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6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建于1991年3月。收治外科系统为主和有关手术科室如:妇产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急症科及少数神经内科需作呼吸循环支持治疗的患者,所以又称ICUs(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本文对比观察ICU建立前后术后患者的危重度、治疗效果及死亡率,并对死亡原因加以分析,从而认识ICU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 (BIS)作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反馈控制变量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方法  4 0例ASAⅠ~Ⅱ级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反馈靶控输注组 (反馈组 )和靶控输注组 (靶控组 ) ,每组 2 0例。BIS作为反馈控制变量设定为 80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定为 1 7μg/ml,记录并比较两组间的实时BIS值、术中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术中回忆情况、镇静的满意度以及丙泊酚单位标准化使用剂量。结果 反馈组丙泊酚单位标准化使用剂量明显低于靶控组 (P <0 0 1) ;两组间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术中回忆的发生率及镇静的满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BIS作为反馈控制变量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病人的清醒镇静是可行的 ,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节约费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不同血浆代用品血液稀释对等容血液稀释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E-α)和白介素-1(IL-1)表达的影响。方法1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20)、缺血再灌注组(I组,n=32)、6%羟乙基淀粉溶液血液稀释组(H组,n=32)和明胶溶液血液稀释组(G组,n=32),其中I组、H组和G组又各分为缺血10min再灌注1、3、6、12h4个亚组。分别采用MTT生物活性测定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脑组织IL-1和TNF-α含量。结果I组、H组和G组再灌注1、3、6和12h脑组织IL-1和TNF-α含量均较高于S组(P<0.01),H组再灌注3、6和12h脑组织IL-1和TNF-α含量均低于I组和G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治疗可降低脑组织TNF-α、IL-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经颅多谱勒 (transcranialDoppler ,TCD)采用脉冲多谱勒技术与一个 2MHz的低频超声相结合 ,使超声波能穿透颅骨较薄的部位 ,即TCD窗口 (如颞骨、眼眶、枕骨窗口等 ) ,进入颅内 ,直接获得多谱勒信号 ,进行脑底动脉血流的测定。Stump等[1] 证实了脑血流速度与脑血流量 (CBF)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因此通过对血流速度变化的观察 ,可以判断血流状况 ,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 ,包括梗阻、栓塞及狭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 ,TCD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2 ,3 ]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手…  相似文献   
65.
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可以增强麻醉效果 ,但对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镇静的临床研究少有报道 ,本文旨在对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镇静的临床应用及药物用量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ASAⅠ~Ⅱ级子宫切除术的病人 6 0例 ,术前无神经精神疾病。入手术室后经手背或足背开通静脉通路 ,监测BP、SpO2 和ECG。硬膜外穿刺点为L1~ 2 或L2~ 3 ,2 %利多卡因维持麻醉。病人随机分成五组 ,每组 12例。对照组 (Ⅰ组 )给予 0 9%氯化钠溶液 ,其余四组分别于切皮前静脉注射丙泊酚负荷量 +维持量 (表 1)。表 1 丙…  相似文献   
66.
脊柱侧凸矫正术术中唤醒试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瘫是脊柱侧凸矫正手术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早期发现可以避免脊髓永久性损伤。目前术中监测的方法主要为唤醒试验和神经电生理方法。唤醒试验一直被认为是判断脊柱手术中脊髓损伤的“金标准”。本文对唤醒试验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硬膜外麻醉下躯干温度升高与痛觉缺失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麻醉下躯干温度升高平面与痛觉缺失平面的关系,探讨躯干皮肤温度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在30例硬膜外腔中注入2%利多卡因(测试组),10例硬膜外腔中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注液前和注液后5、10、15、20、25、30min的T4、T5、T6、T7、T8、T9、T10、T11、T12和L5皮肤温度变化,同时也测量测试组中各时间点痛觉缺失平面(针刺法),观察温度升高平面同痛觉缺失平面的关系。结果测试组各时间点温度升高平面均高于痛觉缺失平面,在5、10、15、20、25、30min时间点,温度升高平面与痛觉缺失平面差分别为2.5±0.6、2.8±0.7、2.3±0.5、2.4±0.5、2.4±0.5、2.4±0.5。测试组阻滞区T6、T7、T8、T9、T10、T11、T12、L5稳定温度升高值较对照组的相应点的稳定温度升高值升高明显(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下阻滞区皮肤温度呈节段性升高,且温度升高平面均高于痛觉缺失平面2~3脊神经节段。  相似文献   
68.
分娩疼痛是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子宫和宫颈的牵引或者产道的挤压等因素导致的一系列的疼痛生理过程[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分娩过程的舒适度有了较高的要求,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产妇因为惧怕或者难以忍受疼痛而选择进行剖宫产,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剖宫产率越来越高[2]。椎管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的分娩镇痛方式,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在预防和治疗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40例,即B组(布托啡诺组)、F组(芬太尼组)和N组(对照组).在缝合皮肤前静脉注射拟观察的药物,观察患者在拔管即刻和在苏醒室的躁动及镇静评分、药物不良反应、拔管时间及缓解情况等,N组患者若发生躁动则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结果 三组患者在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拔管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镇静评分较高,但是没有过度镇静或苏醒延迟的发生,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苏醒室F组追加芬太尼后躁动缓解率为50.0%(8/16),而B组追加布托啡诺后躁动缓解率为100.0%(6/6).N组发生躁动的患者经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后躁动缓解或减轻率为88.0%(22/25),F组8例患者追加芬太尼后有5例出现一过性的呼吸抑制,而B组及N组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 布托啡诺是预防和治疗术后躁动的理想选择,而芬太尼并不能有效防治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接受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2 h(T2)和术后24 h(T3)时间点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m-A lb/Cr)、尿N-乙酸-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组内各点相比,T1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m-A lb/Cr和NAG在T1时间点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可引起可逆性的肾功能早期损害。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损害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