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的稳定性及融合效果。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17例,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手术节段稳定,术后3—4个月融合,椎间高度恢复满意。结论:Syncage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重建椎间高度,适用于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相似文献   
42.
颈椎前路手术显露途径是Chipault 1 895年在法国神经外科教材上首次提出 ,但直到 1 952年LeroyAbbott才提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创伤、退变和肿瘤等 ,继而Robinson(1 955年)、Smith(1 958年 )、Cloward(1 961年 )等将前路减压和自体骨植入融合治疗用于临床[1 ] 。此术式在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迅速得到普及 ,被公认为治疗颈椎疾患的一种疗效好、并发症较少的手术方式 ,临床报道优良率达 70 %~ 90 %。目前此术式已成为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和颈椎外伤的主要手段之一。颈前路手术中椎间高度的重建、颈…  相似文献   
43.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恶性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5个野照射,肿瘤单次周边剂量2—3Gy,1次/d,5次/周,总剂量50-60Gy。结果:有效率(CR PR)80.0%,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5.0%、80.0%。无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结论:对于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将是一种有前途和潜力的治疗方法,有必要对其进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4.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中多为个案报道,有关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目前尚未查到大宗本病例的报道。本文试图通过一例自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以及回顾文献中关于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报道进行分析,找到该病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和治疗寻找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对退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成骨诱导的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颈椎病患者的退变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体系,观察在TGF-β条件培养液诱导下的成骨表现。结果 非条件培养组和条件培养组在传代的颈椎病患者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培养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力(MTT)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TGF-β条件培养组的ALP活力经测定与空白对照组ALP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组的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骨钙素分泌量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GF-β对纤维环成纤维细胞体外有明确的诱导成骨作用,退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存在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46.
颈椎前路手术后翻修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颈椎前路手术后翻修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进行探讨,评价前路内固定在颈椎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1998~2002年有43例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进行了翻修术,重新从前路行减压、植骨及内固定。分析其翻修原因、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并对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及评价。结果:因并发食道瘘死亡1例,失访2例,40例获得1~4年(平均33个月)随访,除2例因假关节形成融合失败外,其余38例均获牢固骨性融合,术后12周内融合者24例,12~24周内融合者14例。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前与术后随访时“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时“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翻修术在临床疗效、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7.
不稳定型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附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共56例。参照Aebi及White等人的手术适应证,以前路手术为主;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或不伴椎间盘损伤者,行后路施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稳定性评分大于8分的前后柱损伤者,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损伤节段Cobb角及水平移位来评价复位情况,采用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Frankel评分术前平均为2.3分,术后3.1分;按Bohlman标准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为80%,6个月时为100%。术前Cobb角平均为8°,术后为1.5°,水平移位由术前的平均3.5mm减小到0.5mm。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地活动等优点,手术病例及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8.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分析其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患者的外科治疗过程,采用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及侧后方入路,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结果术后55例经随访1年以上,1例随访2个月。39例,良8例,可5例,差4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的脊髓压迫症须早期手术治疗,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及侧后方入路的次环状减压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9.
颈前路Interfix与Syncage-C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体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及融合时间。方法采用Interfix及Syncage-C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141例,其中Interfix38例,Syncage-C103例。术后摄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以及融合时间。结果随访6~12个月,手术节段稳定,两种椎间融合器骨融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颈前柱高度,除单节段外,多节段Interfix与Syncage-C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yncage-C在术后颈前柱高度恢复及恢复生理曲度等方面均优于Interfix。  相似文献   
5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OPLL患者157例.其中9例术后卅现C5神经根麻痹。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其中5例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7%.包括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7例。其临床表现为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至1~2级,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障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访1~4年,9例患者的肌力均恢复至3~4级,7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并发症之一,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