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1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26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05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786篇
内科学   369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86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688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774篇
  6篇
中国医学   302篇
肿瘤学   10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 研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及其与血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体检发现的IGT患者290例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90例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L3、L4椎体、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的骨密度,分析骨密度水平与血糖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受试者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以及L3、L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骨密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骨密度水平呈负相关,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与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IGT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下降,且骨密度与血糖代谢指标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液中NGAL的含量和意义.方法 使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89例UC患者血清中NGAL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NGAL水平与UC患者WBC数量、PLT数量、CRP和Hgb、HCT、ESR、年龄、疾病活动程度(DAI)关系.结果 UC患者血清中NGA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112ng/mL和48.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血清NGAL水平在轻度和中、重度UC患者血清NGAL中位数分别为78.2ng/mL和67.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1,P=0.006).UC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WBC数量、PLT数量、CRP和Hgb、HCT、ESR、年龄无关(P>0.05),与疾病活动程度(DAI)轻度相关(r=0.525,P<0.0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NGAL水平升高,升高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关,但是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
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他汀类药物对神经变性疾病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在对AD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他汀类药物显示出的神经保护是基于其在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对胆固醇代谢进行的调节。但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D的预防作用要比出现症状时治疗更有意义。因此,在中年时期出现AD或认知障碍之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调节体内胆固醇代谢可能会有更好的防治结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技术评估绝经后女性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6例绝经后女性患者的腰椎1~4椎体(共计224个椎体),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和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得出每个椎体信号下降指数和骨密度值,按照骨密度T分数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析三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差异,探讨不同骨密度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 56例患者224个椎体按照T分数进行分组,骨量正常组68个,骨量减少组72个,骨质疏松组84个,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中位数分别是60.57%(67.86%~45.34%),58.22%(69.29%~49.49%),56.80%(67.52%~36.00%),骨质疏松组同正常组、骨量减少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骨量减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定椎体下降指数可以反映椎体脂肪含量的变化,对骨质疏松做出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陕西中医》2015,(12):1674-1676
目的:建立豨莶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豨莶草中奇壬醇、豨莶苷及豨莶精醇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WQC_8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05mol/L KH_2PO_4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5nm,记录不同产地10批豨莶草色谱图数据,并同时测定了其中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豨莶草HPLC指纹图谱,10批不同来源的豨莶草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生成了豨莶草药材的对照指纹图谱,得到14个共有峰,各色谱峰分离度良好,符合指纹图谱检测要求。并成功测定了不同批次豨莶草中奇壬醇、豨莶苷及豨莶精醇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分别为0.12%~1.41%、0.10%~2.19%、0.01%~0.3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豨莶草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豨莶草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6.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溶栓治疗于2010年被《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首选治疗方法[2]。此前,多项研究显示极高的血压不利于脑梗死恢复[3]。因此,我实验中心观察降压达标配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能否降低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并提高生存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造影剂肾病( 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36例,随机分为2组。2组在造影前后12 h给予常规水化治疗,对照组68例给予常规用药,治疗组68例于造影前12 h及造影后予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比较造影前、造影后48 h血肌酐( Cr)、尿素氮( BUN)、肌酐清除率( C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变化情况及CIN发生率。结果2组在造影后48 h Cr、BUN及尿NAG均较本组造影前升高,Ccr 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造影后48 h Cr、BUN及尿NA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CIN发生率4.6%,对照组CIN发生率13.9%,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造影剂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8.
<正>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于1955年首次发现报道后,随着造影技术的广泛使用,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急性不良反应,在临床药物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因素中仅次于抗生素,位居第二[1]。CIN的典型临床表现为:(1)血清肌酐24 h急性升高,96 h达到峰值,7~10 d后才能恢复到基础值[2]。(2)少尿或者无尿,大多数患者肾功能可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方法选取35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单侧夹闭股动脉和压力绷带施压的方法构建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根据不同缺血时间分为2 h缺血24 h再灌注(I2R24组)、2.5 h缺血24 h再灌注(I2.5R24组)、3 h缺血24 h再灌注(I3R24组)、4 h缺血24 h再灌注(I4R24组)、假手术组,每组7只。在再灌注终点,收集腓肠肌组织和血浆进行分析。采用湿重/干重比值(W/D)评估组织水肿情况;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检测组织活力;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补体C1q和C3b/c沉积、凝血组织因子(TF)表达和纤维蛋白原(FN)沉积、缓激肽受体1(BR1)和BR2表达、内皮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表达、炎症纤维介素蛋白-2(FGL-2)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7(IL-7)、IL-1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组织水肿逐渐加重,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W/D分别为5.3±0.2、6.1±0.3、6.9±0.2、7.6±0.3,高于假手术组的4.5±0.1(P均<0.01)。组织活力逐渐降低,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分别为(62.4±3.5)%、(45.3±3.3)%、(35.4±3.4)%、(27.1±5.9)%,低于假手术组的(93.8±7.2)%(P均<0.01)。病理组织损伤逐渐加重,最重为I4R24组,有严重肌细胞损伤、间质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余依次为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肌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1q、C3b/c、FN、BR1、VCAM-1、E选择素、FGL-2水平逐渐升高,由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MPO阳性细胞数/高倍镜(×200)细胞总数的大体比例逐渐升高,从高到低依次为I4R24组、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而TF和BR2表达在各组间无明显改变。血浆IFN-γ、IL-7、IL-18、MIP-1α、MCP-1浓度随缺血时间延长均逐渐升高(P均<0.01),从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P均<0.01)。结论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增加补体、凝血、激肽、内皮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加重大鼠骨骼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含量变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探讨血清铁蛋白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检测6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胃溃疡、61例不典型增生、60例胃癌患者及6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胃癌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与临床肿瘤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对评估胃癌患者的病情、疗效、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