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通过单纯提高心肺转流流量对脑血流和预后改善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51例接受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15例(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其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68.5±7.7)岁;B组36例(双侧颈动脉狭窄均<50%),其中男性34例,女性2例,年龄(62.4±10.2)岁.针对A组患者适当提高转机流量,并通过术中颈动脉超声监测观察脑血流改善效果,结合术后神经功能评分评价保护作用.结果 心肺转流中控制A组转流量高于B组,A组为(3.18±0.23)L·m-2·min-1,B组为(2.80±0.29)L·m-2·min-1(P=0.001).心肺转流过程中A组平均动脉压为(67.0±9.1)mm Hg(1 mm Hg=0.133kPa),高于B组的(59.0±7.1)mm Hg(P=0.009).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无明显差异(P=0.159).出院前患者神经心理学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BG时,通过适当提高心肺转流灌注流量,可以明显改善病变侧脑血流,预防术后发生因术中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心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52.
53.
多排螺旋CT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能谱CT成像从理论走向实践。与常规多排CT相比,能谱CT及时实现了包括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基物质图像及相应基物质的定量分析、有效原子序数等多参数成像,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定性甚至定量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导致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1月通过64层螺旋CT共随访到35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并记录一般资料.35位患者共89支桥血管,动脉桥21支,静脉桥68支.根据CABG术后是否复发心绞痛分组,对两组间桥血管的通畅率作χ2检验.将患者按照桥血管通畅与否分为两组,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按P<0.05标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逐步剔除混杂因素得出导致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近端吻合口、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和远端靶向引流血管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8.5%(65/66)、98 9%(88/89)、93.3%(83/89)、92.1%(82/89).动脉桥血管的可评价率为85.7%(18/21),静脉桥血管的可评价率为91.2%(62/6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0.05).桥血管的总体可评价率为89.9%(80/89).有心绞痛复发组桥血管的通畅率为66.7%(16/24),无心绞痛复发组桥血管的通畅率为88.7%(47/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LDL-C,Glu相关性明显;其他变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MSCTA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可以很好地满足诊断需要.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是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的重要原因.Glu, LDL-C是CABG术后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5.
E-cadherin和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E-cadherin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结直肠癌、23例结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E-cadherin及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组织中E-cadher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7.1%、24.0%和5.0%,结直肠癌E-cadherin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Ki-67阳性指数在结直肠癌、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组织中分别为(67.60±2.52)%、(38.44±3.59)%及(8.65±1.10)%。结直肠癌的Ki-67阳性指数明显高于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组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20和P=0.013),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大体形态、分化程度无关。Ki-67表达与患者性别和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11和P=0.043),而与患者的年龄、大体形态、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E-cadherin正常表达组和异常表达组的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67.30±18.87)%和(68.64±11.99)%。E-cadherin异常表达组Ki-67阳性指数略高于正常表达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cadherin和Ki-67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但两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性增生(PM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北京天坛医院2001至2016年收集的6例膀胱PMP,采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易位情况。一抗选用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desmon、Calponin、结蛋白、ALK、Ki-67、肌调节蛋白(MyoD1)、肌红蛋白、CD34、S-100蛋白、CD117、细胞角蛋白(CK)7、CK20、GATA3、p63及CK5/6,进行光镜观察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及FISH、临床表现特点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获得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27~53岁,中位年龄3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伴有排尿困难,1例表现为反复膀胱炎,均无手术及外伤史。随访4个月至13年,5例无复发,1例复发。光镜下病变位于黏膜下,部分区域延伸至膀胱壁浅肌层。表面为炎性渗出及出血。病变特征由增生的长而肥胖的梭形细胞构成,疏松或密集。间质疏松、水肿、黏液样,并有多少不等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梭形细胞排列紊乱,也可呈致密条束状排列,特别在细胞丰富区域内。大多数梭形细胞无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2个/10 HPF),但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梭形细胞胞质嗜酸性,可见长而逐渐变细的胞质突起。核呈卵圆形或短梭形,空泡状,有明显的核仁,似节细胞样细胞。其间胶原纤维稀少,少数梭形细胞核退变,染色质模糊不清。部分区域呈肉芽肿样图像,血管腔内可见中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梭形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SMA和Caldesmon,强阳性表达CKpan,不同程度表达结蛋白和Calponin,Ki-67阳性细胞约35%~55%,但不表达ALK、EMA、肌红蛋白、S-100蛋白、p63及CK5/6等。FISH检测显示本组6例PMP中均不存在ALK分离信号,未检出阳性病例,均为阴性。结论膀胱PMP为一种良性非肿瘤性病变,肌纤维母细胞增殖,形态学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要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7.
胃泌素、生长抑素在胃溃疡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心病泵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冠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低心排泵衰竭病人中应用的适应证及时机选择。方法 收集1999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本院应用IABP的患者39例,分为内科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全组均为急性心肌梗死,三支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应用IABP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 IABP应用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脏指数(CI)明显升高。本组病例中33例临床治愈,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心功能均可维持在Ⅱ级水平,其中11例不需应用强心利尿剂。有6例于应用IABP过程中死亡,原因为不可逆的心源性休克,伴随严重疾病及IABP应用时机过晚等。结论 在冠心病继发泵衰竭患者中应用IABP的疗效是肯定的,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是适应证的选择和应用时机。由于机器设备的进步及抗凝治疗观念的不断完善,目前IABP应用的并发症不断减少,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因此,笔者主张无论是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还是冠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泵衰竭的病人,应更为积极地应用IABP。  相似文献   
59.
正骨溶解症又称大块骨质溶解症(Massive osteolysis)或戈勒姆综合症(Gorham综合征、消失骨病(Disappearing bone disease)、Gorham-Stout病(Gorham-Stout disease)等。该病是一种以血管或淋巴管增生和骨组织溶解为主要表现的罕见病,全身长骨和扁骨均可被侵犯,表现为患骨变细,最后在X线片上  相似文献   
60.
颈动脉狭窄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脑血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脑血流的变化趋势及体外循环时转机流量的提高对脑血流改善的意义.方法:选取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和对照组(n=36,双侧颈动脉狭窄均<50%),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段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各组患者大脑中双侧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在麻醉后各时段较麻醉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机时双侧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较麻醉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停机后双侧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较体外循环转机时无明显改善.麻醉后及体外循环停机后观察组患侧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通过提高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平均体表面积转机流量(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平均体表面积转机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使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而使术中两组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通过提高体外循环灌注流量,可以明显改善病变较重一侧脑血流平均血流速率,从而可能预防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