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分析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观察4、8、12周,6个月、12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0例均获得平均16个月(6-36个月)的随访。50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6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25例,良15例,可10例,总优良率迭80.0%。结论: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鼻灌洗液、痰液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和(或)炎症递质与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44例,给予常规治疗20例,辛伐他汀40mg/d治疗24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患者血清中IL-8、IL-6、CRP、VEGF浓度,并观察肺功能、临床症状评分及呼吸问卷(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10周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IL-8[(6.0±2.3)ng/L]较治疗前[(6.9±1.9)ng/L1轻度降低,VEGF[(687.9±30.2)ng/Lvs(650.8±32.2)ng/L]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中CRP、IL-6水平显著减低[治疗前分别为(4.2±3.6)mg/L、(4.7±1.7)ng/L;治疗后分别为(2.2±2.0)mg/L、(4-3±1.8)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分和SGRQ各项分值中症状评分明显减低[(3.9±1.0)VS(3.2±0.9);(28.7±11.4)vs(27.9±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改善不明显(P均〉0.05)。常规治疗组所有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均无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COPD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并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53.
杨海涛  王山岭  王顺宝  吴金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170+173-170,173
目的:总结具有快频率依赖性房室旁道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方法技巧。方法: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23~78岁,均有阵发性心悸史,且发作时心电图均显示为窄QRS波心动过速,采用右室心尖部S1S1和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证实存在快频率依赖性旁道的室房逆传,并诱发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旁道位于左前游离壁4例(33.3%),左侧壁2例(16.7%),左后壁旁道1例(8.3%),右侧10点左右3例(25%),7点左右2例(16.7%)。7例(58.3%)患者旁道当S1S1(250~360ms)刺激周长逐渐缩短至一定周期时具有1∶1室房传导功能,5(41.7%)患者有间隙性旁道逆传阻滞,均呈2∶1室房逆传阻滞,左侧旁道患者在S1S2刺激递减到一定程度时可见偏心传导现象。在右室快频率S1S1或在偏心传导的S1S2起搏下标测靶点,所有患者均消融成功。结论:旁道的快频率依赖性传导为一种少见电生理现象,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室房逆传阻滞以及S1S2刺激递减到一定程度时的偏心传导现象。于快频率或偏心传导时的S1S2心室刺激下标测消融靶点,消融均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回阳醒神针刺法治疗脑性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回阳醒神针刺方法,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价两组患者苏醒程度,并观察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GCS疗效、GOS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升高脑梗死患者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的平均峰流速(the mean peak velocity,Vm)和降低基底动脉(basical aretery,BA)的收缩期峰流速(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Vs)方面,在降低脑出血患者LVA的Vs,BA的Vs、Vm方面,以及在降低颅脑损伤患者LVA的Vs,右侧椎动脉的Vm和BA的Vs、Vm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回阳醒神针刺法对脑性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55.
后循环(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其临床症状以发作性眩晕为主伴有多种其他症状,反复发作,临床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在眩晕发作后往往后遗头昏、头重、面部或肢体麻木,步态不稳等症数天或数十天之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其本质由于后循环系统,血流速度异常导致对脑干、小海、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部位供血不足而出现可逆性功能障碍。该病以中老年为多见,近年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常反复发作,发病率逐年提高。笔者采用高压氧舱内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针刺星状神经节与常规针刺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颈部的双侧星状神经节,行捻转补法;对照组实证取风池、百会、内关、太冲,用泻法,虚证取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和补法,两组均3天治疗1次,共治疗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P0.05);治疗后,除了对照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型Vp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其余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包括血管痉挛或狭窄型和血流速度减慢型)的V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其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其中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1)。结论: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满意,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57.
幽门弯曲菌(CP)感染的诊断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直接从胃粘膜组织中检查CP,包括细菌培养、组织涂片和切片染色镜检细菌。②用尿素酶试验或呼吸试验等方法测定胃内尿素酶的活性。③免疫学检查.包括测定血清、胃液中的CP抗体和镜检活组织涂片或切片免疫染色的细菌。CP寄居在胃的粘液下层和上皮细胞的表面,要采取胃粘膜标本则需借助于  相似文献   
58.
腰椎间盘纤维环MR扩散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椎间盘纤维环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正常组(10例),腰椎间盘突出(24例)和脱出患者(22例)共56例受检者的腰椎间盘行轴面DTI,后处理成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纤维环示踪(FT)图。观察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测量正常组和腰椎间盘病变患者纤维环后缘以及FT图发现断裂处的DCavg值和FA值,比较正常组与纤维环后缘未断裂组及缘断裂组的DCavg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正常组纤维环在DCavg图和FA图上呈连续完整的环形结构,DCavg值和FA值均匀,DCavg值为(0.34±0.13)×10^-9mm^2/s,FA值0.64±0.22,FT图显示纤维环形态完整;纤维环后缘未断裂组的DCavg值为(0.29±0.10)×10^-9mm^2/s,FA值为0.53±0.22,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7例,脱出患者中的9例共16例FT图发现纤维环后缘断裂、不连续,断裂处的DCavg值明显升高(1.01±0.10)×10^-9mm^2/s,FA值则明显降低(0.15±0.03)(P〈0.01)。结论DTI能够无创的显示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发现纤维环是否断裂和断裂的位置,是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9.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家庭内聚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60.
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约有5%~10%其胃内检测不出幽门螺旋菌(HP)。本文综述了HP阴性DU的特点和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