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0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348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566篇
预防医学   18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86篇
  1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3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大俊  孙燕 《西部医学》2011,23(3):542-543
目的观察针灸联用红外线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红外线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37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治愈和显效率91.6%;对照组临床痊愈26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治愈和显效率71.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红外线治疗面瘫疗效确切,优于单纯普通针刺疗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影响EB病毒相关性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EBV-HLH患儿的治疗,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1999~2008年在本院收治的29例EBV-HLH患儿,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例中,死亡11例,病死率为37.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EBV-HLH死亡的因素包括年龄、肺部感染、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骨髓增生程度、C-反应蛋白(CRP)、采用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HLH-04)方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肺部感染、血清铁蛋白、年龄、采用HLH-04方案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采用HLH-04方案是死亡的保护因素,而年龄、肺部感染、血清铁蛋白升高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肺部感染、SF水平越高、年龄越小、未采用HLH-04方案的EBV-HLH患儿死亡的危险度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应考虑以上因素,确诊后尽快采用HLH-04方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3.
胡夕芝  孙燕 《吉林医学》2011,(36):7720-7720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特点。方法:对780例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分离出178例大肠埃希菌,其临床感染率约23%,利用自动化分析仪和标准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临床标本中分离出178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54例,通过分析得出不同来源标本的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仍保持较高活性,耐药率小于30%左右。对亚胺培南100%敏感,而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大于70%左右。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总结本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及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44.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右上腹胀痛,发现肝脏多发占位8年,出现腹水半年入院。患者无肝炎后肝硬化病史。8年前因右上腹胀痛查CT示多发占位,行肝穿刺活检为肝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高压氧(HBO)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0例、电针组20例、联合组20例,各组均接受常规膀胱功能训练,电针组增加电针治疗,联合组增加电针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及排尿日记评价3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充盈期逼尿肌压(Pdet)、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V)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3组患者BC及Qmax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Pdet及RV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患者BC及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det及RV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BC及Qmax明显高于电针组(均P<0.05),Pdet及RV显著低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治疗前(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电针组(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电针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及排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6.
从新药研发人才管理、投资管理、研发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四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政府新药研发管理系统协调性,为提高我国新药研发管理系统协调性、增强医药研发能力提供政策参考.建议我国加强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统一的政府投资协调机构,加强审批中的沟通交流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和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47.
曹丽  孙燕  张静  曹雷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9):1836-1839
目的 研究羟氯喹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iv利妥昔单抗注射液,100 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4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治疗后,两组的SLEDAI评分、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SLEDAI评分、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7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4、IL-17和MCP-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羟氯喹联合利妥昔单抗能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L-4、IL-17和MCP-4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切除同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49例胸部肿瘤患者,手术中切除肿瘤后在瘤床或淋巴结转移区域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其中纵隔肿瘤9例、肺癌26例,食管癌14例.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对胸部大血管、支气管残端、食管胃吻合口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未出现无名静脉、上...  相似文献   
49.
目的:丙戊酸盐(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在过去数十年应用于临床治疗癫痫和偏头痛。然而,母亲怀孕早期使用VPA将大大增加子代罹患孤独症群谱障碍的易感性。鉴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神经元增殖、分化、突起生长及凋亡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VPA在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VPA处理原代培养神经元,以生理盐水处理为对照,运用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信号分子Wnt1,Wnt2,WIF-1,Dickkopf 1及效应分子β-catenin的表达变化,同时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显著增加Wnt1及Wnt2的表达(P<0.05~0.01),而未增加WIF-1及Dickkopf 1的表达(P>0.05);VPA处理也导致Wnt/β-catenin通路活性上调,表现为神经元内β-catenin含量显著上升。此外,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促进神经元生长,表现为神经元突起数目(P<0.05~0.01)及总长度显著增加(P<0.05~0.01);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能部分抑制VPA引起的Wnt/β-catenin通路活性上调及神经元生长。结论:VPA通过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生长,可能是VPA增加子代罹患孤独症群谱障碍易感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膝下动脉病变大多呈弥漫多节段,甚至长段闭塞,以往只能采用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但旁路移植术治疗创伤较大,技术要求高,一些患者愿意选择创伤性小的治疗方法[1].因此,当前如何更好地改善膝下动脉血供,减少或避免发生肢端缺血坏死,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仍是血管外科医师关注的临床课题.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9例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t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现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