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电针腰夹脊穴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镇痛效应及中枢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部分中枢机制。方法以AA大鼠为疼痛模型,以局部痛阈、足跖容积为指标观察电针的镇痛作用,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脊髓β-EP含量。结果电针可显著提高AA大鼠痛阈、降低其足跖容积,并能显著提高其下丘脑、脊髓的β-EP含量。结论电针有良好的镇痛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中枢β-E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目的总结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RHP)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至2008年7月以来实施该术式5例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并发症进行探讨,对术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手术死亡率为0,胰瘘发生率40%,无胰腺假性囊肿形成,随访中无新发糖尿病及脂肪泻.结论 DPRHP是一种安全、有效、能够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术式.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基层卫生实践,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群体健康意识,强化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获取、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6名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2人组成一个小组,6人~10人组成一个大组.小组和大组各自独立选题并调研,统一时间进行课题报告,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仁和医院的专家对课题报告进行评价.结果 学生共完成调研课题48项,撰写论文27篇,在实践和汇报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绝大部分研究结果获得专家的肯定和好评.结论 基层卫生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加强了学生的群体健康意识,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自主分析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增强.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急性期后甲状腺激素和生殖激素的改变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3月本院神经康复科外伤30 d后的70例重度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次日7:00~8:00测量基础垂体前叶激素值。计算总异常发生率和单一激素异常发生率。并根据生殖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将受试对象分别分为正常组(n1=46,n2=29)与异常组(n1=24,n2=30),评估正常组与异常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昏迷时间、是否存在颅底骨折以及残疾等级量表(DR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急性期后重度TBI患者垂体前叶激素异常总发生率为77.1%。检测所有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生殖激素异常率较高,睾酮异常发生率25.4%;甲状腺功能中,促甲状腺激素异常发生率为15.7%。生殖激素异常组DRS评分明显高于生殖激素正常组,生殖激素异常组昏迷时间明显长于生殖激素正常组。结论急性期后重度TBI患者甲状腺激素和生殖激素异常发生率高。生殖激素异常与昏迷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55.
背景:尿激酶半衰期短,需持续大量给药,并发症也不小,故有必要研制具有缓释作用的溶栓药物。目的:了解包载尿激酶的水溶性壳聚糖纳米粒子的性状。方法:将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以离子凝集法制备尿激酶纳米粒子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粒径仪测纳米粒子粒径,酶标仪比色法测粒子包封率,纳米粒子冻干法测其载药量,并检测体内外纳米粒子缓释特性。结果与结论:当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尿激酶的质量比为7∶1∶1时,不仅溶液稳定,形成的纳米粒子粒径小,而且包封率和载药量均合适。制备出包封率最高达94.8%的尿激酶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4.5%,此时平均粒径236nm,透射电镜观察示粒子形态较规则,呈球形;粒子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表明将尿激酶包被于纳米粒子中,避免了消化酶的直接作用,延长了半衰期,不仅在体内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而且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上海市5岁儿童出生体重、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龋病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在上海市随机抽取4925名5岁儿童,开展口腔检查,并记录患龋情况。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获取儿童的出生体重、现BMI信息。排除1204名数据缺失儿童,共3721名儿童纳入本研究。根据出生体重将所有儿童分为低出生体重组(< 2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2500 ~ < 4000 g)和高出生体重组(≥ 4000 g),再根据现BMI将各组儿童分为消瘦的低BMI亚组(BMI < P5)、正常BMI亚组(P5 ≤ BMI ≤ P85)和超重/肥胖的高BMI亚组(BMI > P85),分析出生体重、现BMI与龋病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检查的3721名儿童,其患龋率为53.86%,龋失补牙数(dmft)为2.38 ± 3.33。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和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分别为49.65%、53.55%和59.93%,dmft分别为2.14 ± 3.13、2.37 ± 3.33、2.62 ± 3.36。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及低出生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4.58,均P < 0.05)。高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的患龋率(61.21%)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的正常BMI亚组(53.61%)和高BMI亚组(51.52%),也高于低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1、5.65、4.10,均P < 0.05)。结论 高出生体重(≥ 4000 g)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高出生体重、现BMI正常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仍要高于出生体重正常(2500 ~ < 4000 g)而现BMI高的儿童。高出生体重可能是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结合现场检测结果,分析了不同接地方式的电缆线路中,护层保护器对高频信号的影响,为局部放电检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脊柱结核74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9年2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柱结核的74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首诊时即考虑脊柱结核并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证实者28例,占37.8%。行X线片检查后诊断为脊柱结核者51例,占68.9%,行CT及MRI检查后诊断为脊柱结核者73例,占98.6%。临床、影像资料齐全,术前仍误诊为脊柱转移瘤1例,占1.4%。[结论]早期的脊柱结核或不典型脊柱结核很难根据临床表现在首诊时即诊断为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CT及MRI对于脊柱结核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极少数诊断困难的病例,可以作介入穿刺检查或者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LSS)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根据32例LSS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等临床特点,选择全椎板切除、侧隐窝及椎间孔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横突间及小关节后外侧植骨术,术后随访,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疗效,优21例,良7例,中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患者全椎板切除、侧隐窝及椎间孔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横突间及小关节后外侧植骨术是治疗LSS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的永磁磁场对正常和缺氧条件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常和缺氧两种条件体外培养HBMEC,实验分为10组,即对照组、药物组(银杏叶注射液350 mg/L)、不同强度磁场组(3.4、5.6、13.8、27.8、52.6、107.0、178.9、292.2 mT),各组细胞于磁场作用48 h后收集样本,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正常和缺氧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较,药物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磁场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场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和缺氧条件下,磁感强度3.4、5.6、13.8、27.8、52.6、107.0、178.9、292.2 mT的磁场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