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尿流动力学结合膀胱再训练方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 方法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均采用Laborie尿动力学检查仪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和治疗2、4、6、8周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于初次检查结束后即根据尿流动力学结果行常规药物和间歇性导尿干预,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膀胱再训练方案,并进行干预。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均可达到平衡膀胱,但实验组患者达到平衡膀胱所需的时间更短,与对照组同损伤节段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8周后,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VH2O、BC、Pves、Pdet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6.79±29.25)ml、(4.29±1.79)ml/cmH2O、(48.79±18.75)cmH2O、(40.23±13.68)cmH2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分析下实行膀胱再训练方法可有效恢复平衡膀胱并降低泌尿系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压氧(HBO)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0例、电针组20例、联合组20例,各组均接受常规膀胱功能训练,电针组增加电针治疗,联合组增加电针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及排尿日记评价3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充盈期逼尿肌压(Pdet)、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V)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3组患者BC及Qmax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Pdet及RV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患者BC及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det及RV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BC及Qmax明显高于电针组(均P<0.05),Pdet及RV显著低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治疗前(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电针组(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电针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及排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姿势控制训练,包括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和个性化姿势控制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SAP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渗漏-误吸量表(PAS)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OIS分级及P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好转,并且以观察组患者FOIS分级及PAS评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VitalStim电刺激基础上辅以姿势控制训练,能显著降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SAP发生率,提高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病残率高达70%-80%,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如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降低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藤汤保留灌肠结合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4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1年内观察组生育结局优于对照组,其总妊娠率更高(P0.05)。结论红藤汤保留灌肠结合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疗效显著,提高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受孕率,有助于输卵管功能恢复,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沈雅萍 《中国药业》2013,22(11):76-77
目的探讨小儿门诊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的注意事项及减轻其不良反应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例门诊静脉滴注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患儿进行观察,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分析采用的护理措施。结果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6%,程度较轻,多为注射部位刺激性疼痛、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皮疹等。结论在门诊静脉滴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过程中,加强用药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可加强药物作用效果及效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突发电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引起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常规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突发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完成残余尿量小于100 mL所需时间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缩短治疗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突发电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在缩短脊髓损伤后引起的排尿障碍的治疗时间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我区人群的健康状况,揭示死因的频率分布,为制订我区初级卫生预防保健计划提供可靠依据,现将1991~1996年全区居民死因调查资料统计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6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干预组患者在进行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测过程中测定膀胱安全容量,并制订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方案。对照组患者在测定膀胱残余容量后,则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达到膀胱平衡所需时间及入选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期间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达到膀胱平衡,干预组颈髓损伤患者达到膀胱平衡所需时间为(33.88±5.62)d,胸髓损伤患者为(34.75±6.63)d,腰骶髓损伤患者为(32.23±6.34)d,均较对照组达到膀胱平衡所需时间[颈髓损伤患者为(45.87±7.86)d,胸髓损伤患者为(44.32±7.55)d,腰骶髓损伤患者为(40.56±8.67)d]明显缩短(P<0.05)。干预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在入选1个月(12.5%)、3个月(6.3%)及6个月时(3.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能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膀胱平衡并抑制尿路感染发生,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5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托吡酯每日0.5mg/kg起始,每晚1次或分成2次口服,每周增加0.5~1mg/kg,若在加量期头痛已缓解则停止加量。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2.5~5mg/d,睡前服。用药12周时评定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偏头痛后患儿头痛发作的频率均有明显减少和缩短,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7%和61%,但服用托吡酯治疗头痛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2)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时用量明显少于治疗癫痫,最小剂量在每日0.5mg/kg即可达到控制发作。(3)服用托吡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桂利嗪。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