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凝胶组成成分及电泳条件,建立了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以检测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的多态性。对35例正常组织DNA的研究结果显示,p53基因这位点的杂合率和纯合率分别为48.6%(CCC/CGC),45.7%(CGC/CGC)和5.7%(CCC/CCC).本法简单、快速,能有效地检测基因多态性,并可进一步应用于对肿瘤细胞p53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分析。  相似文献   
52.
p53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产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艺华  蔡俊杰 《中华肿瘤杂志》1994,16(4):266-268,T010
  相似文献   
53.
患,男,3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来南方医院就诊。患于2月前开始吞咽困难,渐加重并伴有胸骨后疼痛。食欲、睡眠及二便正常,病后体重略下降。物理检查:全身皮肤无明显病变,营养、发育正常,浅表淋巴结、肝脾均未扪及;心肺均未发现异常。X线检查:相当于T5下缘食管中段前壁有一长约10厘米的充盈缺损,边缘不整,粘膜破坏中断,钡剂通过尚可。纤维胃镜检查距门齿28厘米的食管前壁有一巨大肿物,表面充血、糜烂、质脆,易出血。临床诊断为食管中段癌,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4.
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军  丁彦青  邓永键  蔡俊杰 《广东医学》2007,28(10):1671-1673
目的 探讨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皮肤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有全身多发性皮肤结节和严重的关节病变,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大量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嗜酸性,均质或细颗粒状,呈"毛玻璃"样;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CD68阳性,MAC387部分阳性,LCA,ALK,CD30阴性.结论 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疾病,既有皮肤和黏膜丘疹结节样皮疹,又有严重关节病和其他内脏症状;临床病理实践中要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金刚藤分散片(JDT)对大鼠慢性盆腔炎(CPID)血流变与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SPF级SD雌性大鼠48只,采用在大鼠子宫一侧注入25%苯酚胶浆诱发的大鼠CPID模型,保留8只仅开腹不造模为假手术组对照,造模组7 d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金刚藤胶囊(JC)组、金刚藤分散片(JDT)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治疗,1 ml/(100 g/d),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取血进行血流变学检测,取子宫肉眼观察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JDT可显著改善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JDT组大鼠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形态学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且JDT中、高剂量组均优于JC组.结论 JDT对大鼠CPID有理想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6.
金刚藤分散片对大鼠慢性盆腔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金刚藤分散片(JDT)对大鼠慢性盆腔炎(CPID)的药效学。方法:SPF级SD雌性大鼠48只,采用在大鼠子宫一侧注入25%苯酚胶浆诱发的大鼠CPID模型,保留8只仅开腹不造模为假手术组对照,造模组7d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金刚藤胶囊(JC)组、金刚藤分散片(JDT)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治疗,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取子宫肉眼观察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JDT组大鼠子宫内膜病变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且JDT中、高剂量组均优于JC组。结论:JDT对大鼠CPID有较理想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IGF 1R)、HER2/neu和p53的蛋白表达状况与临床分期、病理和生存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10例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组织和其中49 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EGFR、IGF -1R 、HER2/neu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10 例乳腺癌原发组织中,EGFR、IGF -1R 、HER2/neu和p5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 1% ( 99/210 )、40. 5% ( 85/210 )、63. 8% (134/210)和55. 7% (117/210); 49 例乳腺癌中, HER2/neu 11 例、IGF 1R 6 例、p53 和EGFR各2例,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与原发肿瘤组织中表达程度不一致。除IGF 1R外,不同的TNM分期,EGFR、HER2/neu、p53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 .25、0. 005、0 .025和0. 01;但均与病理类型无关,P值分别为0. 002、0. 6、0. 3和0 .1。Cox模型回归分析TNM分期、病理类型、年龄、EGFR、IGF- 1R 、HER2/neu、p53、ER 和PR的表达9 个因素对生存时间影响, TNM分期、年龄和IGF 1R表达状况的增加对生存时间为危险因素,P<0 .05,OR>1。3 年生存率为87%,5 年生存率为66%,中位生存期85个月。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GFR、IGF -1R、HER2/neu和p53的蛋白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58.
SARS病变组织细胞凋亡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SARS病变组织标本中的细胞凋亡情况和凋亡细胞类型,探讨细胞凋亡在SAR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DNA片段原位末端检测和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法单染和双染检测正常组织和SARS病变组织中的细胞凋亡以及白细胞分化相关抗原CD3、CD4、CD8、CD45RA、CD20、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SARS病人的脾脏、肺组织和淋巴结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凋亡细胞包括肺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各病变组织内均有大量CD68 单核/巨噬细胞;病变肺组织基本没有CD45RA /CD20 B细胞和CD4 /CD8 T细胞浸润,淋巴结和脾脏的CD4 /CD8 T细胞、CD45RA /CD20 B细胞也明显减少,现存的具有上述抗原特性的T细胞和B细胞较少凋亡。结论(1)细胞凋亡现象在SARS病变组织中普遍存在,提示细胞凋亡在SARS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2)病变组织内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说明单核细胞可能在SAR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淋巴结和脾脏的细胞凋亡现象和CD4 /CD8 T细胞及CD45RA /CD20 B细胞减少提示SARS病毒可能对免疫细胞有一定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59.
结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及其预后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出率及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抗细胞角蛋白(CK) 和癌胚抗原(CEA) 单克隆抗体,对68 例结肠癌(Dukes′B期) 根治术后经病理常规检查为转移阴性的584 枚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结合随访资料进行临床预后分析。 结果 68 例转移阴性的584枚淋巴结中,13 例(19-1 % ,1368)29 枚(5-0 % ,29584)淋巴结中发现微小转移的癌细胞,其中11 例5 年内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死亡。55 例免疫组化检测阴性的患者仅3 例复发。免疫组化诊断微转移阳性和阴性组5 年复发率分别是86-6% (1113) 和5-5% (355)。两组病人差异非常显著( P< 0-001)。 结论 应用肿瘤特异性抗体检测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有助于发现微小转移的癌细胞,对估计临床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SARS继发曲菌感染死亡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死因和病变特征。方法 常规HE染色,组织化学Macchiavello法、MSB、网状纤维、PAS染色法进行观察。结果 SARS增生修复期改变;继发性肺曲菌病伴双肺广泛化脓性炎,严重的肺组织破坏,肺水肿,肺出血,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血液吸入;霉菌性败血症伴全身器官播散性、多发性曲菌性脓肿、局部组织坏死及出血伴纤维素性坏死性血管炎、血栓及霉菌菌栓形成;免疫器官抑制:脾红髓及白髓等淋巴组织严重减少,淋巴组织灶状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结淋巴滤泡减少,生发中心消失,间质纤维化;骨髓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减少,红细胞系灶状增生。结论 患者死于免疫功能抑制继发感染性多器官衰竭。提示对SARS的皮质激素治疗要适时视情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