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对阿魏酸进行结构修饰,以得到有更强抗炎活性、对COX-2有较高选择性、代谢稳定且不良反应较小的化合物。方法:以香草醛为主要原料,经溴化、knoevenagel反应、乙酰化、酰氯化、酰胺化五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5个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分析证实与目标化合物结构一致。结论: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产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颈椎前入路减压、钢板内同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椎前入路减压、钛网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手术中无一例死亡.随访9~38个月,平均19个月,28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其余4例无改变.手术后神经功能达优者19例(59.38%),良者9例(28.13%),中者3例(9.38%),差者1例(3.13%).手术后JOA评分为(16.56±3.17)分,与手术前的(9.13±2.2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0,P=0.027).结论 经颈椎前人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固定、稳定手术椎体节段和诱导成骨形成的作用,手术后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椎体问融合良好.但手术疗效与病变累及范围和病程有关,强调早期手术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43.
一过性外向钾电流在左心室游离壁分布的跨壁梯度被认为是心室壁心肌细胞电生理性质空间变异性产生的重要原因。这种分布梯度也可能是决定各部位心室肌复极和除极顺序的电学基础。已经发现各种病理状态下Ito多有下调的现象 ,局部Ito的下调势必引起整个梯度的变化 ,原有梯度平衡的打破可能解释传导功能的异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制备犬的病态窦房结(病窦)综合征模型,研究心房肌细胞移植修复重建窦房结功能,构建生物起博器的可行性。方法用射频消融(n=5)及化学消融(n=3)的方法制备犬的病窦综合征模型。采用酶法及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新生犬的右心房细胞(包括窦房结),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细胞核,移植前制备成单个心肌细胞悬液备用。在模型制备后4周,用微量注射器将1 ml细胞悬液多点注射至实验组的窦房结及其周围区域,对照组则单纯注射1 ml低糖培养液(L-DMEM)培养液,手术前后行电生理监测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消融窦房结后,出现了稳定的窦性心动过缓[(110±10)次/min]。细胞移植后第5天实验组体表心电图显示较前明显增快,为(150±12)次/min左右,电生理检测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及窦房传导时间(SACT)均有明显缩短,微电极记录显示其自发性搏动频率快于对照组。而对照组自始至终无明显改变。HE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测均显示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间连接蛋白43(Cx43)及N-钙黏素(N-cadherin)的表达。结论心房肌细胞移植构建生物起搏器具有可行性,提供了生物介入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5.
该文选择8种含有地格达类蒙药原料药材的蒙成药为对象,首先对基原植物肋柱花和苦地丁样品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其总DNA,使用psbA-trnH片段进行扩增、测序,与GenBank下载的8种蒙成药中其他原料药材psbA-trnH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同时对8种蒙成药进行总DNA的提取,并使用DNA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通过PCR反应对叶绿体rbcL序列进行扩增,再分别选择肋柱花和苦地丁鉴别引物进行扩增,并将扩增后的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校正、比对后,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地格达-4汤、地格达-8散、地格达-4散中均含有原料药材肋柱花,苦地丁特异鉴别引物扩增分析可以鉴定出利胆八味散、伊赫哈日-12和阿嘎日-35中含有苦地丁。该研究结果说明,位点特异PCR方法用于鉴定蒙成药中原料药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在锁孔入路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内镜和多模态影像技术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30例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MVD治疗HFS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资料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3D-TOF-MRA)检查,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判别责任血管垫入隔片,同时置入神经内镜行多角度观察面神经全程及其周围血管,观察确认垫片位置。结果本组130例HFS患者术后痊愈122例(93.8%),3例(2.3%)明显缓解,3例(2.3%)部分缓解,2例(1.5%)无效,总有效率96.2%。治疗有效的1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2例复发,复发率1.5%。结论内镜辅助锁孔入路MVD是治疗HFS非常有效的方法,术前使用多模态3D-TOF-MRA能判断责任血管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内镜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桡动脉途径建立方法,评价该途径用于左侧房室旁路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例A型预激综合征(左侧房室旁路)为研究对象;采用桡动脉穿刺置入6 F长鞘作为5 F消融导管进行左心室二尖瓣环标测和消融途径;经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人两个6 F动脉鞘并插入冠状静脉窦和右心室电极导管,用于心房和心室局部记录和刺激的途径.结果 20例病人顺利经桡动脉插入鞘管和消融导管,二尖瓣环标测局部电图稳定,左侧旁路均被成功阻断;消融后顺利拔除消融导管和鞘管,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3±1.7)个月无复发,穿刺手臂活动正常.结论 桡动脉途径配合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插管可安全有效地消融左侧旁路.  相似文献   
48.
2000年至2005年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对13例巨大动脉瘤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3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16~65岁。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因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对30例脑出血患者采取非功能区漏斗式入颅,从入颅路径过程中必须切除的脑组织里取靠近血肿旁约1cm脑组织作为实验组,按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将实验组分为6h以内组6例、6~12h组7例、12~24h组5例、24~72h组6例、72h以上组6例;取7例远离血肿的脑组织作为对照组(6h以内6例,6~12h1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组织病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和Tunel、促凋亡相关基因(Bax)、抑凋亡相关基因(Bcl-x)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光镜观察显示:对照组、6h以内组血肿周嗣组织基本正常,6~12h组损伤较轻,12~24h组损伤较重,24~48h组损伤严重,以后逐渐好转。免疫组化显示:TNF-α蛋白和mRNA及IL-1β和IL-6mRNA表达于12~72h达高峰(P〈0.01),以后逐渐降低。Tunel、Bax蛋白和mRNA表达在12~72h达峰值(P〈0.05,P〈0.01)。Bcl-x蛋白及mRNA表达在12~72h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TNF-α蛋白和mRNA、IL-1β及IL-6mRNA的表达与Tunel、Bax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Bcl-x蛋白和mRNA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并与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50.
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从1999年9月至2003年4月采用第三脑室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治疗5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本文就ETV手术指征和疗效分析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