍评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均P <0.05),年龄、内外向评分、主动反刍评分均显著低于非PTSD组(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质评分、侵入性反刍评分升高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而年龄增长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均P <0.05)。结论近1/3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PTSD,以警觉性增高症候群表现最为严重,神经质评分与侵入性反刍评分升高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自愿接受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开展临床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分为两组,60例/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方式,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及不良反应状况等因素,分析其临床差异,继而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缓解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4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43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肠道微生物菌群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研究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总厌氧菌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肠球菌、总需氧菌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后,研究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总厌氧菌数量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和总需氧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出现明显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情况,经过治疗,肠道菌群紊乱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对其心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每组患者60例。对比护理后患者心功能以及心理状态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HAMD以及HAMA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LVEF评分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焦虑和抑郁),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43例作研究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抽取43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就2组患者救治效果与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是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 <0.05);②研究组患者心肌梗死再度复发率是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P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肯定,且可改善其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从而明确其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按照护理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20例,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护理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适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AMI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组(n=76)与静脉组(n=76),冠状动脉组行冠状动脉内注射,静脉组行常规静脉注射,对比效果,结果冠状动脉组心肌微循环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静脉组(P <0.05),且冠状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 <0.05)。结论通过管内注射方式,可有效改善AMI患者心肌微循环,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出现,保障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并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的护理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收治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41例。对于本研究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而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结果本研究当中的两组患者选择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指导,所有患者都获得了良好的抢救效果,本研究两组82例患者不存在有死亡的病例。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好,两组之间经过统计学软件检验存在差异性,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当中,为患者选择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抢救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可以减少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