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34篇
  免费   2455篇
  国内免费   1514篇
耳鼻咽喉   188篇
儿科学   781篇
妇产科学   399篇
基础医学   1505篇
口腔科学   279篇
临床医学   4697篇
内科学   3735篇
皮肤病学   432篇
神经病学   719篇
特种医学   8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1568篇
综合类   12762篇
预防医学   8072篇
眼科学   268篇
药学   7602篇
  38篇
中国医学   3748篇
肿瘤学   1134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704篇
  2022年   872篇
  2021年   1058篇
  2020年   1247篇
  2019年   1294篇
  2018年   654篇
  2017年   1029篇
  2016年   1033篇
  2015年   1127篇
  2014年   1892篇
  2013年   2061篇
  2012年   2742篇
  2011年   2749篇
  2010年   2459篇
  2009年   2304篇
  2008年   2730篇
  2007年   2289篇
  2006年   2255篇
  2005年   2519篇
  2004年   2186篇
  2003年   2277篇
  2002年   1658篇
  2001年   1674篇
  2000年   1229篇
  1999年   986篇
  1998年   846篇
  1997年   817篇
  1996年   720篇
  1995年   637篇
  1994年   608篇
  1993年   418篇
  1992年   384篇
  1991年   373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41.
目的 研究大量饮酒4 d及乙醇戒断后大鼠脑脊液中及各重要脑区内维生素C(VC)水平 及钠依赖性VC 转运体2(SVCT2)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30 只健康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 组,对照组 (A 组)、大量饮酒4 d(B 组)、大量饮酒4 d 后戒断1 d(C 组)、大量饮酒4 d 后戒断2 d(D组)、大量饮酒 4 d后戒断7 d(E组),每组6只。B、C、D、E组大鼠大量灌胃给予乙醇4 d,乙醇浓度为25% W/V,每8小时 灌胃1次,连续4 d;A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采用Y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空间工作记忆能力;以高效液相- 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大鼠脑脊液及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海马脑区内细胞内VC 含量, 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各脑区内SVCT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1)Y迷宫实验: C、D组大鼠自发交替反应 率分别为(24.64±15.11)% 和(41.48±13.01)%,均显著低于A 组[(75.47±8.61)%]; E 组大鼠的自发交替 反应率恢复接近正常[(61.64±11.51)%],与A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脑脊液内VC 含量:B 组大鼠脑脊液内VC 含量为(204.54±25.51)μmol/L,显著高于A 组[(145.57±18.98)μmol/L], 而C、D 组 大鼠脑脊液内VC 水平[分别为(90.24±15.45)、(86.93±14.53)μmol/L]明显低于A、B 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 0.001);E 组大鼠脑脊液中VC 含量[(135.80±17.16) μmol/L]与A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各脑区内VC 水平:B 组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海马脑区脑组织匀浆(细胞内)VC 水 平变化趋势相同[分别为(1.18±0.13)、(1.14±0.12)、(1.20±0.20)μmol/g],均显著低于A 组[分别为 (1.64±0.11)、(1.62±0.13)、(2.06±0.27)μmol/g];C 组在乙醇戒断后,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海马脑区 细胞内VC 水平[分别为(1.20±0.29)、(1.05±0.06)、(1.21±0.15)μmol/g]有所恢复,但仍明显低于A 组 (均P< 0.01);C组大鼠颞叶皮质细胞内VC水平[(1.37±0.04)μmol/g]显著高于顶叶皮质(P<0.05);D组 各脑区细胞内VC水平均有回升趋势,前额叶皮质细胞内VC水平显著高于顶叶皮质[(1.63±0.24)μmol/g 比(1.26±0.16)μmol/g,P<0.05];E组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海马区细胞内VC水平[分别为 (1.72±0.19)、(1.43±0.22)、(1.67±0.19)、(1.86±0.22)μmol/g]均较B组显著升高(均P<0.01),逐渐恢复至正 常水平,海马区VC水平显著高于顶叶皮质(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C、D组大 鼠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及C、D、E组大鼠海马区的SVCT2蛋白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大量饮 酒4 d可致大鼠脑损伤,乙醇干预后大鼠脑脊液中及各脑区脑组织匀浆中VC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变化过程, 此过程中SVCT2蛋白表达上调,这将有助于脑脊液内的VC被转运至各脑区神经元内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测定血清ApoE在新生儿肺炎中的表达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8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载脂蛋白E(Apo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异,比较观察组新生儿血清ApoE、hs-CRP和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ApoE、hsCRP和PCT对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进行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清ApoE、hs-CRP和PCT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ApoE、hs-CRP和PC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重度肺炎组患儿血清ApoE、hs-CRP和PCT水平较轻症肺炎组患儿显著升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得出ApoE、hs-CRP和PCT对新生儿肺炎的诊断AUC分别为:0.903、0.874、0.956,敏感性分别为:80%、82.4%、83.5%,特异性分别为:92.9%、81.2%、97.6%。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清ApoE与hs-CRP之间呈不存在相关性(r=0.108,P=0.324),血清ApoE与PCT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379,P0.01),血清hs-CRP与PCT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325,P0.01)。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的血清ApoE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肺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新生儿肺炎的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原发性头痛中偏头痛及紧张型头痛患者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紧张型头痛患者150例、偏头痛患者27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时期于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详细记录3组临床资料并测量血清25-(OH)D水平。比较3组受试者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同时根据维生素D是否正常分亚组,分析其与紧张型头痛及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紧张型头痛及偏头痛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者(F=57.698,P<0.001),调整性别、年龄及季节后这种差异仍存在(P<0.05)。在紧张型头痛中,维生素D缺乏亚组较正常亚组头痛程度重(t=3.034,P=0.004),调整性别、年龄及季节后这种差异仍存在(P<0.05);在偏头痛中未发现头痛特点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P>0.05),但正常亚组年龄较缺乏亚组高(t=3.827,P<0.001),接受维生素D检测的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17,P<0.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紧张型头痛中发现,校正性别及年龄后,头痛程度与维生素D的缺乏显著相关(OR=1.487,95%CI 1.153~1.918,P=0.002),接受检测的季节也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OR=0.384,95%CI 0.168~0.876,P=0.023)。在偏头痛中发现,校正性别和年龄后,接受检测的季节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OR=0.186,95%CI 0.082~0.424,P<0.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原发性头痛相关,尤其紧张型头痛,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其疼痛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4.
