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 观察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探讨颈椎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颅颈部标本15具,解剖剥离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小脑下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的关系;椎动脉颅内段与延髓的关系。并测量其数据。 结果 (1)椎动脉自穿经硬脑膜处向前内侧斜行,在延髓侧方走行于Ⅸ~Ⅻ脑神经根丝的前方。左右侧椎动脉与Ⅺ,Ⅻ脑神经接触,与Ⅸ,Ⅹ脑神经不接触者分别为11例(11/15,占73.3%)和7例(7/15,占46.7%);(2)左右侧小脑下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不接触者分别为5例(5/15,占33.3%)和1例;(3)左右侧椎动脉位于延髓腹外侧并与延髓相接触者分别为11例(11/15,占73.3%)和4例(4/15占26.7%),不接触者分别为4例(4/15占26.7%)和 11例(11/15,占73.3%);相对于左侧,右侧椎动脉位置偏后。模拟颈部屈曲时椎动脉与延髓腹侧紧密接触,伸直时分离。 结论 椎动脉与Ⅺ,Ⅻ脑神经接触可能是高血压伴发枕后痛的形态学基础之一;小脑下后动脉走行迂曲,与Ⅸ~Ⅻ对脑神经根丝相互盘绕交叉,高血压搏动更易刺激脑神经根丝,出现相应症状。椎动脉和延髓密切接触极可能既产生颈部症状,又可能造成高血压。控制血压除了常规 抗高血压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皮质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透射电镜观察皮质神经元HSP70的表达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假手术组HSP70仅有微量表达,超微结构正常;模型组HSP70阳性面积率增加,神经元多见坏死,部分胞膜崩解,核膜不完整,染色质呈块状凝集,线粒体肿胀,外膜或嵴断裂,内质网扩张;SSTF预处理组较模型组HSP70阳性面积率增加,多数神经元较正常,核模较完整,染色质均匀,线粒体损伤减轻,内质网趋于正常,凋亡细胞少见.结论:SSTF预处理可上调皮质神经元HSP70的表达,改善超微结构损伤,对脑IR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探讨颈椎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颅颈部标本15具,解剖剥离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小脑下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的关系;椎动脉颅内段与延髓的关系。并测量其数据。 结果 (1)椎动脉自穿经硬脑膜处向前内侧斜行,在延髓侧方走行于Ⅸ~Ⅻ脑神经根丝的前方。左右侧椎动脉与Ⅺ,Ⅻ脑神经接触,与Ⅸ,Ⅹ脑神经不接触者分别为11例(11/15,占73.3%)和7例(7/15,占46.7%);(2)左右侧小脑下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不接触者分别为5例(5/15,占33.3%)和1例;(3)左右侧椎动脉位于延髓腹外侧并与延髓相接触者分别为11例(11/15,占73.3%)和4例(4/15占26.7%),不接触者分别为4例(4/15占26.7%)和 11例(11/15,占73.3%);相对于左侧,右侧椎动脉位置偏后。模拟颈部屈曲时椎动脉与延髓腹侧紧密接触,伸直时分离。 结论 椎动脉与Ⅺ,Ⅻ脑神经接触可能是高血压伴发枕后痛的形态学基础之一;小脑下后动脉走行迂曲,与Ⅸ~Ⅻ对脑神经根丝相互盘绕交叉,高血压搏动更易刺激脑神经根丝,出现相应症状。椎动脉和延髓密切接触极可能既产生颈部症状,又可能造成高血压。控制血压除了常规 抗高血压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54.
邓小芳  孔祥玉  陈余思 《新中医》2022,54(1):181-18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甲钴胺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针刺联合甲钴胺是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面部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光镜下观察大鼠卵巢各部位微血管的分布.方法:应用单宁酸媒染固定液灌流大鼠,取卵巢作冰冻切片,氯化铁呈色显示微血管.结果:卵巢髓质内可见较粗大,密集的不同切面的血管.其分支进入皮质,皮质血管较少,分布在卵泡周围、大卵泡膜、间质腺及黄体内.卵泡膜毛细血管呈网状,黄体血窦似肝小叶血窦样分布.结论:TA-Fe法可清晰地显示卵巢微血管,为研究卵巢的血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电镜下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缺血部位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心肌细胞明显肿胀;肌膜破坏;染色质凝聚、边集;肌原纤维松弛,形成异常收缩带,肌丝断裂、溶解,形成大量肌溶灶;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缺失、空泡化;三联体松解;糖原明显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染色质边集,线粒体增大,吞饮小泡明显减少,应力纤维分散,梗死灶内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断裂和分离.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对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但血管内皮细胞较心肌纤维损伤轻.  相似文献   
57.
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它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正常人体各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局部解剖学的特点是名词术语多,毗邻关系复杂,不易记忆,实践性强,也是历届学生认为难学、难记、难掌握的课程之一.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临床学习打下良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黄芪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黄芪预处理组(黄芪组)、IR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黄芪组于术前1周给黄芪注射液,其他两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制备IR模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和凋亡指数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黄芪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减少(P〈0.05),bax基因表达降低(P〈0.05),但bc l-2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预处理可能是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结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来保护IR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 SSTF预处理组(SSTF组,于手术前1周分别给予SSTF 50、 100、 200mg·kg-1·d-1).灌胃给药1周后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24h观察其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SSTF预处理可改善术后大鼠的神经行为,减少脑梗死体积;与I/R组比较,SSTF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MDA含量增加,提高SOD活力. 结论: SSTF预处理可抵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损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为腰椎前路手术中避免生殖股神经(Genitofemoral nerve, GF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15具成年尸体标本上选择易于触及的椎间盘中点为标志,观察GFN在腰大肌中走行、分支的形态特点及穿出点位置,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GFN穿出腰大肌的位置主要集中在L3~4节段;GFN自腰大肌内穿出前未分支者占83.33%(25侧),穿出前已分支者占16.67%(5侧);根据GFN的走行分3型: Ⅰ型,在腰大肌内远离腰椎体走行;Ⅱ型,紧贴腰椎体走行;Ⅲ型,生殖支和股支分别穿出腰大肌,且两支在腰大肌内隔有肌纤维组织。 结论 在显露L2-4椎体前外侧时容易损伤GFN。Ⅰ型剥离腰大肌时紧贴椎体并向外侧牵开肌肉;Ⅱ型及Ⅲ型采用经腰大肌入路劈开肌纤维束,可避免损伤GF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