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研究了产黄青霉菌(P.chrysogenum)876菌株发酵过程中菌丝成球现象。菌丝成球后,由于在菌球内外形成一个氧浓度分布梯度,菌丝临界氧由25%提高至40%,从而对反应器供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反应器供氧不足,菌体碳、氮源代谢能力减弱,不利于青霉素合成。这种代谢与工程因素的交互影响,为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既有理论学术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2.
43.
在青霉素发酵中,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产黄青霉(P.chrysoaznum)在摇瓶种子和发酵培养时菌丝形态分化的不同发育阶段。它们分别完成了一个和三个生活循环,每个生活循环又都包括孢子或菌丝的萌发,菌丝的分枝,分节和孢子形成这样三个阶段。每个生活循环中不同分化阶段的菌丝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所以通过菌丝细胞在各发育阶段中的分化规律,去了解菌丝细胞生长和pH的变化,以及它们与青霉素生物合成能力的相关性,对青霉素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菌丝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C(CPC)发酵过程需要控制的参数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生产中较多的一个,而且其发酵机理不象青霉素那样有多年积累的成熟经验模型可以借鉴,“七五”及“八五”期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在菌种筛选和工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为进一步优化工艺,提高发酵单位,有必要系统地研究CPC发酵动力学。 菌丝量是菌体细胞内部生长信息最直接的反映。根据菌丝量可以确定合适的补料量、供氧量及合适的生长环境,从而有利于大量生产抗生素。而关联菌丝量与代谢产生的CO_2的关系就可为实现计算机控制创造更方便的条件。由于不能全部分离出纯菌  相似文献   
45.
华北制药以环保求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忠  齐立平 《中国药业》2003,12(12):17-17
~~华北制药以环保求效益@赵忠$华北制药集团新闻中心 @齐立平$华北制药集团新闻中心  相似文献   
46.
47.
用虫草菌丝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BMC作体外诱生LFN的试验,发现单纯虫草菌丝无诱生作用,恒能增强ConA诱生IFN的作用,不同浓度虫草菌丝作用并不一致,以5mg/ml和LOmg/ml最强,过高或过低浓度均无作用。在虫革菌丝对大鼠枯否氏细胞诱生IFN的试验中,显示经虫草菌丝或含虫草菌丝的血清刺激后,能明显增强ConA诱生IFN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菌丝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自噬流的影响。方法 白念珠菌菌丝分别体外诱导BMDM细胞0.5、4、12 h,以不加菌丝处理的0 h组作为对照,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时间点自噬关键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向LC3-Ⅱ的转换及磷酸化雷帕霉素机制性靶蛋白(p-mTOR)的表达。白念珠菌菌丝分别联合4种溶酶体阻断剂,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64d + 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巴弗洛霉素-A1(BAF-A1)、氯化铵及氯喹,体外诱导小鼠BMDM细胞4、12 h,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对BMDM细胞基础自噬流的影响。统计分析采用非配对t检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 白念珠菌菌丝体外处理小鼠BMDM 0.5、4和12 h后,与0 h组(0.983 ± 0.030)相比,LC3-Ⅰ向LC3-Ⅱ转换均增加(1.254 ± 0.118、1.629 ± 0.391、1.598 ± 0.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75、2.856、2.804,均P < 0.05),但各组p-mTOR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白念珠菌菌丝联合E-64d + pepstatin体外处理BMDM细胞4和12 h后,LC3-Ⅱ的蓄积水平较E-64d + pepstatin单独处理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3.691、6.648,均P < 0.05)。与相应溶酶体阻断剂组相比,白念珠菌菌丝联合BAF-A1、氯化铵或氯喹4和12 h后,LC3-Ⅱ的蓄积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 < 0.05)。结论 白念珠菌菌丝体外诱导可增加小鼠BMDM细胞基础自噬流中LC3-Ⅰ向LC3-Ⅱ的转换。  相似文献   
49.
为了拓宽冬虫夏草的药源,专家学者们开展了虫草真菌的人工培养,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0.
在沉没生长期间,许多丝状真菌可以以游离菌丝菌丝球的形式生长,它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培养基的pH、输入功率、接种孢子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存在等.菌丝球形成背后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可能随菌种的不同而异,甚至可能随菌株的不同而异.然而,成球微生物传统上认为有两种类型:(1)凝聚型和(2)非凝聚型.对于凝聚型来说,培养早期孢子先凝聚,萌发后逐渐发育成菌丝球.而对非凝聚型,由单个孢子就可发育成球,如最近King等对链霉菌菌种所考察的那样,产黄青霉(P.chrysogenum)一般认为是非凝聚型,但也观察到由菌丝单元发育成为菌丝球.最近Thomas和同事指出,在产黄青霉沉没培养期间由菌丝单元结团形成了松散的菌丝团块.因此,产黄青霉的菌丝球很可能是一些菌丝单元结团形成松散团块的结果,由于团块中菌丝生长而逐渐成为有致密核的球.菌丝单元结团取决于菌丝单元的特性,如总菌丝长度、分枝形式和细胞壁表面结构,以及环境条件,如培养基成份和作用在团块上的剪切力.因此,在菌丝球形成的研究中需要包括对孢子发育或游离分散菌丝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