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醒喷鼻剂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即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酷暑喷鼻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即时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12例,分别给予脑醒喷鼻剂和模拟空白(生理盐水)喷鼻剂喷鼻,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5,30,60min经TCD检测其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变化,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给药后15min至60min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均明显提高,PI明显降低,与给药前相比肯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药后60min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7.86%,结论:脑醒喷鼻剂治疗VBI具有安全,速效且疗效确切的特点,经鼻腔给药的治疗途径可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三针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针刺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并通过经颅多普勒对针刺前后基底动脉(BA)及左右椎动脉(LVA、RV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针刺颈三针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高流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的即时调节效应(TCD参数Vs、Vm均P〈0.05)。结论:针刺颈三针能双向调节颈椎病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纠正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VBI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将9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V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温针灸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采用TCD及DAR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s (BA、LVA、RVA)、Vd(BA、LVA)、Vm(BA、LVA、RVA)、PI(RVA)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月,观察组D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愈显率为78.7%,对照组愈显率为5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风池穴治疗VBI,发挥了针刺、艾灸及穴位的三重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焦虑情绪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焦虑症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正常人比较,从而评价焦虑情绪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对入组的43例患者用TCD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和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焦虑症患者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与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较对照组增高。结论:焦虑情绪引起脑血流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观察益气醒神方结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方药组和针刺组,各组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益气醒神方加针刺治疗,方药组给予益气醒神方,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根据不同分组,每日分别给予1剂中药或针刺1次,或两者共用,均14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意识障碍程度Glasgow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昏迷程度Glasgow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lasgow评分差值较方药组、针刺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9%,与方药组55.5%、针刺组5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方药组与针刺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醒神方结合针刺对脑梗死意识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HB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HBO治疗30 d,采用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ore, GOS)评分评价HBO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30 d后,HBO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其Barthel指数、GCS和GOS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HBO治疗应用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术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曾美容 《中外医疗》2012,31(12):144-14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促醒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作为患者促醒的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促醒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GCS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加速患者苏醒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微创埋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动脉[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收集100例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方案(推拿、按摩等)+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创埋线治疗,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评分,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动脉(BA、LVA、RVA)血流动力学(Vm、RI、PI)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ESC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均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动脉(BA、LVA、RVA)血流动力学(Vm、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BA、LVA、RVA)的Vm高于本组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动脉(BA、LVA、RVA) Vm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BA、LVA、RVA) RI、PI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动脉(BA、LVA、RVA) RI、PI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创埋线治疗能够通过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血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通督健脑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督脉之气受阻之间的关系,运用通督健脑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将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通督健脑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促进脑供血的作用。结果试验组55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7%;对照组55例,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58.2%,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观察表积分比较,试验组明显偏低(P(0.01)。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BA)、左、右椎动脉(LVA、RV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显示,通督健脑针法能全面、有效提高VA、BA的Vs、Vd、Vm,解除该病所致Vs、Vd、Vm降低的状况,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P(0.01和P(0.05)。结论取督脉经穴能明显缓解督脉经气阻滞、脑髓失养,对指导临床随经辨病选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unctional scale for CSA,FS-CSA)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估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FS-C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LVA、RVA、BA的PSV与EDV均较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颈椎功能,同时还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血流量,有效缓解脑部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在临床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在诊断和预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TCD诊断仪对 6 4例 5 0岁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及 5 9例同年龄段正常对照组进行脑血流检测。 结果 糖尿病组的 PI值增高 (P<0 .0 1~ 0 .0 5 ) ;血流速度亦增高 ,其中 MCA、ACA、PCA的 Vs、Vm、Vd及 VA的 Vs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0 .0 5 ) ,BA的 Vs、Vm、Vd及 VA的 V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糖尿病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 PI值较椎基动脉系统血管 PI值明显增高 (P<0 .0 1)。 结论  TCD对糖尿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灵敏度较高 ,在诊断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预测和减少脑血管意外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气血亏虚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6例),并与活血化瘀的丹参液相对比(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TCD检测,分别测定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参麦注射液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TCD检查中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方面,均优于丹参液组。结论应用中成药同样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血清血管内皮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r-HuEP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VEGF、NSE、S100B蛋白(S-100B)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患者脑血流,统计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两组NSE、VEGF、S-100B水平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血流速率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两组GCS、GOS评分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r-HuEPO干预,可下调NSE、VEGF、S-100β蛋白表达,减轻脑血管损伤程度,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8例重症脑外伤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在第1次治疗前,对两组病人均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检测结束后立即给以治疗组病人手厥阴经电刺激30 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行第2次检测。对比刺激前后即时的血流变化情况。每天给予手厥阴经电刺激30 min,持续电刺激1个月后再次进行相同指标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结果刺激组患者手厥阴经电刺激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状态有明显的即刻效应。持续刺激1个月后,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伤后3个月时,刺激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刺激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非刺激组。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能提高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对于促进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苏醒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112例,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在早期静脉氧疗组较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伤后30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s,GCS)为9.8,较对照组的6.6显著升高;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减轻脑组织的病损程度,显著改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的意识状态及其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剂量硫酸镁对脑外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脑外伤 43例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患者入院后 15min内静脉注射硫酸镁 16mmol,2 4h内再静脉滴注硫酸镁 6 5mmol;对照组患者不用此药。 3d后查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NSE) ,2wk后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6mo后测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 (COS)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受试组与对照组的NSE分别为 2 1.9± 17.2ng·ml-1和42 .7± 2 1.4ng·ml-1(P <0 .0 1) ,GCS分别为 12 .5± 3 .1和 10 .2± 2 .9(P <0 .0 5 ) ,GOS分别为 3.8± 1.7和 3 .2± 1.5 (P >0 .0 5 )。结论 大剂量硫酸镁对脑外伤患者有显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章来晓 《中外医疗》2014,(34):26-27
目的探讨和研究人血白蛋白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9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服用人血白蛋白予以治疗,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对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E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4%,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2.5%,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3,P〉0.05);在治疗20 d之后,除去死亡的病例,实验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1.31±2.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GOS评分为(4.16±0.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该两组患者的GO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干出血患者,给予药物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指标,提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综合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将36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病程〈1个月、1~2^+个月、2~3^+个月及〉3个月分成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进行综合治疗。并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ing,GOS)和Glasgow结果评级(Glasgow outcome scoring,GCS)。结果Ⅰ组和Ⅱ组GOS评分和GCS分级显著优于Ⅲ组和Ⅳ组(P〈0.05,或P〈0.01);Ⅰ组与Ⅱ组,Ⅲ组与Ⅳ组GOS评分和GCS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1~2个月早期综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含量的影响,为PNS用于临床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N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浓度,并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 和MBP 含量低于对照组,GCS和G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NS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含量,并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体酮(PG)联合维生素D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G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34例),单用PG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和病死率、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2周的GCS评分P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病死率、感染率、伤后3个月GOS评分、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G+维生素D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患者伤后2周GCS评分、伤后3个月GOS评分和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率和总体病死率与其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极重度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两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G联合维生素D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伤后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