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4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595篇
耳鼻咽喉   324篇
儿科学   238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974篇
口腔科学   248篇
临床医学   3089篇
内科学   1529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837篇
特种医学   7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636篇
综合类   5570篇
预防医学   2311篇
眼科学   161篇
药学   2265篇
  23篇
中国医学   2021篇
肿瘤学   47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969篇
  2013年   1012篇
  2012年   1204篇
  2011年   1294篇
  2010年   1200篇
  2009年   1195篇
  2008年   1177篇
  2007年   1120篇
  2006年   1059篇
  2005年   1018篇
  2004年   895篇
  2003年   799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785篇
  2000年   638篇
  1999年   564篇
  1998年   464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341篇
  1995年   354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237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5篇
  1964年   20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5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参数与定量血流分数(QF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QFR和IVUS检查的116例患者(117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根据QFR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QFR≤0.80组(25处病变)和QFR>0.80组(92处病变),比较两组IVUS检查参数的差异。应用Pois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US与QFR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QFR≤0.80的预测因素。结果IVUS检查发现,QFR≤0.80组最小管腔面积(MLA)[(3.1±0.8)mm2比(3.6±1.1)mm2,P=0.040]、最小管腔直径(MLD)[(1.8±0.3)mm比(2.0±0.3)mm,P=0.012]显著小于QFR>0.80组,而斑块负荷[(73.5±5.6)%比(68.0±8.4)%,P=0.002]、面积狭窄率[(69.8±8.8)%比(63.8±9.8)%,P=0.007]、斑块偏心指数[(0.83±0.12)比(0.73±0.19),P=0.008]及回声消减斑块比例(52.0%比23.9%,P=0.003)显著高于QFR>0.8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is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MLA(r=0.259,P=0.005)、MLD(r=0.300,P=0.001)与QFR正相关,而斑块负荷(r=–0.357,P<0.001)以及斑块偏心指数(r=–0.247,P=0.008)与QFR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斑块负荷>70%(OR 4.531,95%CI 1.443~14.222,P=0.010)和斑块偏心指数(OR 1.066,95%CI 1.014~1.121,P=0.012)为QFR≤0.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IVUS检查结果中斑块负荷>70%以及斑块偏心指数是QFR≤0.80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2.
<正>病人,男,55岁。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麻木半年,加重3 d。病人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弯腰活动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稍缓解。连续行走200 m即感到双下肢无力,需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病程中,无低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变化。病人自诉无结核病及结核接触史。查体:脊柱曲度变直、活动受限,腰骶部叩击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以右侧为著,双踝、双拇指背伸肌力约Ⅳ级,双足跖屈肌力约Ⅳ级。入院时携带外院腰椎MRI  相似文献   
53.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Dynamin 3(DNM3)基因启动子区域36个CpG的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DNM3基因甲基化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提取30对患者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NA,经亚硫酸氢盐处理后,进行巢式PCR并联合克隆测序检测DNM3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结果肝细胞癌患者的甲基化事件发生率为83.3%(25/30)。癌组织的DNM3基因启动子区域平均甲基化率为37.8%,癌旁组织为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3基因甲基化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对肝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DNM3作为肝细胞癌的一种抑癌基因,其启动子区域高度甲基化可能会促进肝细胞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多发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30例多发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给予负荷剂量0.2μg/kg 后,维持量以每小时0.1μg/kg 持续泵入;芬太尼组给予负荷剂量2μg/kg 后,维持量以每小时1μg/kg 持续泵入。记录两组患者入 ICU 后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给药后4 h(T2),给药后8 h(T3),给药后24 h (T4)患者生命指征、VAS 评分、Ramsay 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与 ICU 住院时间。结果舒芬太尼组在 T2、T3、T4时刻平均血压、心率、呼吸均低于芬太尼组(P <0.05),镇痛镇静评分优于芬太尼组(P <0.05),机械通气时间与 ICU 住院时间较芬太尼组明显减少(P <0.05)。结论舒芬太尼对多发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快速流程(FT)模式下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疗效。
  方法:将104例拟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组),所有患者均采用FT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量(WT)、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变化,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消化道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PN组术后7d各项营养指标较术前3d均明显降低,而EN组内只有TP及ALB较术前降低,但降幅均明显小于PN组(均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明显提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N组(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FT模式下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EN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14例低危患者行抗凝治疗,24例中危患者行抗凝和系统溶栓或介入治疗(导管捣碎局部溶栓或置管溶栓),10例高危患者行抗凝治疗和介入治疗。低危组14例患者中,治愈12例(85.7%),显效2例(14.3%),总有效率为100%;中危组24例患者中,治愈16例(66.7%),显效8例(33.3%),总有效率为100%;高危组10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2例,好转4例,死亡1例,总有效比例为9/10。治疗期间所有病例均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本组4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中位数为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无一例再发肺动脉栓塞,无滤器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诊断明确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首先进行危险分层,再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7.
