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按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对传统手术与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血管旁路移植术与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7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2.14:1.平均年龄(67±12)岁,其中>70岁患者共101例(占50.2%).结果 (1)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通畅率(100.0%、89.8%、75.0%)优于单纯扩张(82.4%、62.5%、3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旁路移植术后24个月二期通畅率88.0%优于介入支架7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0.05).结论 血管旁路移植适宜于TASC C、D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适宜于TASC A、B型股浅动脉短段闭塞,且支架植入优于单纯扩张;尽管腔内介入通畅率低于传统手术,但其具有的安全、快捷、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使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复合血管序贯式下肢动脉旁路术和倒置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血管(25例)及倒置自体大隐静脉(16例)旁路移植术治疗的41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合血管用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及自体静脉组合而成。人工血管近心端与股总动脉吻合,远端与孤立腘动脉吻合;自体静脉从PTFE血管远端发出并与小腿的胫或腓动脉吻合。倒置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采用同侧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比较两者血管桥的累积通畅率和保肢率。结果平均随访18.7个月。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10.4)岁。FontaineⅢ级23例,FontaineⅣ级18例。复合血管组中自体静脉远端吻合口止于胫前动脉5例,胫后动脉14例,腓动脉6例;倒置大隐静脉移植组中10例吻合口止于胫后动脉,3例腓动脉,3例胫前动脉。复合血管组踝肱指数术前为0.24±0.14,术后为0.68±0.22(P=0.000)。倒置大隐静脉组平均踝肱指数术前为0.24±0.14,术后为0.68±0.22(P=0.000)。复合血管术后1,2,3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78%,72%,61%;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3%,76%,6...  相似文献   
53.
SilverHawk斑块旋切术作为一种新的血管腔内技术,近2年来在我国应用于单纯股腘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治疗.然而对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和闭塞病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这一技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右小腿间歇性跛行1年"于2011年12月31日入院行右股浅动脉支架成形术.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右小腿间歇性跛行,跛行的距离200 m.于2012年6月27日再次入院.查体:右足皮温低,双侧股动脉可触及搏动,双侧胫后动脉、右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ABI:右:0.52;左:0.84.辅助检查:下肢动脉Doppler超声:右股浅动脉支架内再闭塞,右腘动脉狭窄,左股浅动脉闭塞.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FontaineⅡb级),右股浅动脉支架后闭塞.  相似文献   
54.
膝下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膝下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73±7)岁,平均病程(8±4)个月.下肢间歇性跛行5例,静息痛4例,足趾溃疡2例,坏疽2例.5例支架放于胫腓干动脉,3例于腓动脉近段,2例于胫腓干动脉和近段腓动脉,2例于胫前动脉,1例胫后动脉.2例为单纯小腿动脉支架成形,余11例患者均同时采用介入技术处理了股动脉和(或)胭动脉病变.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出院时所有患者再通血管保持通畅.跛行距离均增至500米以上,4例静息痛全部缓解,2例足趾溃疡面积均有所缩小,2例坏疽保持干燥出院,术后踝肱指数(ABI)均有增加.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9±2.2)个月.l例下肢坏疽患者的症状6个月后复发(其胫前动脉支架仍然保持通畅)而截肢,坏疽的另外1例患者的第2趾脱落,创面愈合.2例溃疡面愈合,静息痛无复发.结论 膝下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行动脉造影和动脉成形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腔内治疗的成功率,降低肱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Seldinger技术通过肱动脉穿刺行动脉造影及动脉成形86例106例次的临床资料。分析肱动脉入路的适应证、穿刺并发症及其形成原因、预防措施。结果通过肱动脉入路行动脉造影的成功率为100%(56/56),动脉成形的成功率为84.0%(42/50)。并发症发生率2.8%(3/106),为局部血肿(2例)和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肱动脉入路的适应证包括:股动脉无法穿刺,股动脉入路影响力量的传导,股动脉入路无法提供靶血管的受力点,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定位。本组肱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为血肿和假性动脉瘤。规范的穿刺及压迫止血技术、充分认识肱动脉解剖学特点可以减少肱动脉穿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6月对27例TA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明确诊断,并对因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病变进行了选择性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手术。结果 27例施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其中颈总动脉扩张10例,支架2例;锁骨下动脉扩张6例;腹主动脉扩张4例;肾动脉扩张10例,支架4例;无名动脉扩张1例,支架1例;共置入支架7枚。2例颈动脉扩张时因并发症而终止治疗,其余病例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治疗。27例随访5个月~7年,平均4年,其中<12个月6例,1~3年12例,3~5年6例,>5年3例:11例头晕、视觉异常等脑缺血症状改善;12例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经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血压控制正常;2例肾动脉狭窄在球囊扩张后14、18个月再次发生血压增高,造影显示扩张后肾动脉再次狭窄,再次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后高血压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性血管内成形术治疗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7.
例 1患者男 ,4 7岁 ,主因急性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1周于 2 0 0 2年 1月 10日由其他医院转入我院。既往肺气肿和肺心病病史 12年。症状有胸闷 ,气短 ,憋气。查体 :轻度呼吸困难 ,左侧颜面部水肿 ,左眼球结膜水肿。治疗 :(1)经右侧腋静脉穿刺插管上行腔静脉血栓滤器 (VenaTechFilter Braun ,德国 )植入术。 (2 )术后第 2天开始尿激酶 75万单位静脉点滴 ,每日 1次 ,4d后 ,患者突感头晕、憋气 ,同时出现颜面部、颈部肿胀。呼吸困难 ,急行气管插管。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在上腔静脉滤器上可见附壁血栓 ,随呼吸上下移动 ,考虑为血栓脱落所致…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外科旁路移植的方法。方法 2000-2002年46例2型糖尿病病人,52条下肢接受了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腘动脉-小腿动脉旁路移植16条(30.8%)和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单支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15条(28.9%),其次为腘动脉-单支小腿动脉一足背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7条(13.5%)。结果 46例病人中,2例因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手术成功率95.7%,救肢率98.0%,出院时血管通畅率100%,足部创面的愈合率44.5%。结论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可以通过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而获得较好的疗效;不仅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而且可以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一个较好的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按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对传统手术与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血管旁路移植术与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7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2.14:1.平均年龄(67±12)岁,其中>70岁患者共101例(占50.2%).结果 (1)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通畅率(100.0%、89.8%、75.0%)优于单纯扩张(82.4%、62.5%、3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旁路移植术后24个月二期通畅率88.0%优于介入支架7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0.05).结论 血管旁路移植适宜于TASC C、D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适宜于TASC A、B型股浅动脉短段闭塞,且支架植入优于单纯扩张;尽管腔内介入通畅率低于传统手术,但其具有的安全、快捷、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使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按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对传统手术与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血管旁路移植术与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7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2.14:1.平均年龄(67±12)岁,其中>70岁患者共101例(占50.2%).结果 (1)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通畅率(100.0%、89.8%、75.0%)优于单纯扩张(82.4%、62.5%、3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旁路移植术后24个月二期通畅率88.0%优于介入支架7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0.05).结论 血管旁路移植适宜于TASC C、D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适宜于TASC A、B型股浅动脉短段闭塞,且支架植入优于单纯扩张;尽管腔内介入通畅率低于传统手术,但其具有的安全、快捷、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使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