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接触和诊治SARS患者的医务人员造成感染SARS的可疑危险因素,以SARS患者为病例.未被感染者为对照,用SPSS 10.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SAS6.12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所调查的49种因素中,27种与SARS感染显著关联,其中22种因素为保护性因素,5种为危险性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戴眼镜、受分泌物喷溅污染、穿防护服、从事现职时间、与患者接触方式和口罩类型等6种因素在SARS院内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医务人员在诊治SARS患者中,其医疗活动所涉及诸多因素与促使或造成感染有关,建议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治SARS患者时,防护重点应放在口罩、眼罩和防护服的穿戴上。  相似文献   
52.
PreviousstudiesconfirmthatthepreS1andpreS2regionsinHBVeasilymutateandarepartic-ularlypronetodeletion[1].ThepreSproteinandSproteinarecomposedofthemajorprotectiveim-muneresponseprotein[']-WithinNregionofpreSlgene,thereisthehepatocyteattachmentsite(aminoacidpositions21~47)[3j.TheCregionofpreS1genecontainsthekeygeneonhepatitisviralparticlemorphogenesisandrelease[4'5].PreS2viralproteinhasalsobeenshowntoberecognizedbyBandHLA-restrictedcytototicTlymphocytes["'j.Ifgenemutatedinthoseregions,sev…  相似文献   
5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时 ,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应答 ,但免疫应答不仅由宿主的遗传素质决定 ,也由病毒的异质性所决定[1] 。目前认为慢性HBV感染时病毒呈“相似株”分布[2 ] 。为探讨HBV毒株在不同转归的HBV感染者体内的存在状况与转归的关系 ,我们用HBV前S1/S2区为研究区段 ,选择了 3组不同转归的HBV感染者 :(1)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 ;(2 )慢性HBV携带者 ;(3)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每组各 3例 ,每个患者随机挑选10个阳性克隆 ,对共 90个克隆、5万碱基进行了位点变异、插入和缺失突变现象的分析 ,并对…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检测松花粉对砷中毒小鼠肝脏及血清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松花粉对砷中毒小鼠的恢复情况.方法 54只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即A组(正常对照组),B组(治疗组),C组(NaAsO2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治疗组、NaAsO2对照组均隔天注射NaAsO2(500 μg/100g)进行砷染毒.治疗组,在砷染毒进行的第15 d后开始用松花粉灌胃(1 g/kg),至第45 d,取肝组织做病理分析,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LL)、尿酸(SUA).结果 NaAsO2中毒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肝炎症程度高;NaAsO2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ALT,SU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P<0.01),DBL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松花粉能降低砷中毒后小鼠肝肾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5.
吉林林区动物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吉林珲春林区的蜱、野鼠及牛、绵羊感染莱姆病的情况。方法对蜱和野鼠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PCR扩增,阳性标本RFLP分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家畜血清中的IgG抗体。结果PCR检测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的带菌率为36.0%和30.9%;在五种鼠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性片段,带菌率分别为14.0%、8.3%、13.0%、25.0%和33.3%。阳性标本RFLP分型结果属于B.garinii和B.afzelii型;牛、羊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27.5%和31.5%。结论野鼠、蜱和牛羊中都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证实吉林珲春林区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56.
目的:进一步明确北京林区是否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及其分布,方法基于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A基因建立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PCR)方法,对从北京6个林区采集的蜱和鼠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选择阳性标准本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与已知序进行同源性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从长角血蜱中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结果:从门头沟区东灵山采集的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3只游离全沟硬蜱1只检测阳性,57只寄全沟硬蜱若蜱中1只检测阳性;119只野鼠中9只检测阳性,其中8只,B.garinii阳性,1只B.afzelii阳性。50份野鼠血清有5份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采集采的160只长角血蜱(20只/组)。未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菌株。结论:北京门头沟区东灵山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包括两个基因型,全沟硬蜱可能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体,野鼠可能是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感染粒细胞埃立克体病原体的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林区采集的啮齿动物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的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鼠标本276份,其中吉林长白山林区102份,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61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3份,阳性率分别为8.82%、1.64%及0.00%。体表有寄生蜱的鼠感染危险性是体表无寄生蜱鼠的11.30倍(P=0.002)。吉林、黑龙江林区鼠标本及其寄生蜱标本16S r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与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检出的粒细胞埃立克体对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7%-99%。glt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相应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吉林及黑龙江林区存在粒细胞埃立克体宿主动物感染。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中国内蒙古、新疆自治区部分地区鼠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t)的情况.方法采用鼠夹捕鼠,从鼠脾中提取DNA,应用巢式PCR(nPCR)检测Ot-Sta56基因;对部分阳性标本测序,用Clustal Ⅹ(5.0)和DNA Club软件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内蒙古地区捕获各种鼠类共计90只,其中6只nPCR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6.67%,不同鼠种间阳性率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x^2=8.898,P=0.148);新疆地区捕获各种鼠类共计20只,其中1只n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00%.不同地区间阳性率比较虽略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x^2=0.076,P=0.782).内蒙古、新疆部分地区从农田中捕获的鼠类标本为9只,占8.18%,无阳性标本;从草原捕获的鼠类标本为101只,占91.82%,其中阳性标本为7只,草原鼠标本Ot感染率为6.93%.序列分析结果:N59(内蒙古莫氏田鼠)、N69(内蒙古黑线仓鼠)、X33(新疆普通仓鼠)3份标本nPCR产物碱基序列与Karp株相应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同源性最高,均为99%,应属于Karp型;N65(内蒙古黑线仓鼠)及N88标本(内蒙古黑线姬鼠)nPCR产物碱基序列与中国台湾Taitung-2株和TW461株相应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同源性最高,均为94%;N90(内蒙古黑线姬鼠)与日本Oishi株相应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59、N69、X33位于Karp株所在的分支,而N65、N88、N90与Taitung-2株、TW461株、Yonchon株、Sxh951株、Oishi株、Kanda株属同一支系.结论研究证实内蒙古、新疆部分地区鼠类存在Ot自然感染,其基因型较为复杂.这为进一步深入进行恙虫病疫源地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为掌握云南贡山地区野生小型兽类的种类和主要细菌性病原体的携带情况,于2014—2015年在该地区诱捕野生小型兽类,进行种类鉴定,解剖取肺、脾等组织。采用巢式PCR对无形体Anaplasmataceae、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以及莱姆病螺旋体Lyme disease spirochete等4类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共捕获小兽759只,涉及14属35种,优势属为姬鼠属(29.1%)和绒鼠属(17.4%)。对其中541份标本进行无形体PCR检测,结果显示:12份新埃立克体(Candidatus Neoehrlichia mikurensis)阳性,来自姬鼠、绒鼠、鼩鼱和白腹鼠;2份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阳性,来源于鼩鼱和灰腹鼠;3份巴尔通体Bartonella阳性,来源于绒鼠和大足鼠。采用56 k Da基因片段引物对恙虫病东方体进行检测,发现4份阳性标本。其中2份与Boryong血清型菌株同源性最高,均为97.0%;1份与Karp血清型同源性最高,为86.0%;另一份与Kato-related血清型同源性最高,为86.0%,系统发生树显示,其与Kato-related位于同一分支。提示这两份标本可能是恙虫病东方体Karp血清型和Kato-related血清型菌株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