<正>左卡尼汀(Levocarnitine),是哺乳动物能量代谢中必需的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临床适应证为防治左卡尼汀缺乏,随着左卡尼汀临床应用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提高精子活力、改善附睾功能、治疗男性不育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已经成为目前男性不育治疗领域的常用药物[1]。2007年中华医学会《男性不育诊治指南》中已明确了左卡尼汀在男性不育治疗中的重要价值[1],但目前仍存在适应证不明确,使用疗程不当,用药方法不规范等问题。为规范其在男性不育治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出血性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IVADA)急诊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2例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IVADA患者临床资料,均通过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IVADA的诊断,于就诊后24小时内根据载瘤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是否为优势侧、IVADA与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开口的位置关系选择不同的急诊血管内治疗方法。术后观察并记录再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并评估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scale,mRS),mRS 0~2分为预后良好,mRS>2为预后不良。结果 32例IVADA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27例(84.4%)预后良好,5例(15.6%)预后不良,其中2例(6.3%)死亡。18例接受动脉瘤栓塞并近端VA闭塞术治疗,14例预后良好(77.8%),2例死亡,2例术后并发小脑、延髓梗死,mRS5分;12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术,11例预后良好(91.7%),仅1例术后并发小脑、延髓梗死,mRS 3分;2例接受经健侧VA逆行PICA支架植入联合动脉瘤栓塞及近端VA闭塞术,均预后良好。27例完成影像学随访,均未见IVADA复发。结论急诊实施血管内治疗是防止出血性IVADA再出血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及合并胎儿血管炎(FV)时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HC组和对照组,HC组再根据是否合并胎儿血管炎分FV组及无FV组。早产儿定期行头颅B超检查,比较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并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HC组、对照组PVL发生率分别为17.9%、10.4%,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5.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H-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9.0%、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组中,FV组、无FV组的PVL发生率则分别28.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H-IVH的发生率为34.3%、24.7%,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7.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可使早产儿PVL、PVL合并PVH-IVH的发生率增加,而对PVH-IVH的影响不大,合并FV会增加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4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术后残余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辅助检查、介入治疗情况和随访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进入分析,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8.8(2.7~21)岁,平均体重26.3(10.5~53.5) kg。13例为VSD修补术后残余漏,其中2例合并主动脉弓缩窄修补术后再缩窄;5例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余VSD,其中1例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右室双出口术后残余VSD;1例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残余VSD。介入治疗距离外科手术时间为11~80个月。①介入治疗中左心室造影测得VSD右心室面直径为(3.73±1.56) mm,4例右室面有多处分流,1例为左室-右房瘘;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为1.53±0.23;无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②21例患者中,1例介入治疗中建立轨道时反复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堵闭行外科手术治疗;20例(95.2%)封堵成功,其中1例应用2个堵闭器。1例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同时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例合并主动脉弓再缩窄患儿经球囊扩张后缩窄解除。介入治疗中无不良事件发生。介入治疗后即刻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少量残余分流3例。ECG均无异常发现。③20例随访1~79个月,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在1年随访中ECG分别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继续随访6~12个月无改变;2/3例即刻有残余分流患儿在随访中残余分流消失,1例介入治疗后20个月时仍有残余分流3.4 mm,心腔大小和功能正常;无新发的三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3例堵闭前存在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在随访中反流均为轻度;未见堵闭器移位、脱落或血栓形成。结论 经导管堵闭介入治疗先心病手术后残余VSD是一项安全、有效和易行的方法,介入治疗后即刻和中长期随访效果好,应成为此类患儿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