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基于髌骨Wiberg分型探讨不同髌骨形态对于合并髌股关节病变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初次TKA并符合标准的18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术前髌骨形态Wiberg分型分为W1(Ⅰ型52例)、W2(Ⅱ型93例)、W3(Ⅲ型39例)三组,随访收集并比较病人手术前后的膝前方疼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Feller评分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三组病人末次随访时的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术后12个月随访时,W3组病人术后膝前痛程度和发生率显著高于W1、W2两组;同时W1、W2组的OKS评分中第12题的得分明显优于W3组,W1、W2组的Feller评分明显高于W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berg分型为Ⅰ、Ⅱ型髌骨的病人TKA术后的膝前痛程度、发生率以及髌股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均优于Ⅲ型病人,而部分磨损过于严重的Ⅲ型病人是否适合TKA...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单纯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根据Outerbridge分级(Ⅱ~Ⅳ度)将两组患者各分为3组,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患者治疗效果;术后随访8~23个月,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时观察组HSS评分明显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26/32);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间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情况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并且修复效果因损伤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4.
温洋  沈师  张喜海  卓乃强 《重庆医学》2018,(14):1908-1911,1916
目的 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CFS)与数字化定制钢板(DCSP)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BCFS与DCSP治疗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47例,其中26例患者采用BCFS治疗(BCFS组),21例采用DCSP治疗(DCSP组).对两种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评价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获得6~15个月随访,平均(13.57±1.37)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方面DCSP组优于BCF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FS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DC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FS与DCSP治疗复杂四肢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BCFS治疗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5.
背景: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科,但其作为生物惰性材料缺乏骨诱导活性,易导致植入假体松动,因此有必要对钛植入体表面进行改性来增强其成骨活性。目的: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钛表面制备钽功能涂层,并对涂层的理化性质及成骨性能进行表征。方法: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医用钛片表面制备钽功能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试评估钛片、钽片、钽涂层的表面亲水性。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钛片、钽片、钽涂层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形态,荧光染色观察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及存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酯酶显色及茜素红S染色评估材料表面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涂层表面均匀分布着大小一致的纳米级颗粒,且表面涂层均一,未见裂纹产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钽涂层表面的元素主要为Ta、O、Ti元素;钽涂层表面的亲水性优于钛片、钽片;(2)接种12 h后的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在钛片和钽片表面的黏附形态相似,呈长梭形,向周边伸出少量丝状伪足;细胞在钽涂层表面呈铺展态黏附生长,向远处伸出大量丝状伪足并与相邻细胞连接;(3)接种72 h后的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在钽涂层表面几乎均呈铺展态黏附生长,黏附细胞的数量多于钛片、钽片,并且钽涂层表面的活细胞数量多于钛片、钽片(P <0.05);(4)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钽涂层表面的细胞增殖速率快于钛片、钽片(P <0.05);(5)钽涂层表面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和钙结节形成数量均多于钛片、钽片;(6)结果表明,钽涂层修饰后的钛表面更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应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合顺行经皮通道螺钉技术治疗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0月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联合前柱顺行经皮通道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7例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42~64岁,平均5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6 d,平均8.8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50~230 min,平均185.9 min;术中出血量385~520 mL,平均446.2 mL;术中透视18~34次,平均27.5次。术后发生1例切口脂肪液化,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出现肢端麻木,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泌尿生殖系统及肠道等损伤发生。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9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MFB3d-bc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1~55岁,平均39.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后侧倒"L"入路、前外侧斜行入路),逐层分离并显露骨折断端,翘拔骨折塌陷处并植入自体髂骨,然后用钢板予以坚强固定。术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数字分级法(NRS)疼痛分级来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3个月(12~18个月),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患肢膝关节活动尚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7例,功能复位3例。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20°,HSS膝关节评分为(85.8±4.8)分,其中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0%,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86.0±5.8)分,NRS疼痛分级为0级。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短期疗效满意,内固定位置可靠,骨折愈合良好,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满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肩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合并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14例肩关节PVNS合并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50岁;其中男8例,女6例;左5例,右9例,均为单侧;病程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关节探查、全关节滑膜切除、肩峰下间隙减压、肩袖修复术,术中取出病变滑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ASE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79,P0.05);UCLA肩关节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314,P0.05);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2,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微创治疗肩关节PVNS合并肩袖损伤具有创伤小、滑膜切除彻底、能修复损伤肩袖的优点,且术后功能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7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473例,对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分别给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473例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术后发生23例次感染,例次感染率占4.86%。下呼吸道感染,占47.83%,为主要感染部位;共培养分离出49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导,33株,占67.35%,革兰阴性菌14株,占28.57%;相关基础疾病≥3种、既往手术史、手术时间>3h、抗菌药物使用≥3种及住院时间≥7d是导致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要依据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患者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0.
目的总结二期反式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8年1月,收治17例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肱骨头坏死或骨不连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52~78岁,平均63.8岁。初次内固定术后19~66个月确诊发生感染,平均34.8个月。关节腔液体微生物培养14例阳性、3例阴性。术前Constant评分为(36.41±8.65)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为(31.06±7.43)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29±0.99)分。肩关节前屈(45.88±12.46)°,外展(42.18±12.31)°,外旋(16.76±4.92)°,内旋达臀部9例、腰骶关节3例、L35例。一期扩创、内固定物取出及植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消失后行二期反式肩关节置换。两期手术间隔时间为3.0~6.5个月,平均4.2个月。结果两期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感染复发、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22.0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09.00±23.66)°、外展(98.53±16.92)°、外旋(41.41±6.82)°,内旋达腰骶关节5例、L38例、T124例,Constant评分为(64.88±8.70)分,ASES评分为(65.18±8.10)分,VAS评分为(2.94±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X线片复查示均无假体松动。结论二期反式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肱骨头坏死或骨不连,能有效控制感染复发,改善肩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