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探究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及减少髁间窝撞击风险的可能性。方法以猪膝关节(30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Meyers分型,将其制成Ⅲ型骨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双头空心加压螺钉)、B组(空心拉力螺钉)及C组(缝线),每组10例。通过检测初始位移和失效负载(峰值负载及屈服负载),观察螺帽埋入骨块情况及失效类型,以探究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该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A组的峰值负载(443.10±8.54)N与C组(457.00±26.53)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大于B组的峰值负载(361.70±18.76)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屈服负载明显大于B组的屈服负载(P0.05),但明显小于C组的屈服负载(P0.05)。A组样本的初始位移(1.38±0.14)mm均明显短于B、C两组(1.94±0.12)和(3.98±0.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样本的螺帽均埋入骨块内,B组样本的螺帽均明显突出于ACL实质。结论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生物力学强度明显优于空心拉力螺钉及缝线固定,且与空心拉力螺钉相比不易造成髁间窝撞击。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基于软骨脱细胞外基质微载体体外构建具有功能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软骨类器官。方法取新鲜的猪关节软骨, 将部分仅粉碎处理的软骨微粒设置为天然软骨组;利用物理离心化学萃取相结合的脱细胞方法, 制备粒径合适的细胞外基质(ECM)微载体, 设置为微载体组。通过旋转式生物反应器将人脐带干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和人软骨细胞(hCho)按照3∶1的比例与微载体负载, 体外构建软骨类器官, 将诱导不同时间的类器官分为诱导0、7、14及21 d组。4′, 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观察、DNA定量评估微载体组和天然软骨组细胞残留情况;番红O、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微载体ECM保留情况, 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测定微载体组和天然软骨组胶原蛋白含量;二甲基亚甲蓝(DMMB)比色法测定微载体组和天然软骨组糖胺聚糖(GAGs)含量。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微载体进行进一步表征;将添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杜尔伯克改良伊戈尔低糖培养基(DMEM)培养的hUCMSCs作为对照组, 将微载体浸提液培养的hUCMSCs作为实验组, 两组分别设置培养1、3、5 d共3个时间点的亚组, 细胞增...  相似文献   
43.
背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具有较高的垂直剪切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不稳定骨折。目前治疗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方式较多,何种内固定为青壮年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的最佳固定方式,尚无明确结论。目的:比较3枚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股骨颈系统固定PauwelsⅢ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采用3枚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与股骨颈系统治疗的PauwelsⅢ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其中9例采用3枚倒三角形空心螺钉+1枚垂直骨折线的横行拉力螺钉治疗(3+1空心螺钉组),12例患者采用股骨颈系统固定治疗(股骨颈系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等方面对两种固定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1空心螺钉组患者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7.44±4.30)个月;股骨颈系统组患者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58±4.68)个月。(2)在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方面,股骨颈系统组...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对比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术后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评分、Coleman方法学评分(Coleman methodology score,CMS)以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evaluation form,ASES)评分。结果本次实验研究发现,末次随访时反肩关节置换术组ROM:前屈(130.56±3.09)°、外旋(38.44±2.70)°、外展(131.78±2.54)°,半肩关节置换术组ROM:前屈(104.12±7.66)°、外旋(27.06±3.93)°、外展(123.88±4.88)°;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前屈、外展及外旋均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内旋(41.67±3.39)°,半肩置换术组内旋(48.76±3.29)°;半肩关节置换术组内旋功能优于反肩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术后末次随访UCLA(28.78±2.05)分、CMS(58.89±2.80)分及ASES(74.33±2.18)分,半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UCLA(26.24±2.14)分、CMS(56.12±2.47)分及ASES(71.53±2.5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在UCLA、CMS及ASES评分上均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组。反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22±0.44)分,半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41±0.5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功能及评分优于半肩关节置换,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较大帮助,但应严格掌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术前应仔细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45.
