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08篇
  免费   2012篇
  国内免费   2247篇
耳鼻咽喉   289篇
儿科学   286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1239篇
口腔科学   345篇
临床医学   4029篇
内科学   2362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759篇
特种医学   6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1834篇
综合类   9691篇
预防医学   4912篇
眼科学   302篇
药学   7427篇
  33篇
中国医学   6614篇
肿瘤学   1453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681篇
  2021年   743篇
  2020年   802篇
  2019年   951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858篇
  2016年   893篇
  2015年   1082篇
  2014年   1707篇
  2013年   1760篇
  2012年   2193篇
  2011年   2325篇
  2010年   2133篇
  2009年   2056篇
  2008年   2549篇
  2007年   2367篇
  2006年   2052篇
  2005年   2233篇
  2004年   1950篇
  2003年   1769篇
  2002年   1365篇
  2001年   1324篇
  2000年   1047篇
  1999年   918篇
  1998年   774篇
  1997年   779篇
  1996年   715篇
  1995年   730篇
  1994年   476篇
  1993年   421篇
  1992年   377篇
  1991年   347篇
  1990年   326篇
  1989年   292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生发中心后终末分化B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表现为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并合成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和骨质破坏等。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七、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对多发性骨髓瘤中医病名的讨论结果,并参考《规范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建议》[1]中关于MM的中医命名,将其中医病名定为“骨髓瘤”。近年来,MM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已超过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2]。  相似文献   
52.
基于网络药理学吴茱萸致肝毒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筛选吴茱萸主要肝毒性成分,预测毒性成分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依据TCMSP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Pharmmapper服务器、UniprotKB数据库筛选吴茱萸的活性成分,并预测肝毒性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吴茱萸毒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中筛选得到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芳樟醇、1-甲基-2-戊烷基-4(1H)喹诺酮、辛弗林、柠檬烯等147个潜在毒性成分,涉及靶点F2、PIM1、MMP13、MAOB等49个,经建立网络连接,细胞代谢、催化活性、刺激反应等通路可能与肝毒性作用相关。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发现吴茱萸中的多种潜在毒性成分可能通过多个靶点与细胞代谢、催化活性等通路相互作用,从而可能产生肝毒性,为后续进一步深入验证吴茱萸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利用实时细胞分析(real time cell analyze,RTCA)法及Alamar Blue法测定雾霾细颗粒物对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毒性作用,比较两种方法检测雾霾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影响的差异。方法分别将BEAS-2B及MRC-5细胞接种于RTCA配套16孔板及普通96孔板。接种24 h后,分别用终浓度为2500、1250、625、312.5、156.25和78.125μg/m L的雾霾细颗粒物进行染毒。选择3、12、24、36和48 h通过RTCA法及Alamar Blue法两种方法进行测定,计算IC_(50)。采用SPSS 16.0,利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得IC_(50)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雾霾细颗粒物作用于两种细胞后分别利用RTCA法及Alamar Blue法测得的IC50具有相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雾霾细颗粒物对于呼吸系统细胞有毒性,RTCA法可以应用于雾霾细颗粒物体外毒性检测。  相似文献   
54.
《中国药房》2019,(15):2031-2036
目的:基于脂类代谢组学研究对乙酰氨基酚(APAP)对小鼠的早期肝损伤毒性,为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APAP肝损伤组,每组10只。APAP肝损伤组小鼠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 h后取血并分离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Triple-TOF-MS)法检测小鼠血浆代谢产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以及正交偏二乘法分析(OPLS-DA)区分组间代谢轮廓的整体差异,并根据HMDB、Metlin、LIPID MAPS数据库对脂类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定,同时检测小鼠血浆中APAP水平变化。认定OPLS-DA分析中变量权重值(VIP)大于1且P<0.05的脂类代谢物为差异代谢物,并将脂类差异代谢物与血浆中APA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A、PLS-DA以及OPLS-DA结果显示,正常组和APAP肝损伤组样品点位于图形不同的区域,具有良好的区分度。APAP肝损伤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浆中5个脂肪酰类代谢产物水平出现显著的升高或降低,8个甘油磷脂类代谢产物水平均显著降低,1个鞘脂类代谢产物水平显著上升;9-硫杂硬脂酸、十四烷二酸、9-过氧化氢-10,12-十八碳二烯酸、三-肉豆蔻酰基肉碱(脂肪酰类)和Scyphostatin A(鞘脂类)水平与血浆中APAP水平显著相关。结论:APAP染毒1 h后血浆脂类代谢组学显示异常,共发现14个相关脂类差异代谢物,其中5个与血浆中APAP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对斑马鱼的耳毒性及肾毒性。方法①使用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处理受精后5天(5 dpf)的AB系斑马鱼,探索马兜铃酸对斑马鱼的最大非致死浓度(maximum non-lethal concentration,MNLC)。②依据MNLC选取4个浓度(MNLC、1/2MNLC、1/4MNLC及1/8MNLC)为实验组,2.5μg/ml庆大霉素为阳性对照组,溶剂组[1.0%二甲基亚砜(DMSO)]为阴性对照组,每组分别处理30尾斑马鱼。