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WHOⅡ级)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资料,Ki-67免疫组化标记采用En Vision两步法。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死亡复发组和无死亡复发组,对两组患者8项临床病理指标(年龄、性别、是否侵犯肿瘤周边组织、坏死、出血、核分裂计数、Ki-67指数、是否全切加术后放疗)进行评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坏死、核分裂计数、Ki-67指数、是否全切加术后放疗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是否伴出血、是否侵犯肿瘤周边组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组织有坏死、核分裂计数>2个/10个高倍视野(HPF)、Ki-67指数>7%、次全切或全切后未加术后放疗是颅内血管周细胞瘤(WHOⅡ级)患者复发或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formalin fixed paraffn embed-ded, FFPE)是病理科普遍采用的组织处理和保存方法。组织标本经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以及包埋等程序处理之后,可长时间保存[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以下简称《操作规范》)要求, FFPE 组织需保存15年[2]。该操作由于流程简单,易于掌握,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处理,且代价低廉,适合大多数医院病理科开展。目前, FFPE组织已广泛应用于病理科的常规病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53.
热修复技术在原位杂交中增强组织通透性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原位杂交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定位、定量分析以及病毒学检测中 ,随着探针制备及标记技术日益完善 ,临床诊断及科研已常规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其准确性明显优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目前常规原位杂交技术较多使用酶消化方法来增强组织切片的通透性 ,但易受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中热修复技术来取代酶消化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组织均选自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临床外检标本 2 1例 ,其中Burkitt淋巴瘤 3例 ,涎腺淋巴上皮癌标本 9例 ,霍奇金淋巴瘤标本 4例 ;尖锐湿…  相似文献   
54.
直肠类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直肠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20例均为典型类癌,组织构型上可分为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管状、混合性等四种。免疫表型20例Syn均阳性,14例CgA阳性,20例CEA均阴性。本组病变均位于距肛门10 cm以内,20例共22个病灶,直径≤1 cm者13个,均位于黏膜固有层;1.1-2 cm者7个,其中4个侵犯黏膜下层,3个侵犯浅肌层;2个〉2 cm者均侵犯深肌层;肿瘤≤2 cm者的K i-67阳性表达率均〈5%或阴性。17例获随访者均存活。结论直肠类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一般不侵犯肌层,也很少转移,大多数病例可以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获得治愈。免疫组化Syn染色可作为直肠类癌的首选内分泌标记物。  相似文献   
55.
基于D2-40检测胰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恶性程度、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经手术切除的33例胰腺癌组织的瘤周淋巴管密度(pLVD)和瘤内淋巴管密度(iLVD),分析胰腺癌组织pLVD、iLVD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的pLVD明显高于iLVD。胰腺癌的pL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累及明显相关,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发生部位、浸润侵犯无关。[结论]胰腺癌中检测pLVD较iLVD更有价值;上述pLVD可以预测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Eph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EphA1 在肠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EphA1蛋白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EphA1在肠癌细胞中不同程度表达,并存在甲基化。EphA1 mRNA在癌旁正常黏膜和肿瘤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EphA1蛋白在肠腺瘤中弥漫强阳性,在癌组织中主要为低或缺失表达,低表达多见于低分化腺癌(P=0.027)、伴有更深的肠壁浸润深度(P=0.002)和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9)。EphA1下调多见于中晚期病例(P=0.002),下调较上调患者预后不良。结论:EphA1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肿瘤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胰腺癌CT征象与手术病理及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例胰腺癌患者(男24例,女9例,年龄38~79岁)行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分析胰腺癌的病灶大小、密度、强化程度、对胰周组织的侵犯、胰胆管扩张,胰周淋巴结等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采用单克隆抗体D2-40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瘤周和瘤内淋巴管密度(pLVD,iLVD).使用Kappa检验和t检验统计学方法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淋巴管密度进行对照.结果:CT诊断胰腺癌病灶的大小、胰周组织侵犯、胰周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CT对胰腺癌分期的准确性为78.79%(26/33).CT征象中胰周组织侵犯、胰周淋巴结肿大、分期与胰腺癌pLVD有关(P<0.05).与iLVD无关(P>0.05);CT征象中病灶大小、密度、胰胆管扩张、病灶强化程度则与pLVD、iLVD均无关(P>0.05).结论:CT能较可靠地反映胰腺癌的病理学特征;胰周组织侵犯、胰周淋巴结肿大等CT征象与胰腺癌组织的淋巴管密度有关,可一定程度上揭示胰腺癌组织的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8.
在长期的病理检查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外院会诊的蜡块和切片。其中不乏真正意义上的疑难病例,而因技术上处理不当,造成切片质量欠佳影响原单位诊断的也占相当比例。据统计,近年我科平均每年接受外院会诊约2350例,其中存在质量问题的蜡块及切片940例,约占总数的40%左右。其中蜡块处理欠佳337例,切片不全或掉片245例,染色失败209例,其他综合问题149例。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率,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我们对影响病理诊断的会诊蜡块和切片重新制作,着重对处理失败或存有缺陷的外院会诊蜡块和切片进行纠正或改善,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9.
<正>活体供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理想的治疗手段。虽然活体供者在术前已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估[1],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发现部分供者的肾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2-3],并且其病变程度与术后移植肾的肾功能恢复存在差异。供肾零点活检(time-zero renal biopsy, TO-RBx)为供肾的取舍、分配及术后移植肾肾功能预后的判断等,  相似文献   
60.
目的检测SATB2在胃肠道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2例结直肠腺癌及69例胃腺癌中SATB2、CDH17和CD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SATB2、CDH17和CDX-2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5%~82.6%、94.6%和96.7%;SATB2、CDH17和CDX-2在胃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10.1%、5.9%和78.2%,3种抗体在结肠癌和胃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显著(P0.05)。(2)SATB2、CDH17和CDX-2在结直肠癌与胃癌鉴别诊断中的阳性预测值是81.5%~82.6%、94.6%和96.7%,阴性预测值是89.9%~91.3%、40.6%和21.7%。(3)3种抗-SATB2单克隆抗体均显示细胞核着色,3种抗体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3)。结论 SATB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腺癌中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与胃腺癌鉴别诊断中优于CDX-2和CDH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