45.
46.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大约有10亿人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我国维生素D缺乏尤为严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抗菌肽LL-37下调的主要原因,因此维生素D缺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的 探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补充维生素D后LL-37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5-1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并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患儿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7例。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补充维生素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安慰剂,随访12个月,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检测血浆25-羟维生素D3及痰上清LL-37的变化。结果 45例患儿完成了随访,试验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前,两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血浆25-羟维生素D3及痰上清LL-3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浆25-羟维生素D3、痰上清LL-3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血浆25-羟维生素D3及痰上清LL-3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12个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治疗前,血浆25-羟维生素D3、痰上清LL-37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血浆25-羟维生素D3与痰上清LL-37呈正相关(r=0.505,P<0.05)。结论 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减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这种作用可能与LL-37产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加味甘草干姜汤联合维生素B1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OU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内服加味甘草干姜汤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8%(60/62),显著高于对照组85.5%(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指数、溃疡面积和平均溃疡期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及唾液中链球菌、韦荣菌数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8+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对以上指标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1.3%(7/62),较对照组的25.8%(16/6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甘草干姜汤联合维生素B12治疗ROU的整体疗效确切,可能与其显著纠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维持口腔微环境稳态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DBP)所致雄性生殖毒性效应,并探讨维生素C(vitamin C,Vit C)对DBP所致SD雄性大鼠生殖功能受损的干预调节作用。 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DBP低、中、高剂量组(DBP 100、500、1 000 mg/kg体重),VitC对照组(30 mg/kg体重)与VitC与DBP高剂量联合干预组。灌胃干预21 d,检测大鼠脏器重量及血液生化各项指标,大鼠精子活力、浓度、畸形率,以及检测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BP高剂量组大鼠睾丸减轻,睾丸脏体比下降,部分血生化指标异常,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率升高,血清T、LH、FSH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BP高剂量组相比,VitC干预组大鼠睾丸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精子活力、畸形率,以及血清T、LH、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DBP可致大鼠睾丸萎缩,精子活力下降,精子畸形率增高;DBP可致血清T、LH、FSH水平降低。VitC可提高血清LDH水平和T、LH、FSH水平,改善DBP所致大鼠精子活力下降,降低精子畸形率,为进一步开展DBP生殖毒性的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p63、角蛋白-903(34βE12)和S-100等组织免疫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经我院收集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90例,其中前列腺癌5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3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63、34βE12和S-100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p63在58例前列腺癌组中无弱阳性、阳性表达,58例(100.00%)阴性表达;在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中29例(90.63%)阳性表达,3例(9.38%)弱阳性表达,无阴性,阳性率100%(32/32);前列腺癌组患者p63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0.05);34βE12在58例前列腺癌组中有2例(3.45%)弱阳性表达,56例(96.55%)阴性表达,阳性率3.45%(2/58);在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中29例(90.63%)阳性表达,3例(9.38%)弱阳性表达,无阴性,阳性率100%(32/32);前列腺癌组患者34βE12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0.05);S-100在58例前列腺癌组中有45例(77.59%)阳性表达,2例(3.45%)弱阳性表达,11例(18.97%)阴性表达,阳性率81.03%(47/58);在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中有4例(12.50%)阳性表达,3例(9.38%)弱阳性表达,25例(78.13%)阴性表达,阳性率21.88%(7/32);前列腺癌组患者S-100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0.05);p63、34βE12和S-100表达水平与非前列腺癌疾病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p63、34βE12和S-100蛋白联合用于检测前列腺癌,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且对前列腺疾病有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