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在房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AF患者69例,其中阵发性AF组39例,持续性AF组3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无AF病史的69例。测定患者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左房内径。结果阵发性、持续性组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对象外周血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性(r=0.685、0.403,P<0.001)。结论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是房颤发病的影响因素,与左房内径的大小相关,其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总结23例侧脑室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以提高侧脑室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术前以CT、MRI作为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其中经皮质入路20例,经额胼胝体3例,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全切16例,次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运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减轻颅脑创伤后脑组织损伤机制。方法:改良八木国夫法检测家兔脑损伤后24 h脑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观察PNS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脑损伤后24 h脑损伤+PNS组及对照组脑组织中MDA含量分别为(81.43±9.72) nmol/g湿脑,(76.87±8.31) nmol/g湿脑,明显低于脑损伤组MDA含量(106.52±17.68) nmol/g湿脑,(P<0.01);脑损伤+PNS组及对照组脑组织中水含量分别为78.97%±0.91%,78.35%±0.89%,明显低于脑损伤组80.74±0.98(P<0.01)。损伤脑组织中MDA含量与伤后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P<0.01),同时脑损伤组出现明显的脑组织超微病理改变。 结论:PNS能够降低颅脑损伤后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病理损害,对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估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6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病例,对肿瘤的部位、病例类型、切除程度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46例椎管内肿瘤均成功切除,其中40例完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完全切除率达87.0%.术后症状改善率较高,仅1例出现疼痛较术前加重.没有1例复发,没有死亡病例.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椎管内肿瘤切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脊髓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54岁,因“维持性血透2年、左手包块进行性增大半年”于2013年3月23日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终末期。肾病,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左手动脉瘤”。半年前患者以左手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时,穿刺肘部正中静脉作为回路端时,透析中出现肿胀,按压后,换用右手为静脉回路端,继续进行透析治疗,透析后按压完好,3d后再次透析时,发现左手肘部见1.0cm×1.0cm包块,张力高,无搏动,无杂音,无疼痛,考虑血肿形成,医嘱予以压迫,但患者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URSL)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使用URSL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220例,按照有无并发输尿管狭窄分为输尿管狭窄组和无输尿管狭窄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结石位置、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狭窄组在病程、结石大小、是否有息肉包绕结石、肾积水程度、碎石术种类碎石手术次数、是否有结石嵌顿、是否有术后脓毒血症等方面均低于无输尿管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大于无输尿管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0.060,95%CI:2.126~27.702)、结石大小(OR=0.126,95%Cl:0.041~0.385)、息肉包绕结石(OR=29.100,95%CI:5.373~157.589)、肾积水(OR=0.155,95%Cl:0.055-0.436)、碎石手术次数(OR=0.315,95%CI:0.100~0.987)及碎石术种类(OR=0.276,95%CI:1.962~24.445)为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与输尿管狭窄高度相关。建立预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URSL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风险模型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同时本研究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行URSL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高达0.988(95%CI:0.977~0.999)。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在URSL碎石术后,应对病程、结石大小是否有息肉包绕结石、肾积水程度、碎石术种类、手术时间、碎石手术次数、是否有结石嵌顿.是否有术后脓毒血症等因素综合预测评估输尿管结石患者行URSL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索建立医学专业型标准化病人对弥补临床医学教育中教学病例不足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医学专业型标准化病人与真实病人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相结合建立标准病案,应用到泌尿外科临床见习教学。结果:通过应用医学专业型标准化病人使医学生对临床实践技能、临床思维方式得到很大提高,增强了对临床见习的信心。结论: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医学专业型标准化病人能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狭窄患者在卡托普利抗高血压及介入支架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66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压按1999年WHO/ISH第4次修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1、2、3级,36例肾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了卡托普利治疗,其中27例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9例3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降至2级,经接受介入支架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另30例接受了介入支架治疗,治疗后血压均降至正常,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及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ADM浓度.结果 肾动脉狭窄患者血浆ADM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血压级别的升高,血浆ADM浓度也随之明显升高,在卡托普利及介入支架治疗后,血压及血浆ADM浓度明显下降.结论 肾动脉狭窄患者血浆ADM浓度明显升高,ADM在肾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并且在卡托普利抗高血压及介入支架治疗后血压及ADM浓度明显下降,说明这两种治疗方法在肾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及ADM对血压的调节和肾功能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优化人可溶性TRAIL蛋白生产菌发酵及纯化条件,从而提高TRAIL的产量及活性。方法①探索6种不同培养液、培养液pH值、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浓度及时间,选择最佳发酵条件;②联合镍离子亲和层析及超滤法纯化人可溶性TRAIL蛋白。结果①人可溶性TRAIL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H7.4的YPD培养液,所用IPTG的最佳浓度为0.2 mmol/L,最佳诱导时间为6 h;②经镍离子亲和层析和超滤联合作用可得纯度极高的蛋白。结论成功完成了人可溶性TRAIL发酵及纯化条件的优化,为今后大量提取TRAIL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血凝酶在老年患者消化道息肉电切术中止血效果。方法将62例消化道息肉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血凝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血凝酶组术前应用血凝酶2 u,对照组未用任何止血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血小板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凝酶组术中总有效率为(30/32)93.8%,对照组术中总有效率为(20/3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6,P =0.007)。血凝酶组消化道息肉电切术后 PT[(11.20±1.45)与(12.10±1.31)],APTT[(11.20±1.45)与(12.10±1.31)],Fg[(11.20±1.45)与(12.10±1.31)],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34、2.37、2.34,P 均<0.05)。结论血凝酶应用于老年人消化道息肉电切术中有预防减少出血的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