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7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孙远征  聂雪莲 《山西中医》2013,(11):39-40,4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以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然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标准修正草案》中有关失眠的疗效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的评定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PSQI中各因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阵发性房颤大鼠房颤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Ach66μg、CaCl210mg混合液尾静脉注射诱发大鼠房颤,连续7天造模成功,于大鼠造模第1天起,针刺预处理组针刺双侧内关穴半小时后注射造模药物,药物对照组灌服相当于4.5mg/(kg·d)生药的胺碘酮,每天2次,达到稳定血药浓度后注射造模药物,共7天。心电图监测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结果:模型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针刺预处理组和药物组房颤持续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穴针刺预处理能有效对抗房颤,缩短房颤持续时间,疗效和药物组相当。  相似文献   
43.
王春霞  孙远征 《针刺研究》2012,37(5):375-37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抗慢性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32只大鼠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另设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头穴丛刺组于术后第5周起,取"百会"和"百会"左右旁开2mm 3个穴位针刺,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4周。尼莫地平组于术后第5周起给予尼莫地平灌胃,每天1次,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术后8周,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变性的神经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尼莫地平组均可见VEGF蛋白表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VEGF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蛋白表达,从而对慢性脑缺血后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促进神经元恢复。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吗啡戎断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及脑区NR2B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日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末次注射后3h给予纳络酮快速戒断,建立吗啡戒断大鼠模型.给予温针灸治疗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伏隔核脑区NR2B受体的表达.结果:温针灸组大鼠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温针灸组大鼠NAc脑区NMDA -NR2B受体表达增高(P<0.05).结论:温针灸能提高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整脑区NR2B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方法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和头穴丛刺组(C组)和尼莫地平组(D组)。C组采用头穴丛刺法,D组行尼莫地平灌胃,A组和B组不予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光镜下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术后8星期B、C、D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与B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HE染色C组和D组变性、死亡神经细胞较B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A组偶见VEGF阳性细胞表达,B、C、D组均可见VEGF蛋白表达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较B组表达升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其可能通过上调VEGF蛋白表达,从而对慢性脑缺血后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对神经元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耳压配合药物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耳压配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百忧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百忧解)治疗。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疗效和安全性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压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症状与体征分离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以夜间睡梦中或处于安静状态时易发作下肢深部不能名状或忍受的不适感或异样感为临床表现.针刺治疗作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可直达病所,疏通局部经络,且对周身气血阴阳也同时进行调节,临床中越来越为医者和患者所青睐.近年来诸多医者将针刺与其他疗法联合用治该病,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48.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寻找治疗初期糖尿病型视网膜病变的有效中医治疗手段。方法将64例初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9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眼底变化及视力变化等疗效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7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与中药联合治疗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本课题采用体重在200g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以链脲佐菌素链脲估菌素左下腹单次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模型,造模后选血糖≥16.7mmol/L的Wistar大鼠喂养8周制成DP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普通针刺组、电针组,另设正常组,每组8例,共32例。普针组选用肝俞、脾俞、肾俞、后三里、环跳、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电针组取相同穴位,进针后快速捻转1min后,接KWD-80811脉冲电疗仪,肾俞、后三里接1对导线,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采用疏密波,电流量以大鼠肢体肌肉轻度收缩为度。以上两组每穴治疗20min,隔日1次,共治疗8周。通过对大鼠一般情况、血糖、体重的监测,结合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电针对DPN的治疗效应。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测血清和坐骨神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硫代巴比妥荧光法测血清和坐骨神经中丙二醛(MDA)。结果:治疗8周后,电针和普针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快于模型组(P〈0.01),普针组和电针组大鼠血清和坐骨神经中SOD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电针组相对于普针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电针能更好地改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大鼠机体内的活性氧损伤。  相似文献   
50.
针刺配合药物熏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熏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临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平均分为针刺配合药物熏蒸法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两组。两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cG ill疼痛量表的测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PR I总分差值、感觉分差值、PR I分差值、V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镇痛效果要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药物熏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性高,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