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自身抗原表位。方法 运用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合成短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斑点免疫印迹实验对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主要自身抗原-斑蛋白家族分子进行研究。结果 斑蛋白家族中周斑蛋白和包斑蛋白的L亚区是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血清识别的主要抗原,其中包斑蛋白L亚区第1738 ~ 1757位氨基酸序列中存在着特异性抗原表位,可被多数副肿瘤性天疱疮血清识别。结论 包斑蛋白L亚区中存在着副肿瘤性天疱疮的特异性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42.
王英慧  郑瑞  陈莉 《中国临床康复》2014,(28):4463-4468
背景: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含量很少,且易与其他细胞相混杂,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获得大量稳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获得大量稳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分离筛选法相结合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亚微结构,锥虫蓝拒染法计算活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kit和CD45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接种后24 h倒置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有细胞贴壁并伸出伪足,4 d时可见有细胞集落形成,14 d时细胞可达到90%融合。经传代后细胞趋于一致,为纤维样细胞,呈漩涡或火焰状生长。②透射电镜下可见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积较小核大,核仁明显。染色质分布稀疏,电子密度低。细胞表面有微绒毛,胞质稀松,内有丰富核糖体,而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少见,提示细胞处于原始未分化状态。③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后第1天细胞数量有所减少,第2天细胞开始增长,第3天细胞进入指数增生期,第7天进入平台期,第9天细胞数量开始下降,绘制的生长曲线呈“S”形。④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DNA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DNA含量证明S期细胞比率为21.1%。⑤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证明c-kit阳性细胞比率为53.3%,CD45表达阳性率为1.68%。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16 d后,细胞的胞体呈椭圆形,有短突起彼此相连,胞浆较暗,提示可能富含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并具有分泌类骨质的功能。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并建立一种提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方法一发酵酸水解法.方法:对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以期建立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穿山龙药材用2mol/L的硫酸100mL水解4小时,残渣用氯仿150mL提取6小时,薯蓣皂苷元得率最高.结论:发酵酸水解提取法成本低、易操作、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脑梗患者CD4+CD28null T细胞上CD158j的表达百分率和ERK磷酸化(p-ERK)水平的关系及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6例伴CA脑梗、33例颈动脉正常脑梗患者和5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8null T细胞数量,以及CD4+CD28null T细胞CD158j和穿孔素(perforin)的表达,36例斑块不稳定患者CD4+T细胞p-ERK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B超检查以上人群颈动脉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脑梗患者CD4+CD28nullT细胞数量、CD4+CD28null T细胞CD158j和perforin的表达,以及血清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D4+CD28null T细胞数量、CD4+CD28null T细胞CD158j和perforin的表达,以及血清IFN-γ水平,在脑梗患者中由高到低依次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颈动脉稳定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梗患者CD4+CD28null T细胞CD158j的表达与p-ERK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 伴CA脑梗患者CD4+CD28null 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CD158j可能通过上调p-ERK水平,促进CD4+CD28null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细胞毒效应和分泌细胞因子,最终导致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D158j expression and phosphorylated ERK (p-ERK) in CD4+ CD28null T cell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CI)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its effects o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tability. Methods Percentage of peripheral CD4+ CD28null and the expression of CD158j and perform on CD4+ CD28null cells was analyzed with flow cytometry in 106 CI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33 CI patients with normal carotid arteries and in 50 normal controls, respectively; p-ERK expression was assayed with flow cytometry in 36 CI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laque, and serum IFN-γ was detected with ELISA. The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of bilateral carotid arteries in all subjects was confirmed by the 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 imagingResults Percentage of the CD4+ CD28null T cells, expression of CD158j and perform on CD4+ CD28null T cells and the serum IFN-γ levels was dramatically higher in CI patients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respectively (all P <0.01), which was decreased in an order of CI patients with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laque, stable plaque, carotid artery IMT and with normal carotid artery.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CD158j expression and degree of p-ERK in CI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laque (P < 0. 01). Conclusion CD4+ CD28null T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I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D158j might up-regulate p-ERK expression and induce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CD4+ CD28nullT cells; consequently, higher cytokine production such as IFN-γ produced by CD4+ CD28null T cells may cause the formation of unstable plaque.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 探讨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ADAR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血样,用PCR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3个家系中的患者、患者亲属及与家系无关的50例健康个体的ADAR1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所研究的3个家系中均存在ADAR1基因的异常。包括A及C家系中2个错义突变(c.1760A > G导致p.Y587C,c.3620G > T导致p.G1207V),B家系中1个移码突变(c.2433-2434delAG)。3个家系中未患病个体和健康对照均未发现相应突变。 结论 3个ADAR1基因突变中,2个错义突变均为新突变,可能是导致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6.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由日本内镜学会于1962年首次提出,其定义为肿瘤仅浸润胃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EGC的概念并非指肿瘤发生的早、晚,而是针对外科手术可能治愈的胃癌而作出的界定。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估改良Hodge试验在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效能.方法 收集2004-2008年我国16家教学医院的49株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亚胺培南、美罗培由或厄他培南的MIC≥2μg/ml)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对倍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MIC;通过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利用加苯硼酸或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区分碳青霉烯酶或AmpCs/ESBLs导致的阳性结果 ;采用PCR检测包括NDM-1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在内的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PCR阳性产物测序鉴定.结果 49株菌中,36株菌对亚胺培南不敏感(MIC>4μg/ml),31株菌对美罗培由不敏感(MIC>4μg/ml),47株菌对厄他培南不敏感(MIC>2μg/ml).49株临床分离菌中23株菌改良Hodge试验刚性,包括9株弱阳性和14株强阳性.经过对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PCR和测序,发现9株Hodge弱阳性菌株中2株携带blaKPC-2,7株不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但携带blaampC/blaESBL;14株强阳性菌株中4株携带blaKPC-2,8株携带blaIMP-4,2株携带blaIMP-8;26株改良Hodge试验阴性菌株均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所有49株菌均未检测到blaNDM-1.以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标准,则改良Hodge试验对检测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9%,阳性预测值为70%,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86%.结论 改良Hodge试验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但存在一些假阳性结果 .利用苯硼酸和苯唑西林可有效区分改良Hodge试验的假阳性和真阳性.  相似文献   
48.
血钾在维持酸碱平衡、水及电解质平衡和肌肉神经兴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钾缺失将会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血钾测定是评价患者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9.
郑瑞  蔡益虹 《中国医药指南》2023,(23):145-147+151
目的 分析目标执行理念指导多维护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6例,采用目标执行理念指导多维护理)和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CO2、SpO2、PaO2)改善情况、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前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等肺功能指标和PaCO2、SpO2、PaO2等血气分析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肺功能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改善(P <0.05),且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水平和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研究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目标执行理念指导多维护理能有效缩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50.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DNA错配修复功能(Mismatch Repair,MMR)出现异常,微卫星出现的复制错误得不到纠正并不断累积,使得微卫星序列长度或碱基组成发生的改变。胃癌患者中约8%-25%为MSI型。最新版胃癌NCCN指南(2022.V2版)推荐所有初诊的胃癌患者,常规进行MSI的PCR检测或MMR免疫组化(IHC)检测。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igh,MSI-H)胃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好,但与微卫星稳定性(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胃癌相比,MSI-H患者无法通过围手术期化疗生存获益,部分免疫治疗对改善晚期MSI-H胃癌患者预后优于化疗。由于目前各项研究中MSI患者数量较少,且大多为回顾性分析,因此,MSI是否是围手术期化疗的负面预测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MSI胃癌患者在免疫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