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SCBC),是一种罕见的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类型,其发病率较低,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5%以下,也有部分文献报道为0.5%~1%。恶性程度和侵袭性高,容易发生周围组织浸润及远处转移,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三通道腹腔镜与小切口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男性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的疗效优缺点.方法 采用经脐单孔三通道腹腔镜治疗患者28例,其中左侧8例,双侧20例.采用小切口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患者30例,其中左侧7例,右侧1例,双侧22例.结果 5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采用腹腔镜治疗双侧VC在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开放手术(P<0.05),而在治疗单侧VC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腹腔镜治疗单双侧VC在平均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开放手术(P<0.05).结论 单孔三通道腹腔镜治疗VC疗效肯定、切口小、恢复快,尤其适合于双侧VC患者.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两种分离路径。方法:3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左侧21例,右侧16例,均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肿瘤2~3cm25例,采用肾脏脂肪囊外的路径定位切除;<2cm12例,行切开肾上极脂肪囊路径,以其为标志,游离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手术顺利。自分离腰肌间隙后,两种路径均10~15min顺利显露肾上腺肿瘤,手术时间45~140min。病理结果示良性肿瘤。结论:对于2~3cm肿瘤,经肾脏上极脂肪囊外路径分离;<2cm肿瘤,以肾上极为解剖标志,可以快速定位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54.
结外鼻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T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独特类型,通常原发于鼻腔部位,发生阴茎转移的情况非常罕见,文献报道极少,很可能引起误诊。2018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阴茎及睾丸转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4(IL-34)在肾癌患者血清及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60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54例同时期来笔者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肾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中IL-34的表达水平;分析肾癌患者血清中IL-34的表达水平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CR法检测肾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34mRNA的表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L-34对肾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肾癌患者血清中IL-34为174.22±49.34pg/ml,健康对照为101.73±36.23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级以及肿瘤直径患者的IL-3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癌患者术后血清IL-34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分期肾癌组织中IL-34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34为136.35pg/ml时,预测诊断肾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95% CI:0.832~0.946,P<0.001),敏感度为78.3%,特异性为85.2%。结论 IL-34在肾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肾盏憩室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22年4月为21例肾盏憩室脓肿患者经尿道行输尿软镜钬激光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者5~78岁,平均(35±20)岁,主要症状为腰疼、尿路刺激等。病程7~60 d,平均(16.4±12.7)d,术前均行尿常规、泌尿系统彩超、CT尿路成像等检查。术后予以定期随访。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35~75 min,平均(51.9±9.0)min,术中无周围组织器官损伤。术后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无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8 d,平均(5.7±0.8)d。术后随访3~20个月,影像学检查示15例患者憩室脓腔消失,6例憩室较前缩小,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发热寒战、腰部不适等复发迹象。结论: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肾盏憩室脓肿安全、有效且微创。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不育患者术前的精液分析结果,作为预测精索内静脉结扎术后精子活动及生育功能恢复指标的可行性。方法:诊断为男性不育的107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以精液自动分析仪进行精液分析,据其活动精子总数(TMSC)≥20×106、(5~20)×106、<5×106分为A(n=32)、B(n=36)、C(n=39)3组。行左侧或双侧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进行精液分析,并了解其妻怀孕情况。结果:107例患者术后TMSC较术前有明显增加,但A、B组TMSC的绝对增加值明显高于C组(P<0.05);术前A、B两组68例中,术后有56例(82.4%)TMSC≥20×106,而C组39例中,术后仅8例(20.5%)TMSC≥20×106;患者妻子怀孕情况随访到98例,其中有36例自然妊娠,A、B两组怀孕率(56.3%和42.4%)与C组(12.1%)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对于术前TMSC≥5×106的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男性不育患者是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于重度少弱精子症(TMSC<5×106)患者精子质量改善情况不佳。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价羟喜树碱(HCPT)联合白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HCPT)和联合组(HCPT+ IL-2),两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即刻开始行灌注治疗,每周1次,连续8周后改为每月1次,治疗总周期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成2年随访后,对照组复发18例,复发率为23.6%(18/76),联合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0.5% (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0,P<0.05),膀胱刺激征及血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9,P>0.05).结论 HCPT联合IL-2灌注预防NMIBC的效果优于单用HCPT,不良反应率低,耐受性好,可作为灌注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siRNA靶向沉默HMGA2基因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抑制HMGA2基因对T24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针对人HMGA2基因构建siRNA干扰片段,瞬时转染T24细胞后,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siRNA干扰片段48h后T24细胞蛋白表达量的变化,CCK-8法检测T24细胞增殖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24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 转染后48h的T24细胞HMGA2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CON)和阴性对照组(NC)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HMGA2-siRNA的实验组抑制T24细胞增殖,T24细胞S期细胞比例(35.47±0.23)%高于CON组和NC组(P<0.05),实验组T24细胞凋亡率为(17.25±0.24)%,明显高于CON组和NC组(P<0.05).结论 HMGA2基因的特异性siRNA可以抑制T24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袖套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106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50例)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1.38±2.93)min和(11.82±1.9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4±0.94)ml和(7.89±2.31)ml;术中疼痛评分分别为(0.80±0.70)分和(3.02±1.22)分;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1.90±0.80)分和(4.45±1.03)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2/50)和17.87%(10/56);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4.06±1.15)d和(14.39±1.57)d;外观满意率分别为98%(49/50)和83.93%(47/56)。与袖套式包皮环切组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术中及术后患者痛苦小、外观满意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是对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改进及创新,具有患者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及易于接受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