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黄花倒水莲(Polygala aureocauda Dunn.)为一民间草药,系远志属多年生小灌木,主要分布在湖南、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有补益、强壮、散瘀之功效,主治虚弱虚肿、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痛和跌打损伤等[1].湖南民间多用其作补益药及治疗慢性肝炎.已有研究表明,其水溶性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和低聚糖多酯[2,3].药理研究表明,黄花倒水莲总皂苷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4],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有确切疗效[5].黄花倒水莲多糖能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6],增强机体免疫功能[7].作者从黄花倒水莲根75%乙醇提取物的CHCl3萃取部位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1,4-二甲氧基咄酮(Ⅰ),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咄酮(Ⅱ),7-羟基-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咄酮(Ⅲ).  相似文献   
62.
目的:进一步研究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活性成分追踪并结合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研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从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zarzissine(Ⅰ)、胆碱(Ⅱ)、嘧啶-2,4-(1H,3H)二酮(Ⅲ)、6-甲基-嘧啶-2,4-(1H,3H)二酮(Ⅳ)、1-O-(β-D-葡萄糖基)-(2S,3S,4R,8Z)-2-[(2R)-2'-羟二十三酰胺基]-8-十九烯-3,4-二醇(Ⅴ)、1-O-(β-D-葡萄糖基)-(2S,3R,4E,8Z)-2-[(2'R)-2'-羟基十九烷醇氨基]-4,3-二烯十九烷-3-二醇(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3.
槲树Quercus d entata Thunb.为壳斗科栎属植物,在中国分布有100余种,某些品种作为民间中草药被广泛应用,并且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唐本草》以及以后的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主要用于治疗痢疾、恶疮等症[1]。槲叶、槲皮、槲实仁均作为药用。国内科研工作者已将槲树叶开发成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新药。但是,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仅见少数报道[2]。本实验从槲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5种酚性成分,并且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解析等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槲皮素(Ⅰ)、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即金丝桃…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建立黄荆子中抗肿瘤活性成分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牡荆脂素A,VBE-1)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ODS(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0.1%冰醋酸梯度洗脱(0 min,15∶85;10 min,15∶85;40 min,28∶72),检测波长为255 nm,柱温为25 ℃,体积流量为1 mL/min。结果 黄荆子中牡荆脂素A在该条件下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建立了黄荆子药材的牡荆脂素A的定量测定方法,为黄荆子质量控制及综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黄荆子木脂素VBE-3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和人胚肝L-02细胞,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生长。结果:VBE-3选择性抑制HepG2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同时选择性抑制HepG2细胞生长,呈时间依赖性。结论:VBE-3具有选择性抑制HepG2细胞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黄荆子Vitex negundo抗肿瘤的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采用裸鼠移植瘤实验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验证;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有效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Ⅰ)、3,4-二羟基苯甲酸(Ⅱ)、芥子醛(Ⅲ)、阿魏醛(Ⅳ)、丁香酸(Ⅴ)、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Ⅵ)、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5-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Ⅶ)、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Ⅷ)。结论 黄荆子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抗肿瘤的有效部位,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7.
巴戟天抗衰老活性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巴戟天活性部位中分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1-羟基-2-羟甲基蒽醌(1)、1-羟基-6-羟甲基蒽醌(2)、1-羟基-7-羟甲基蒽醌(3)、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4)、2-羟基-3-甲基蒽醌(5)、2-甲氧甲酰基蒽醌(6)、1,2-二羟基-3-甲基蒽醌(7)。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种分离得到,首次提供化合物2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68.
巴戟天寡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糖类成分进行化学研究。方法:用活性炭、纤维素和硅胶等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巴戟天活性部位中分离出6个寡糖类化合物,分别为蔗糖(Ⅰ)、耐斯糖(Ⅱ)、菊粉六糖(Ⅲ)、β-D-果吡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Ⅳ)、β-D-果吡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Ⅴ)、β-D-果吡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Ⅵ)。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巴戟天属中分离出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体外观察拉米夫定(3TC)与N-壬基-1-脱氧野尻霉素(NN-DNJ)联合应用的抗HBV作用.方法 以HepG 2,2,15细胞为靶细胞,以试验药物单用或联合培养细胞,在第6天和第10天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8Ag、HBeAg和HBV DNA,同时应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结果 125.0μg/ml的NN-DNJ、5.0μg/ml的3TC及上述浓度的两者联合应用,均能显著减少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Ag、HBeAg、HBV DNA的分泌.联合应用后,上清液中HmAg、HBeAg,HBV DNA含量与阴性对照组及单用相同浓度的3TC、NN-DNJ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TC与NN-DNJ联合应用对HBV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0.
自巴东栎(QuercusenglerianaSem.)叶片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和鉴定了9个化合物.化合物E1~8,E11分别是木栓酮,表木栓醇,羽扇豆醇,β 谷甾醇,胡萝卜苷,槲皮素,山茶酚,山萘酚3 O β D 半乳吡喃糖苷和广寄生苷.广寄生苷为首次从栎属中分得,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