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6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127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917篇
内科学   408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76篇
特种医学   4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98篇
综合类   1771篇
预防医学   379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694篇
  7篇
中国医学   294篇
肿瘤学   24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CI)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CI患者,检测S100蛋白在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的水平,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患者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CI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3d与7d时,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1,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组与轻型组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5,P<0.01。(3)梗死面积中、大组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 P<0.01。结论 S100蛋白在CI发病早期为高表达,同时其高表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增大有密切关系,表明S100蛋白与CI的病理、生理的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临床治疗的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01-2010-01,我科收治的脊柱结核并脊髓损伤患者105例。化疗后3-4周手术,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严格强化四联抗结核治疗,术后3个月改三联化疗9-15个月。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采用ASIA神经功能评价,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病灶愈合及内固定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例术后3月后因结核性脑膜炎医治无效死亡。1例术后4月出现臀部脓肿复发,原发病灶未复发,再次手术清除后治愈。所有患者获随访4-12年,平均7.8年。脊柱病灶无复发。血沉均恢复正常,随访末期X线片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脊柱结核临床治疗要点应在标准化疗基础上尽早手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规范化围手术期的近期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2-12收治的8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规范化的围手术期处理,随机分为A组, 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的 ASIA分级,术前术后ESR及CRP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两组ASIA分级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的Cobb角、ESR、CRP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严格的适应证下,规范化围手术期处理两种不同脊柱结核手术方式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84-1588
[目的]探讨改良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和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胸椎结核患者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41例;年龄1978岁,平均39岁。治疗组35例采用改良后入路病灶清除、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和椎弓根内固定;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植入和椎体钉棒固定。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病变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5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脊柱后凸畸形,后凸角12°78岁,平均39岁。治疗组35例采用改良后入路病灶清除、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和椎弓根内固定;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植入和椎体钉棒固定。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病变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5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脊柱后凸畸形,后凸角12°55°,平均32°。48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术前正规抗痨治疗255°,平均32°。48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术前正规抗痨治疗23周,术后正规抗痨治疗123周,术后正规抗痨治疗1218个月;随访分析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胸背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出现脊髓损伤和肋间神经损伤现象。术后118个月;随访分析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胸背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出现脊髓损伤和肋间神经损伤现象。术后12个月红细胞沉降率逐渐恢复正常。影像结果显示病人的脊柱后凸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对照组28例术后后凸角度矫正至平均17°,治疗组30例术后后凸角度矫正至平均8°(P<0.05)。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获骨性愈合,治疗组愈合时间为32个月红细胞沉降率逐渐恢复正常。影像结果显示病人的脊柱后凸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对照组28例术后后凸角度矫正至平均17°,治疗组30例术后后凸角度矫正至平均8°(P<0.05)。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获骨性愈合,治疗组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5个月;对照组骨性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5个月;对照组骨性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个月(P>0.05)。48例伴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Frankel分级提高110个月,平均6个月(P>0.05)。48例伴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Frankel分级提高12级。对照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气胸1例、切口感染1例,对症处理后痊愈。末次随访病例无复发,脊柱病变节段稳定。[结论]改良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和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脊柱重建稳定、有效矫正和防治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45.
肩周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无菌性炎症。1999年1月以来,笔者通过针刺、推拿、药物热敷为主综合治疗此病68例,并结合运动、肩部组织解剖和病灶特点进行选穴,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胸片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通过对25例确诊病人既往的胸片进行回顾分析,确定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较为特征的征像。结果:早期周围型肺癌多表现为结节和碎片影,分叶征和空泡征对腺癌犹有意义,倍增时间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结论:胸片仍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有效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47.
妊娠期乳腺癌是指妇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发生的乳腺癌。即妊娠期内或分娩后1年内被诊断出的新发乳癌。大家知道,除血癌之外,其他癌肿都是有包块的,所以乳房肿块也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依据之一。妇女妊娠后,其乳房会随着子宫内胎儿的生长和内分泌的改变出现生理性发育和体积增大,如果此时出现乳房肿块,无疑会被变大的乳房掩盖,必然给确诊带来一定影响。一般确诊时已达晚期,其腋淋巴结阳性率往往特别高,有转移病灶。腋淋巴结转移率为50~80%,5年生存率为30%。据报道,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比一般情况下要延误2~15个月。其结果必然影响预后,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8.
丁云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2923-2923
患者男,16岁(高中生)。2006年6月底患者因受凉出现刺激性咳嗽及咳痰,伴低热。经过一般的抗炎及止咳治疗后无效,症状逐渐加重。8月初胸部CT检查发现:右侧肺门占位病灶(5cm×4cm×4.6cm)伴纵隔内淋巴结明显增大。第3次支纤镜活检病理检查为:未分化小细胞癌。8月中旬到北京肿瘤医  相似文献   
49.
对多发性易消散性白点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如下。1病历摘要 女,27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变暗,眼前黑影3d于2006—05—21就诊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患者既往健康。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4.75D=1.0,眼压12.0mmHg,眼前段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视力0.08/-5.25DS=0.5,眼压13.0mmHg;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未见炎性细胞,眼底视盘境界清,色淡红,C/D-0.3,黄斑旁中心凹区血管旁见数个圆形白色点状病灶,边界清晰,位于视网膜深层及RPE层,有向黄斑中心凹聚集的倾向,但尚未累及中心凹,中心凹反射(+)。FFA检查示左眼早期病变处透见荧光,动静脉期表现为下方绕中心凹半周的高荧光斑点,呈花冠征,  相似文献   
50.
介入性超声在治疗腹部感染性病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介入性超声对腹部感染性病灶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08例腹部感染病灶的142例次的介入超声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经1-4次的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而痊愈好转,其中1次穿刺而治愈者占74.1%(80/108);2次穿刺治疗率16.7%(18/108);6.6%(7/108)患者需3-4次的穿刺治疗;仅2.8%(3/108)需手术治疗;感染病灶总治愈率97.1%(101/104);1次穿刺成功率100%;无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对腹部感染性病灶的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创伤小,疗效佳,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