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23篇
  免费   1453篇
  国内免费   1342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566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692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3935篇
内科学   4123篇
皮肤病学   94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10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2627篇
综合类   9740篇
预防医学   1557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3760篇
  24篇
中国医学   8281篇
肿瘤学   332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553篇
  2022年   597篇
  2021年   727篇
  2020年   673篇
  2019年   798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664篇
  2016年   771篇
  2015年   911篇
  2014年   1656篇
  2013年   1648篇
  2012年   2065篇
  2011年   2330篇
  2010年   2040篇
  2009年   2021篇
  2008年   2180篇
  2007年   2004篇
  2006年   1838篇
  2005年   1695篇
  2004年   1496篇
  2003年   1507篇
  2002年   1220篇
  2001年   1212篇
  2000年   954篇
  1999年   784篇
  1998年   794篇
  1997年   707篇
  1996年   678篇
  1995年   493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95-198
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关于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复方及制剂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有效减少病情复发;无论是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还是中药复方均能有效调节肠道益生菌、减少有害菌群数量,使肠道菌群恢复平衡状态,从而间接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促进结直肠黏膜的修复。但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今后应加强相关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为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52.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胃肠道疾病的疑难杂病之一,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莫天栩教授从医三十余载,经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浊毒蕴肠为该病基本病机,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现将其治疗湿热浊毒型溃疡性结肠炎医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3.
正文:南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邵荣世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师从全国孟河派名医张泽生,深得其传,从事脾胃病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各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愈疡膏贴敷神阙穴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愈疡膏贴敷神阙穴加美沙拉嗪片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膏贴敷神阙穴加美沙拉嗪片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疗程为90 d。评价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综合疗效,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4.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可降低血小板计数、血清钙卫蛋白、IL-17F。治疗组IBDQ量表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愈疡膏贴敷神阙穴配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活动,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袁子云  杜晓泉 《陕西中医》2020,(12):1800-1802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多累及直肠,可逆行累及于全结肠或末端回肠,以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缠绵难愈且易复发。目前认为该病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中炎症反应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UC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痢疾”“肠澼”“泄泻”等范畴。杜晓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治疗经验中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蕴肠为标,在该病机基础上自拟健脾调肠汤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解毒排脓,养血消壅,达到标本同治之效。且该方经前期实验研究表明,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促进结肠溃疡愈合的作用,并在临床上应用近20年,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肠炎清合剂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诱导缓解效果及维持治疗对复发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内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Mayo评分系统≥7分者,加服醋酸泼尼松片,0.75 mg·kg^-1·d^-1;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剂,1包/次,2次/d,餐后温水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炎清合剂,1包/次,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周,再每周门诊复诊1次。进入缓解期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观察组仍内服肠炎清合剂内服,至大肠湿热证评分减少≥90%以上。记录进入6周内缓解期的人数和缓解时间;进行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并进行Geboes指数和Baron法评价;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7,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和神经肽Y(NPY);随访2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黏膜愈合率为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9.09%和81.82%(P<0.05),两组患者内镜应答率均为100%;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6.36%(χ2=4.581,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黏膜评分,Geboes指数、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6,IL-8和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VIP,MTL水平均低对照组(P<0.01),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7.54%,低于对照组的38.18%(χ2=5.955,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肠炎清合剂用于慢性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的治疗,可诱导病情缓解,缩短病程,并能降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58.
新生儿菌群受出生方式、喂养情况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菌群的稳态或紊乱与新生儿多种疾病相关。早产儿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与足月儿相比多方面发育未成熟,菌群定植也有差异,研究早产儿菌群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可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疾病提供新思路。该综述对早产儿出生前宫内菌群、生后皮肤菌群、口腔菌群、胃部菌群、肠道菌群及环境菌群的特征与早产儿常见的各种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9.
坏死性筋膜炎是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最为凶险的类型,往往并发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常见的坏死性筋膜炎是社区获得性感染,而临床上发生在腹壁的坏死性筋膜炎也并不罕见,如发生于经皮内镜胃造口管或者造口周围的坏死性筋膜炎,也有发生于整形手术、妇科手术、结直肠手术后的坏死性筋膜炎。腹部手术后发生消化道瘘并发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病死率高,值得重视。尽早诊断与及时实施包括坏死组织清除、消化道瘘引流以及腹腔开放在内的感染源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0.
《国医论坛》2020,(1):26-2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UC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共235首,涉及中药191味,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中药共40味,频次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黄连、白芍、木香、白头翁、黄芩、地榆、茯苓;对用药四气五味分析发现,四气中以寒性和温性药物运用最多,分别占药物总频次的42.3%、32.7%;五味中以苦、甘为主,分别占38.2%、24.8%;对药物归经分析发现,归脾经药物所占比例最大,为20.26%,其次为归胃经、肝经、大肠经的药物;出现频次在35以上的药对及组合共13个,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黄连-木香、黄芩-黄连、黄连-白芍、白芍-木香、黄连-白头翁;演化得到3味药的核心组合18个,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木香-五倍子-白芍、陈皮-砂仁-白术、陈皮-黄柏-茯苓、败酱草-地榆-苦参、黄芩-白及-黄连;聚类得到新处方9首。结论:2018-2019年CNKI中收录的治疗UC的方剂功能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为主,辅以补虚;组方具有寒温并用、甘苦共施的特点。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本虚标实之病机:活动期以标实为主,多见湿热内蕴、气血不调;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见脾虚,或兼肾亏。此研究可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