文题释义: Pilon骨折:为累及胫骨远端负重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干骺端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缩、粉碎,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和关节软骨原发性损伤。 Meta钢板:美国强生公司设计制造的用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钢板,其远端呈三角形或菱形,特点是较同类型其他钢板薄,对局部软组织的张力影响小。 背景:Pilon骨折通常损伤较重,干骺端有不同程度的压缩、粉碎,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和关节软骨原发性损伤,治疗困难,预后相对较差。 目的:探讨Meta钢板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干骺端前方粉碎的冠状面Pilon骨折的效果。 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收治闭合性干骺端前方粉碎的冠状面Pilon骨折患者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24-62岁,平均41.3岁。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均经CT三维重建证实主要骨折线呈冠状面走形,胫骨远端干骺端前方多发骨折碎块且有明显移位,根据Rüedi-Allgöwer分型,Ⅱ型3例,Ⅲ型14例。关节面骨折碎块以横置掌指微型钢板螺钉固定,冠状面胫骨远端骨折以前方Meta钢板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评价术后功能。 结果与结论:①17例患者获得12-28个月随访。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失败、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部分边缘发红,经消肿换药等处理后好转愈合;②骨折均在3-6个月内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③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优1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8%;④提示应用横置微型钢板螺钉固定可有效支撑固定关节面骨折碎块,联合胫骨远端前方Meta钢板治疗干骺端前方粉碎的冠状面Pilon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加强生物力学稳定性。 ORCID: 0000-0003-1841-7173(魏代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分析,并将其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方式作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68例腘窝囊肿患者,男30例,女38例;年龄33-61岁,平均(43.01±5.39)岁。其中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手术治疗组32例,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组36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并采用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评分标准、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5-12个月随访,平均(8.46±2.40)个月。术后关节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关节镜手术组无囊肿复发,开放手术组有2例在手术后3-6个月复发,经关节镜下手术后症状消失。关节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复发情况、膝关节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评分标准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1978-1982
[目的]研究同种幼年异体软骨微粒植入猪软骨缺损的早期组织反应,为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取12头成年贵州小香猪制备膝关节股骨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异体组、自体组,每组6头。另取2头幼年贵州小香猪制取异体软骨微粒,植入异体组软骨缺损处;自体组植入在制备软骨缺损时产生的自体软骨微粒。两组于术后1个月取材分析,标本来自关节滑膜、软骨缺损区域组织,检测指标包括大体观察、HE染色和IL-6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2头贵州小香猪手术顺利,两组动物术后无感染和切口愈合障碍。术后1个月取材时,两组术侧膝关节未见局部明显红肿及大量关节腔积液,术区软骨缺损处可见纤维软骨样白色组织填充。组织学观察(HE染色)示,两组标本的滑膜和软骨缺损组织区域可见轻度炎症反应,组间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组标本的IL-6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幼年异体软骨微粒植入猪膝关节软骨缺损区域的早期,局部产生轻度炎症反应,但与自体微粒植入相比,组织反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2017年12月期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伴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4例,采取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男9例(9膝),女15例(15膝);年龄30~58岁,平均43.6岁。病程1~8年,平均5.6年。骨关节炎按照KellgrenLawrenee分级标准:Ⅰ级13膝,Ⅱ级9膝,Ⅲ级2膝。手术前后拍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和患侧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股骨远端外侧角、胫股角的变化。术后通过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手术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炎进展情况、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等,综合评价该术式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矫正,患者的股骨远端外侧角由术前(78.36±2.78)°矫正至(84.72±3.64)°(P0.05),胫股角由术前(170.41±3.86)°矫正至(181.45±2.78)°(P0.05);Lysholm评分、HSS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技术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操作简便,可有效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短期疗效满意,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单纯髓芯减压术与直接前入路病灶清除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8-12诊治的42例(52髋)ARCO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观察组18例(23髋)行直接前入路病灶清除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对照组24例(29髋)行单纯髓芯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头成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随访时间为(25.9±12.8)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26.8±13.1)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ARCOⅠ期、ARCOⅡ期患者保头成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病灶清除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单纯髓芯减压术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髋部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股骨头坏死进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周围神经断裂动物模型,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损伤的周围神经局部,观察局部微环境与神经修复的量变关系,分析可能存在的原理及机制。方法 36只实验大白兔随机均分三组;建立坐骨神经断裂损伤修复的动物模型,组1在神经缝合断端及周围注入0. 4mL NS,组2、组3同法注入0. 4mL APRP,术后第1、3、5周在超声引导下组1、组2注入0. 4mL NS,组3注入0. 4mLAPRP,共4周。术后8周,取下坐骨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及组化等分析。结果 APRP中平均血小板浓度为1336. 42×109/L,为全血中的4. 38倍。术后8周坐骨神经动作电位(CNAP)在组3、组2恢复优于组1,且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坐骨神经断裂侧腓肠肌中乙酰胆碱酯酶(ACh E)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E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组3包绕神经元长轴突的髓鞘排列规整,而组2较组1稍显有序;神经断端的细胞因子VEGF和IGF-1在各组均为阳性,组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兔坐骨神经断裂局部注射APRP可促进神经CNAP的恢复及ACh的合成和释放,促进施旺细胞的分裂增殖,而不同时间点多次应用APRP效果更明显,且增加坐骨神经局部微环境参数VEGF、IGF-1的含量,增强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的修复,有利于周围神经的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