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且达换血指征(但入院时总胆红素<500μmol·L-1)的患儿随机分为单倍剂量组、1.5倍剂量组和双倍剂量组,每组30例。3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换血容量:单倍剂量组为80~100 mL·kg-1,1.5倍剂量组为120~140 mL·kg-1),双倍剂量组为150~180 mL·kg-1。分别测定3组患儿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糖、血电解质、血气、血常规和CD3、CD4、CD8、NKCD16值,计算各组胆红素换出率;同时选取3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D3、CD4、CD8、NKCD16检测作为免疫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换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均较换血前显著下降(P<0.05)。单倍剂量组胆红素换出率低于双倍剂量组(P<0.05)。3组患儿换血后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升高(P<0.05)。1.5倍剂量组与双倍剂量组患儿换血后pH及HCO-3值较换血前下降,双倍剂量组患儿换血后血钙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均P<0.05)。3组溶血病患儿换血前CD3、CD4、CD8、NKCD16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双倍剂量组患儿换血后CD3、CD4、CD8水平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5)。1.5倍剂量组住院时间最短、住院费用最低(P<0.05)。3组患儿换血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换血术均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双倍剂量换血可以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基于三维GIS的应急广播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及其软硬件实现方法。采用了基于NET和WPF软件系统框架,结合三维GIS系统,实现了包括预警信息接入、发布预案选择制定、发布流程监控和发布效果展示等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全过程的直观展示,并通过三维电子沙盘的互动操作和干预,实现了重大应急事件时的多方会商及快速决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全内镜技术与显微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有关全内镜技术与显微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4月.采用纽卡索-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估,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研究,2项回顾性对照研究,1项病例对照研究.本M eta分析结果显示,全内镜技术与显微内镜技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腰部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后翻修率、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和术后下肢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内镜技术的住院时间短于显微内镜技术,术后腿部VAS评分低于显微内镜技术.结论 全内镜技术与显微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全内镜技术的住院时间短,下肢疼痛症状改善优于显微内镜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规范化围手术期的近期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2-12收治的8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规范化的围手术期处理,随机分为A组, 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的 ASIA分级,术前术后ESR及CRP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两组ASIA分级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的Cobb角、ESR、CRP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严格的适应证下,规范化围手术期处理两种不同脊柱结核手术方式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离体椎体标本为对象,研究明胶海绵预注射在椎体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用老年女性尸体胸腰椎标本制成压缩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单纯骨水泥组(A组)、明胶海绵预注射+单纯骨水泥(B组)。在19 ℃时测定2组骨水泥动态粘度后,在离体标本上模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调和后取第3、6、9、12 min 4个时间点分别匀速缓慢推注5 ml骨水泥,分别测量每组骨水泥的渗漏率和渗漏量。结果:单纯骨水泥粘度随时间延长而增高,且加入明胶海绵对粘度有较大影响,B组骨水泥的粘度均要比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骨水泥调和后第9 min是较为适宜的灌注时间点,B组的渗漏量明显小于A组(P=0.035)。结论:传统低粘度骨水泥结合明胶海绵预注射的方法,可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和渗漏量,较为经济,便于操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术后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龙岗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13年2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41例,其中61例使用自制大柳叶刀(A组),80例使用电刀(B组),统计出现皮瓣坏死、手术时间的长短及出血量。结果自制大柳叶刀组出现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均小于电刀组(P0.05),出血量及拔去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大柳叶刀治疗有助于减少皮瓣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电针组各30例。采用Allen′s打击法(10 g×25 mm)损伤大鼠T10脊髓制造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各分组内均设7、14、28 d观察时间点;在各时间点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通过运动诱发电位评价其神经传导功能的情况。结果 BBB评分显示,术后7 d,损伤组与电针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均较慢,且两组大鼠BBB评分在1~3分间波动;术后14、28 d,损伤组及电针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较快,BBB评分升高迅速,且电针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损伤组相应时间点的大鼠(P0.05)。斜板实验显示,术后7、14、28 d,损伤组较假手术组相比,斜板倾斜度显著降低,电针组较损伤组斜板倾斜度明显升高(P0.05)。运动诱发电位结果显示:术后7、14、28 d,损伤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峰潜时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相应时间点的电针组与损伤组相比,电针组的峰潜时缩短,波幅增高(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并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关注和探讨。 目的:观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脊柱转移瘤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其对脊柱转移瘤的体外抗肿瘤效应。 方法:原代培养脊柱转移瘤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冷却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药物处理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通过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细胞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有促进脊柱转移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对照组、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冷却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80±1.09)%,(43.46±8.55)%,(28.77±9.39)%,两骨水泥组均能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作用更明显(P < 0.05)。两骨水泥组均能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P < 0.05)。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作用于脊柱转移瘤细胞后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可在体外细胞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维吾尔医学异常黑胆质体液质高血压人群和正常黑胆质体液质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的差异。方法以20例异常黑胆质体液质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黑胆质体液质者粪便中的细菌总DNA为模板,以细菌通用引物进行16SrDNA的V6~V8区域PCR扩增和DGGE分析;切取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核酸序列比对。结果两组体液质人群检测的共有优势条带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检测的差异条带为肠道产丁酸细菌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其在两组中出现的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DGGE技术检测异常黑胆质体液质高血压人群与正常黑胆质体液质人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直肠真杆菌和多形拟杆菌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异常黑胆质体液质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丙泊酚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以及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丙泊酚(10,100 mg·kg^-1)建立模型,跳台、避暗实验中观察不同剂量的纳洛酮sc对小鼠跳台潜伏期(stepdown latency,SDL)、步入潜伏期(step through latency,STL)和错误次数的影响;催醒实验中观察不同剂量的纳洛酮皮下注射(subcutaneously,sc)对小鼠睡眠潜伏期和持续时间(sleeping time,ST)的影响。结果:跳台、避暗实验中,用药后第1 d,纳洛酮0.5 mg·kg^-1sc能够延长丙泊酚所致记忆障碍小鼠的SDL、STL,减少错误次数(P〈0.05;P〈0.01),用药后第2、3、4 d,各组SDL、STL和错误次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催醒实验中,纳洛酮0.5 mg·kg^-1sc对丙泊酚催眠小鼠的潜伏期和ST没有明显影响(P〉0.05),纳洛酮1.2 mg·kg^-1sc能够延长丙泊酚催眠小鼠的潜伏期,缩短其ST(P〈0.05;P〈0.01)。结论:纳洛酮可以改善丙泊酚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可以减轻丙泊酚的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