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8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210篇
耳鼻咽喉   157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99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1013篇
内科学   1369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2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00篇
综合类   2075篇
预防医学   562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601篇
  10篇
中国医学   486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患者,女,53岁,因活动后间断性胸闷、气短1年,加重半月人院。颈部甲状腺彩超及甲状腺功能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超声(图1):有心室内实质性圆形团块,并占据大部分右心室腔.内部回声略强,边界清晰,43.6mm×46.8mm.有一蒂连接于室间隔右室面靠心尖处。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及评价超声引导Ⅰ期经皮肝胆道造瘘联合硬质肾镜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并总结操作经验。方法对8例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超声引导Ⅰ期经皮肝胆道造瘘联合硬质肾镜治疗,评价结石清除效果和操作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Ⅰ期经皮肝胆道造瘘成功,Ⅰ期取尽结石2例,Ⅱ期取尽结石4例,Ⅲ期取尽结石1例,1例因基础疾病放弃治疗,总结石取尽率为87.5%。术中发现胆道狭窄2例,经扩张或留置引流管支撑持续扩张。无死亡病例,无胆道出血或胆瘘并发症。1例胆道活检明确共存有胆管细胞癌。单次经皮肝胆管造瘘取石或经瘘管取石时间37~200 min,平均119.7 min。随访5~11个月,平均9.8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超声引导Ⅰ期经皮肝胆道造瘘联合硬质肾镜治疗具有肝内胆管扩张的胆管结石,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满意,远期效果仍需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44.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一类复杂的、多因素导致的恶性进展性疾病。PAH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右心室功能衰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脏60%~90%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脂肪酸的氧化。研究发现,PAH患者出现明显的右心室代谢紊乱,能量代谢特点转变为糖利用增加而脂肪酸利用减少[1-2]。因此,深入探讨PAH时脂质代谢病理机制及特点,寻找PAH右室损伤的脂毒性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TCD的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TCD术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35例出现了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0.59%。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KPS评分、术后每日引流量、术前ALT、ALP、TBIL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黄疸时间长、ALP水平过高是PTCD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后引流良好是PTCD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要实施PTCD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前的评估和术后管理对预防及控制感染有重大意义,早期的实施手术及良好的术后引流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6.
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24例(RVMI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发生的急性心肌梗塞78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糖尿病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发左室下壁梗塞,吸烟、高血压病、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RV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25);心力衰竭(尤为右心衰)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RVMI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VMI组中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改变不典型,右胸导联心电图ST段V_(3R)—V_(5R);至少有一个导联抬高1mm以上有22例,抬高0.5mm有2例。提示:RVMI多伴发于左空下壁梗塞,吸烟、高血压是RVMI的重要因素,RVMI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改变不典型、右胸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是诊断RVMI的有力证据,其易发生心力衰竭(尤为右心衰),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特点。梗塞范围及主要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文中对RVMI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其临床特点发生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37例右室梗塞进行分析,讨论其发病率,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表观,并发症,预后及治疗原则。发现本组右室梗塞占AMI 16%,占下壁及下后壁心梗的31%。但右胸导联有特异变化者,仅49%有右心泵衰表现,强调常规观察右导联,早期发现右室梗塞,对于正确处理,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总结分析阜外医院Rastelli手术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17年3月阜外医院完成71例Rastelli手术治疗大动脉转位(TGA)或者右心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患儿,男48例,女23例;手术时年龄(4.7±2.7)岁,其中10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7例DORV,34例矫正型TGA(CTGA)。30例有手术史,其中Blalock-Taussig分流13例,双向Glenn手术17例。31例同时扩大室间隔缺损。外管道使用同种带瓣管道9例,牛颈静脉管道56例,自制Gore-Tex外管道6例;管道直径(17.9±3.3)mm。结果本组主动脉阻断(132.0±71.1)min,体外循环(209.0±83.4)min。机械通气时间(102.6±81.7)h。术后住院(13.6±12.8)天。早期死亡1例(1.4%)。早期并发症12例(16.9%),其中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4例,心包积液开窗3例,延迟关胸3例,二次开胸2例。术后随访4个月~6.8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7.2%;1、5年免除右心室流出道狭窄(RVOTO)率分别为98.6%,84.1%;1、5年免除干预率分别为98.6%,90.0%。随访期间置换外管道1例,介入球囊扩张7例10次。所有患儿最后一次随访均未见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到主动脉压差(10.5±8.8)mmHg。结论Rastelli手术适用于部分DORV、CTGA、TGA合并VSD和严重的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闭锁患儿,早期死亡比例低,中期效果好,但是远期常需要再手术,尤其是置换外管道。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流出道储囊应用于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在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中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3月收治的1例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联合重建储囊式流出道的晚期泡型肝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评估HAE包块广泛侵犯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压迫左肝动脉。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ELRA术,术中行HAE病灶切除后,利用部分尚未受侵下腔静脉重建肝左静脉,使肝左静脉为储囊样,将储囊式流出道与下腔静脉前壁行广口侧侧吻合,行左肝外叶自体肝移植。结果 手术总费时11.5 h,手术失血量共约600 mL。术后除保肝等常规治疗外,24 h后加用抗凝治疗,无胆汁漏、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1 d顺利出院。结论 ELRA术是治疗晚期HAE的有效手术方式,个体化流出道管道重建策略是手术的关键步骤,储囊式流出道重建可有效避免残肝增生导致的流出道扭曲,为避免肝脏淤血以及继发性布-加综合征等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融合+骨水泥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脊柱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2例,按骨密度分为A组(骨质疏松组)31例,B组(骨量减少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后路减压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A组术中采用骨水泥钉道强化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和随访12个月期间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等疗效指标,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A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为10.78%。A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多于B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3、6、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和SF-36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查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现象,均获椎间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减压融合+骨水泥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但也有较高的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