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3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211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51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778篇
内科学   364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46篇
特种医学   276篇
外科学   306篇
综合类   1699篇
预防医学   77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653篇
  5篇
中国医学   800篇
肿瘤学   15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75年   5篇
  1961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25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赵永华  刘音  陈长浩 《安徽医学》2022,43(10):1130-1134
目的 调查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是否联合用药分为单一用药组(n=64)与联合用药组(n=56);以联合药物治疗疗效、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安全性)发生情况评判药物联用合理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主治医生选用联合用药及风险联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联合用药56例(46.67%),合理联用8例(14.29%),不合理联用27例(48.21%),风险联用21例(37.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始发年龄(OR=0.482,95%CI:0.311~0.896)、住院次数(OR=1.295,95%CI:1.085~1.583)、住院天数(OR=1.137,95%CI:1.022~1.279)是主治医生选用联合用药的影响因素(P<0.05);始发年龄(OR=0.031)、住院次数(OR=1.597)、住院天数(OR=1.867)是不合理联用的影响因素(P<0.05);始发年龄(OR=0.046)、住院次数(OR=1.294)、住院天数(OR=1.217)、苯二氮卓类药物(OR=1.123)是风险联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用药的比例较高,合理联用处低水平。其中始发年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是不合理联用的影响因素,始发年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苯二氮卓类药物是风险联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80岁以上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初次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急性期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216例,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年龄≥80岁)96例、非高龄老年组(65岁≤年龄80岁)80例和绝经后非老年组(年龄65岁绝经后女性)40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钙、血磷、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peptide,P1N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和临床等指标的差异。其中140例患者初次静滴唑来膦酸5 mg治疗,并按年龄分为80岁以上组(80~+组)75例和80岁以下组(80~-组)65例,观察两组输注唑来磷酸后两周内出现急性期不良反应(acute-phase response,APR)的情况。结果非高龄老年组血肌酐水平高于绝经后非老年组(P=0.01);高龄老年组与绝经后非老年组比较,血肌酐偏高(P=0.000),25(OH)D水平偏低(P=0.007),PTH水平偏高(P=0.032)。随着分组平均年龄的增大,CTX与P1NP有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组的APR总体发生率与8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发热、肌骨痛的发生率在80~+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并非都表现为低转换。初次使用5 mg唑来膦酸静滴,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肌骨痛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下调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特异性肽酶9(USP9X)表达对胃癌细胞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USP9X小干扰RNA(siRNA)和对照siRNA转染胃癌AGS细胞,将细胞分为3组:未处理的AGS组、对照siRNA组和USP9X siRNA组。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的胃癌AGS细胞中USP9X的mRNA和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和Boyden小室分别检测不同处理组胃癌AGS细胞的凋亡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和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USP9X siRNA显著下调胃癌AGS细胞中USP9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USP9X表达下调显著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降低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USP9X表达下调显著降低Mcl-1和MMP-2的表达,但明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USP9X可能是胃癌细胞凋亡和侵袭的关键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问题管理模式对提高外籍患者跨文化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外籍患者面临的困难问题"调查问卷,对上海市2所综合性医院的60名护士进行调查,同时应用"外籍患者跨文化护理需求及评价问卷"对256例外籍患者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护士语言交流障碍、隐私保护不够、宗教信仰知识缺乏、饮食习惯不了解、尊重风俗禁忌不够、社交礼仪不了解、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缺乏7个问题,对护士实施跨文化护理问题管理措施干预,包括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系列培训、保护隐私制度及尊重宗教信仰实施细则等规范的实施、跨文化护理质量监控及预警等,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及管理干预。干预后再次抽取198例外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护士护理外籍患者面临的困难问题显著少于干预前,护理外籍患者案例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P0.01);干预后外籍患者对跨文化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显著少于干预前,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问题管理模式在外籍患者跨文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跨文化护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 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2天AST和CRP水平,以及住 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1±12.3)min vs(127.5±29.6)min, P<0.001]、术中出血量[(5.3±2.1)mL vs (138.3±37.5)mL,P<0.001]、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0.9±0.3) vs (3.1±0.7),P=0.010]、下床活动时间[(0.7±0.2) d vs (2.3±0.9) d, P=0.021]、进食时间[(1.1±0.1) d vs (2.4± 0.6)d,P=0.045]、住院时间[(7.3±2.4)d vs (12.3±3.7)d,P=0.012]和住院费用[(23 872.8±2 159.5)元 vs(31 563.7±3 547.6)元,P=0.033]优于B组;且并发症中胆瘘(2.1% vs 13.8%,P=0.040)和肝功能不全发 生率(4.2% vs 19.4%,P=0.027)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 vs 93.7%、 72.5% 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直径≤3 cm的小肝癌时,超声引导下射频 消融术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恢复更快;两者总体治疗效果相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57.
师承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与师承结合,多拜名师,有利于临床人才成长。传承应该包括传承学术,也应该包括医德医风,应该结合临床实际,勤思考,多总结,培养创新性思维,引进现代数理技术等,做好名医医案数据挖掘,并将名医经验应用于临床科研,以提高临床疗效,发展中医学术。  相似文献   
58.
近几十年来研究认为,创面愈合的核心是生长因子的调控。随着对中医药深入的研究,发现许多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具有促进创面细胞分泌生长因子作用。笔者就近几年来中药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分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T833C、G919A点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荧光定量PCR(TaqMan—ARMS)测定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BS基因T833C、Gg19A点突变率及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CR时引物3’端错配扩增阻滞(ARMS)原理,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制备野生和突变质粒标准品,建立野生引物和突变引物2个反应体系,根据荧光定量PCR时野生引物循环阈值(Wct)与突变引物循环阈值(Mct)的比值△ct(△ct=Wct/Mct)及扩增有无指数增长期出现,建立点突变等位基因型的判定标准,并对94例DN患者(组1)和140例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非糖尿病对照者(组2)的CBS基因T833C、Gg19A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TaqMan-ARMS方法检测T833C野生等位基因型的判定标准为Act〈0.72或Met〉40,杂合突变型为0.9〈Act〈1.10,纯合突变型为1.40〈Act或Wet〉40;G919A野生等位基因型判定标准为Act〈0.74或Mct〉40,杂合突变型为0.92〈Act〈1.03,纯合突变型为1.26〈Act或Wet〉40。T833C点突变TY、TC、CC3种基因型在DN组分布频率分别为98.94%、1.06%和0,组2中分别是99.29%、0.71%和0;两组人群833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3%和0.3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中未发现G919A等位基因杂合突变和纯合突变型。结论成功建立了测定CBS基因T833C、G919A点突变的TaqMan—ARMS方法,该方法准确、特异,适合高通量点突变的检测。本研究未观察到CBS基因T833C、G919A点突变为DN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利多卡因外擦动脉鞘管和造影(导引)导管对预防桡动脉痉挛(RAS)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29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动脉鞘和造影(导引)导管插入前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215例,观察组)或0.9%氯化钠溶液 (214例,对照组)外擦其表面.记录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结果 实际入选病例为观察组213例,对照组213例.手术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单纯CAG,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 vs 12.8%,P<0.05);行CAG+PCI,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 vs 19.2%,P<0.05);总RAS发生率,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 vs 14.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利多卡因溶液外擦介入导管表面可以有效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