24 h后,每组取10尾斑马鱼用DASPEI染料对斑马鱼身体侧线毛细胞进行荧光染色,分析马兜铃酸对毛细胞的影响。每组剩余的20尾斑马鱼继续饲养至72 h,观察肾包膜的情况。结果①实验所用马兜铃酸浓度无法得出其MNLC,取其中未出现斑马鱼死亡的最大浓度(3.4μg/ml)为MNLC。②庆大霉素组毛细胞的损伤率为88.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马兜铃酸MNLC组、1/2MNLC组、1/4MNLC组及1/8MNLC组毛细胞损伤率分别为-7.2%、6.9%、-0.4%、12.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继续处理斑马鱼至72 h后,马兜铃酸MNLC组斑马鱼全部死亡;1/2MNLC组10%的斑马鱼死亡,余下11.1%的斑马鱼出现严重的肾包膜水肿;1/4MNLC组、1/8MNLC组未观察到肾包膜水肿。结论本实验所用浓度的马兜铃酸对斑马鱼有肾毒性,无耳毒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纳米SiO_2)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剂量和时间效应。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0、5、10、20、40mg/L)纳米SiO_2颗粒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不同时间点(6、12、24、48h)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释放量。结果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活性、TNF-α释放量和IL-6释放量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染尘6、12h,SOD活力随染尘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染尘24h则先增后减,染尘48h则随染尘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所有染尘浓度组SOD活力先增后减。结论纳米SiO_2颗粒能够诱导HUVECs发生膜损伤、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且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57.
周围神经内囊肿是一种良性的、非肿瘤性质的黏液囊肿[1],生长于周围神经外膜内,由厚厚的黏液积聚而成,包裹在致密的纤维囊内。法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Beauchene fils于1810年首次描述了一位肘部尺神经内囊肿的病人,他称之为“肘部浆液囊肿”[2]。周围神经内囊肿可以发生在全身各处,如颈、肩、肘、腕、髋、膝、踝,直至掌指处[3-4],最常见于膝关节,约占68%,主要累及腓总神经,其次为肘关节,约占10%,主要累及尺神经[5]。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人血清纤维蛋白胶凝素-3(ficolin-3)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是否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38例,周围神经病变(DPN组)5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清ficolin-3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浓度, 采用常规方法检测一般生化指标。  结果  DPN组ficolin-3、补体C3低于T2DM组和NC组[ficolin-3:(19.19±3.37)ng/mL、(25.53±4.17)ng/mL、(24.57±4.19)ng/mL;补体C3:(0.95±0.39)g/L、(1.27±0.52)g/L、(1.24±0.28)g/L, 均P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icolin-3与补体C3呈正相关(r=0.223, P < 0.05),与CRP、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r=-0.254、-0.774, 均P <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colin-3(OR=0.686, 95% CI:0.541~0.870)、补体C3(OR=0.205, 95% CI:0.043~0.988)、糖尿病病程(OR=1.158, 95% CI:1.022~1.312)与DPN的发生独立相关(均P < 0.05)。  结论  Ficolin-3可能通过激活补体途径、加重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参与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脓毒性休克患者24h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状况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接诊的90例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60例和死亡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与入院30d内APACHEⅡ和SOFA评分。结果:肺部、血液、泌尿、腹腔不同病灶部位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0.16±2.06)分、(19.98±4.26)分、(20.45±1.12)分、(20.67±1.16)分,肺部、血液、泌尿、腹腔不同病灶部位患者的SOFA评分分别为(7.93±0.32)分、(7.88±0.64)分、(8.12±1.06)分、(8.24±1.15)分,不同病灶部位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患者在入院第5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8.43±0.65)分、(8.93±0.24)分,死亡组患者在入院第5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8.65±0.46)分、(9.01±0.19)分,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患者在入院第10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2.16±0.58)分、(5.36±0.18)分,死亡组患者在入院第10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5.14±0.39)分、(7.62±0.05)分,入院第10天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存活组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ICU脓毒性休克患者均有一定的预后评估价值,多指标联合的评估价值更高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康复疗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α-硫辛酸治疗)和联合治疗组(α-硫辛酸+康复治疗),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组的70.5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除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单一治疗组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低于单一治疗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康复疗法有效应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化指标获得显著改善,可促进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总体预后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