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足(WagnerⅡ级或Ⅲ级),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的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其中治疗组A 30例,治疗组B 30例,对照组 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和蚕食清创,治疗组A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扶正解毒、通络生肌膏外用,治疗组B在治疗组A基础上内服中药汤剂。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BI、TcPO2、CRP、ALB、感觉阈值、创面面积等变化。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单纯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和蚕食清创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加用中药膏外用的治疗组A临床总有效率83.3%;而内服汤药联合外用膏药治疗组B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BI、CRP、ALB、感觉阈值、创面面积变化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内外联用治疗糖尿病足(WagnerⅡ级或Ⅲ级)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者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创面面积及下肢循环、神经损伤等方面较单纯中医外治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比较杂合肾脏替代疗法及间断血液透析治疗对2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清除水平.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患者,分为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eterozyg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组及间断血液透析治疗(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组,每组均为20例.在治疗前、治疗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后分别抽血,用胶乳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清β2-MG水平,并用化学发光法测PTH水平.结果 治疗前HRRT组及IHD组血清β2-MG及PT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4个月、8个月、12个月后HRRT组血清β2-MG及PTH水平均明显低于IHD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杂合肾脏替代疗法对中分子清除有效,长期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皮肤瘙痒,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神经垂体多肽激素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和在细胞外正常转运途径的结构基础是以胞吐分泌方式还是浓度差因素影响而进入脑脊液的.目的通过观察大鼠神经垂体的结构特征,为神经垂体多肽激素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和在细胞外正常转运途径的结构基础提供形态学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的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5/2004-01在河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体质量约300 g,清洁级,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分别进行神经垂体光镜、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垂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1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在光镜下观察,大鼠垂体冠状切面上,可显示垂体3部分的结构关系,远侧部,中间部及神经部清晰可辨.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垂体细胞及富含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组成.毛细血管内皮为有孔型(50 nm),外有基膜与血管周隙分隔.完整的大型膜包分泌颗粒(100~300 nm)不仅大量存在于无髓神经纤维内,而且也见于血管周隙内.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垂体囊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结缔组织构成,囊上皮细胞间存在许多不规则的囊上皮孔(2~5 μm),上皮孔附近经常可见分泌颗粒.结论神经垂体多肽激素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存在一种连同颗粒被膜的整体释放;释放入血管周隙内的多肽激素或分泌颗粒,更易经组织间隙、囊上皮孔进入脑脊液,而非直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再进入脑脊液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胸段和腰段硬膜外给药的镇痛作用。方法:60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配到胸段(TEA)或腰段(LEA)硬膜外镇痛组,每组30例。麻醉前行T5~6间隙(TEA组)或L1~2间隙(LEA组)硬膜外置管。术毕首先经硬膜外导管推注(8ml),随后持续输注(5ml/h)20μg/ml吗啡溶液。观察TEA和LEA的镇痛效果、额外镇痛药用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①LEA组术后咳嗽时疼痛评分与TE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病例术后无需额外使用镇痛药。③术后24h和48h FEV1和FV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④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和恶心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吗啡LEA可以作为吗啡TEA的一种替代方法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耿莉  王莉红  曹雷  刘佩勇  曹潇  徐成 《山东医药》2007,47(33):17-18
目的 研究p53和Bcl-2蛋白在舌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舌鳞癌(A组)、20例13腔癌前病变(B组)及10例正常口腔舌上皮组织(C组)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比较A、B、C三组,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在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P均〈0.05,在A组与B组之间,P〉0.05;ps3蛋白异常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Bcl-2蛋白高表达与p53蛋白高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53和Bcl-2蛋白高表达与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2000年5月-2009年5月实施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1例中20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并发症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5.5年.近期并发症11例,发生率5.47%;远期并发症9例,发生率4...  相似文献   
8.
<正>癔症又称分离[转换]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时间、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或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缺乏持久的精神症状及相应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以精神症状为主者称为分离性癔症,以躯体障碍为主者称为转换型癔症。后者以转换性瘫痪、耳聋、失明、失音或肢体抽动等功能障碍为多见。在配合语言暗示基础上,本文作者采用电针治疗癔症转换性功能障碍,与药物治疗相对照,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雷  张颖  周磊  刘百川  李德会 《武警医学》2015,26(4):373-375
 目的 观察认知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将65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使用药物联合认知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以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psychopath stigma scale)作为评定量表。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社交因子、能力因子和病耻感总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 (P<0.05),研究组中社交因子(13.76±4.53)、能力因子(7.18±2.54)、治疗因子(9.91±2.59)和病耻感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及病耻感总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仅治疗因子有明显改善(11.97±4.07 vs 10.19±2.61,P<0.05)。结论 认知疗法能够降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有利于提高患病官兵对部队生活的适应能力,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对促进康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骨科生物力学领域的研究不断成熟和发展,研究方法多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作者检索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踝关节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是所见研究均为静态状态,而且对于非中立位相踝关节损伤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对已建立的踝关节数字模型进行有限元力学分析,观察踝关节在不同内翻角度时,其组成骨在不同空间维度上的位移、剪切力变化及应力变化规律,探讨内翻时踝关节的损伤机制。 方法:经Mimics、Geomagic和Ansys处理后,生成的踝关节三维数字模型导入软件Ansys中,经过约束条件、施加载荷、求解试算等阶段,对不同内翻角度时的踝关节各组成骨进行有限元分析。 结果与结论:实验模拟了踝关节内翻角度在10°,15°,20°,25°,30°,45°,60°,70°,80°,85°的10种不同工况,分别对踝关节进行有限元力学分析,得到其各组成骨在不同空间维度上发生的位移、剪切力和应力分布情况。分析数据,发现其所发生位移、所受应力及剪切力均随着内翻角度的增加不断增加,最大应力分布区即外踝、距骨滑车髁间线外侧部,为临床上最常见发生骨折的部位。随着内翻角度的增加,距骨x轴上发生的位移增加,从而影响整个踝关节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