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1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23篇
中国医学   154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这些炎症细胞数量增加和活性改变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早期干预和功能监测提供参考方向。设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呼吸内科。对象:观察对象为2003-02/12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同期同类住院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18例患者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8~70岁,平均(56&;#177;7)岁。对照组14例,为来本院查体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50~70岁,平均(59&;#177;8)岁。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比较。结果: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凋亡早期中性粒细胞的比率为(8.5&;#177;1.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5&;#177;1.8)%](t=6.25,P&;lt;0.01),急性加重期[(5.1&;#177;0.6)%]又明显低于缓解期组(t=5.66,P&;lt;0.01)。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分析也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凋亡中性粒细胞的比率[(12.4&;#177;2.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1.5&;#177;4.8)%](t=5.76,P&;lt;0.01),急性加重期[(4.9&;#177;0.4)%]又明显低于缓解期组(t=6.12,P&;lt;0.01)。凋亡晚期/坏死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却出现相反的趋势,即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凋亡晚期/坏死中性粒细胞的比率[(2.8&;#177;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比率[(1.3&;#177;0.4)%](t=6.37,P&;lt;0.01),急性加重期[(3.7&;#177;0.3)%]又明显高于缓解期组(t=5.81,P&;lt;0.01)。结论: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异常可能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和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聚集的一个重要原因,该过程可能会在慢性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级康复干预提供病因学基础。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TIMP-1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理,以及中药复方861的抗纤维化机制。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复方861预防组。模型组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发生肝纤维化,共计6周,第1周注射3次,其它周均注射2次,观察8周;复方861预防组大鼠则在用DMN腹腔注射的同时,每天接受中药灌胃1次,直至实验结束;政党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DMN腹腔内注射。分别于第1、4、10、17、28、42、56天分批处死动物,取出肝脏,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TIMP-1 mRNA。结果:从动态发展来看,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稳定不变;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 mRNA的表达从第4天开始升高,10天后一直维持高水平表达直至动物实验结束;复方861预防组TIMP-1 mRNA的表达变化不大。从组间比较来看,模型组肝组织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从第4天开始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此后升高更显直至实验结束;861预防组从第10天开始比正常对照组有所增高,但比模型组明显低,从28天开始以后则比模型组降低越发显。结论:TIMP-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增高。它以抑制纤维胶原降解,因而在促进肝纤维化发展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中药复方861具有抑制TIMP-1表达的作用,这是其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2000年12月以来,我们系统观察了15例脑死亡患者因拒绝抢救而停止机械通气后心跳、无创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3项常用监测指标的动态变化,旨在为某些临床抢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陈文笔  严家春  马勇 《现代康复》1998,2(4):346-346
为了探计慢性肝炎的分级(G)和分期(S)病变程度动态变比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判断肝炎患预后的作用,我们对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随访的2次肝活检标本的G与S病变程度作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施工人员血压变化与海拔高度、劳动强度、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并由指定的研究人员,通过培训后对由平原进入高海拔地区施工人员的"亚习服期"血压进行测定,测定的时间点分别为平原、进入高原3、7、15、30、60 d。结果施工人员由平原进入高原后,在"亚习服期"(即出现血压明显改变,其中进入高原第3天及第7天与平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逐渐下降,至第30天时血压开始接近平原水平,而至第60天时血压再次高于平原和第30天。与平原比较第3天、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在1000例中,高原高血压发病人数202例,患病率为20.2%,且高空作业人群高原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地面作业人群(P<0.01),患病率随海拔高度、劳动强度增加而增高。结论高海拔地区施工人员在"亚习服期"即出现高原高血压,与海拔高度、劳动强度、不良情绪、心理压力、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
<正>笔者对固原市医院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和消毒效果进行了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方法有手术室的清洁手术间和妇产手术间,观察手术室在停用24 h后无任何干扰因素情况下的空气细菌动态变化。用平皿暴露法,平皿放置高度为1m,位置为中间与4个角各1个,暴露时间为15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72岁,因心悸、胸闷1周于2012年5月23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8年,坚持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满意。入院查体:T36.5℃,P65次/min,R16次/min,BP130/70mmHg,神志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右下肺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5次/min,心律齐,S1亢进,A2>P2,  相似文献   
68.
高丰 《中国肺癌杂志》2013,16(5):261-266
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应用和肺癌筛查的广泛开展,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对于临床偶然发现的肺结节,多依据其形态学特征、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FDG-PET代谢水平等综合评估其性质。对恶性可能较大的肺结节,多建议经活检或手术获取病理诊断;对性质暂不明确,或良性可能性大,或结节虽有恶性可能但进展缓慢、穿刺活检困难、手术风险大、拒绝创伤性检查者,可通过胸平片或低剂量CT随访,观察病灶动态变化。尽管胸片也可用作肺结节的随访工具,但CT可重复性好、分辨率高、性价比高而更常用。研究提示CT检查  相似文献   
69.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房县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总皂苷,挥发油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挥发油的吸光度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中的柴胡总皂苷,挥发油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柴胡总皂苷的含量8月份最高;挥发油的含量7月份最高。结论确定了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为鄂西北地区柴胡药材的GAP种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徐步青  崔永一  郭岑  夏国华 《中草药》2012,43(2):355-359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铁皮石斛类原球茎(PLBs)生物量、主要药用成分多糖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光照强度单因素试验设计,烘干法测定生物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量,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量,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分析。结果铁皮石斛PLBs生物量在光照强度≥2 000 lx下培养40~50 d均较高,生产上需要PLBs维持旺盛的分裂,获得最高生物量的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2 000 lx条件下培养40 d,生物量达到0.74 g;多糖量以光照强度2 000 lx下培养30 d最高,达到16.88%;生物碱量以光照强度500 lx下培养30 d最佳,达到0.028 0%。结论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培养时间对铁皮石斛PLBs的生长、多糖和生物碱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培养时间对铁皮石斛主要药用成分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