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静脉输液导管,如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输液港、中长导管等在临床使用的日益普遍,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作为其常见并发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但由于目前国内相当部分医疗机构没有血管外科作为支撑,在发生CRT之后缺乏处置经验,导致了很多临床问题。而目前国际指南对该部分内容描述简单,内容单薄,很多情况下无法指导临床依此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2.
7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TAO患者(17条患肢)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肌注移植术,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和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和足部溃疡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移植治疗2个月后疼痛缓解者15条,冷感缓解者16条。移植前ABI为0.37±0.06,移植治疗后2个月为0.50±0.17(P〈0.05),ABI改善者9条。TcPO2移植治疗前为(24.59±3.36)mmHg(1mmHg=0.133kPa),移植治疗后2个月为(35.00±10.44)mmHg(P〈0.05),TcPO2改善14条。溃疡改善者7条。经4~18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患者主观症状改善者13条;客观指标ABI为0.45±0.14,与移植治疗前和移植治疗后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O2为(33.24±10.43)mmHg,与移植治疗前和移植治疗后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0.6%(12/17)。溃疡愈合者5条,有2例2条患肢的溃疡伴疼痛无缓解,无死亡及高位截肢者。所有患者经常规检查未发现视网膜增生、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梗塞、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TAO手段,改善患肢症状及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in insufficiency,PDVI)的误诊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PDVI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均有程度不一的患肢发胀、沉重感或胀痛,易疲劳、乏力;部分伴小腿肌肉痉挛发作、迂曲浅静脉团、踝部及足背轻微水肿、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及色素沉着。本组30例(57.7%)仅诊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漏诊PDVI,其中16例在外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8例术后1~5年静脉曲张复发;12例(23.1%)误诊为轻度肾功能不全;10例(19.2%)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组52例均经无创Doppler检查,Valsalva试验逆向血流持续时间0.5 s,确诊为PDVI。予药物治疗并辅以弹力袜治疗为主,平均随访6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强对PDVI的认识,重视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可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9年3月~2020年5月,对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4例)或造影剂过敏(2例)的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在超声引导下行介入治疗,包括股浅动脉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扩张1例,股浅动脉狭窄DCB扩张1例,股浅动脉闭塞Rotarex血栓抽吸联合DCB扩张1例,股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1例,髂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支架内球囊扩张1例。结果6例手术均完成,其中2例使用5 ml造影剂辅助,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无恶化。5例下肢动脉病变者术后第2日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0.46±0.22 vs.0.72±0.27,配对t检验,t=-4.125,P=0.015)。结论超声引导外周动脉介入治疗可以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76.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3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方式的效果。方法:2003-03/2004-0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32例患者的35条严重缺血的下肢,分2种方法进行,16例18条患肢采用了小腿肌肉局部注射,16例17条患肢采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结果:二组患者总的疼痛缓解改善率分别为76.5%(13/17)和93.3%(14/15)。对缓解或改善患者的冷、凉感觉,二组患者总的有效率均为100%(16/16,14/14)。二组患者总的保肢率分别为83.3%(15/18,不包括1例足部截肢患者的术前足部已经坏死)和94.1%(16/17)。术后二组患者的踝肱比值(ABI)增加的例数分别为44.4%(8/18)和41.2%(7/17)。有14例患者15条患肢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有20条患肢于术后增加到高于目前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67kPa。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还缺乏远期的随访结果;然而,对于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或者由于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搭桥的患者,无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动脉旁路移植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和髂动脉闭塞的主要手段,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开腹手术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因此,腔内技术无疑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我们2006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腔内技术治疗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中长期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5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2003年3—8月,我们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1—81岁,平均71.5岁;其中有4例为糖尿病足坏疽或溃疡,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350ml,在体外经过离心等处理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再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小腿肌肉局部注射,其中第5例并进行了大腿和小腿联合移植。结果:5例患者全部得以保存下肢,有效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在人院时由于左足大部就已坏疽,且已达肌腱深度,不得不截去左足。疼痛缓解3例,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肢体虽然仍有疼痛感,但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并不缺血;考虑与长期应用杜冷丁成瘾有关。患者下肢远端的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平均为30mmHg,高于截肢的临界值20mmHg,2例患者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复查,显示血管侧支建立非常丰富。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沙格雷酯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CEA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血小板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A组,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50 mg/d)和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组(B组,沙格雷酯100 mg,3次/d联合氯吡格雷50 mg/d),比较术后新发脑卒中、再狭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A组34例,B组30例,其中新发脑卒中1例(B组),患侧颈动脉再狭窄3例(中度再狭窄A组1例,B组2例,重度再狭窄A组1例),出血事件3例(一般出血事件A组3例,其中皮下淤血2例,肉眼血尿1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新发脑卒中和再狭窄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2组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术后新发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死亡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阿司匹林和沙格雷酯并无明显差异.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用于CEA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11月,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连续治疗7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7例均为男性,年龄52—70岁,平均60.6岁。Rutherford分级3级5例,4级I例,5级1例。主、髂病变TASC分级C级2例,D级5例。全麻,先用完全腹腔镜技术经左侧结肠后肾后入路游离肾下腹主动脉,再将“Y”形涤纶人工血管近端与之行端侧吻合,人工血管远端经腹膜后隧道引出至相应侧腹股沟,直视下分别与双侧股动脉吻合。结果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2例中转开腹(肠系膜下动脉断端的钛夹脱落出血1例,结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420~840rain(中位数585min),主动脉吻合时间40~150min(中位数65rain),术中出血量400—1500ml(中位数800m1)。未中转的5例均在术后12—40h恢复进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肠损伤患者术后结肠漏二次开腹手术,结肠漏治愈,术后46天死于呼吸衰竭。一过性左肾积水1例,治愈。吻合口近端腹主动脉残留重度狭窄1例行支架治疗治愈。无症状的部分左肾梗死1例。6例随访2—51个月,平均11.2月,均健在,超声随访移植物均通畅,静息痛和间歇跛行症状均消失。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可行的。在学习曲线中及时中转保证手术安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