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5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对我区部分机关厅级及以上干部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区机关干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保健措施。方法收集907名干部健康体检资料,采用国内有关项目统一诊断标准,凡超出参考值范围均为异常,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7名健康体检者中体检结果异常者890例次,占受检人数的98.13%,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脂肪肝(56.23%)、前列腺增生(51.68%)、高血脂(39.14%)、动脉硬化(38.48%)和高血压(33.30%)。结论我区机关干部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根据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改进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2.
肠必清栓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内IL-1β、TNF-α及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肠必清栓治疗后UC模型大鼠肠组织中IL-1β、TNF-α、SOD表达的变化,研究肠必清栓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的UC模型大鼠48只随机分为五组,模型对照组(A组,8只),肠必清栓低、中、高剂量组(B、C、D组,各10只),柳氮磺吡啶药物对照组(E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F组,6只)。给药治疗14d后处死,留取结肠检测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SOD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显著增多(P〈0.01),而SOD显著减少(P〈0.01),给药治疗可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提高组织中SOD的表达。IL-1β、TNF-α的表达在肠必清栓低、中、高剂量组间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组与柳氮磺吡啶药物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的表达在肠必清栓中、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药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必清栓可下调结肠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提高组织SOD活性,这可能为其治疗UC调节免疫抗感染、抗氧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考察聚(L-乳酸)(PLLA)植入剂体内外降解特性黏数和失重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直接缩聚法制备聚(L-乳酸)(PLLA)树脂,经精制得药用辅料;将药用辅料通过特定设备压制成空白植入剂,考察其在大白兔体内的降解情况,并与其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的体外降解相比较。结果聚(L-乳酸)植入剂样品降解后的特性黏数与降解时间(wk)呈指数关系,失重百分率与降解时间(wk)呈线性关系。结论体内的特性黏数与体外的特性黏数数值相近,体外失重比体内快。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子宫腺肌病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其对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子宫腺肌病(研究组)原位内膜、腺肌病病灶和30例非子宫腺肌病子宫标本(对照组)原位内膜VEGF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采用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增殖期和分泌期腺肌病病灶、原位内膜VEGF蛋白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内膜,研究组腺肌病病灶表达率高于原位内膜.分泌期两组中原位内膜的表达率均高于增殖期.子宫腺肌病病灶和原位内膜MVD高于对照组内膜,腺肌病病灶高于原位内膜.VEGF和MVD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子宫腺肌病病灶存在VEGF、VEGF mRNA、MVD的高表达,子宫腺肌病病灶VEGF和MVD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和(或)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由于足部的解剖生理特点,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足部感染,可能导致截肢或死亡,若早期给予重视和干预,积极进行足部护理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我科近年来应用全身治疗与局部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青年及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新疆地区5个城市5家医院脑卒中患者816例,年龄18~4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为青年组,>6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7例为老年组.同期年龄18~45岁的外科住院患者236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及青年组中维吾尔族,汉族患者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组中维吾尔族高血压史及高脂血症史比例均高于汉族(P<0.05).青年组吸烟和饮酒史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史比例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兔成骨细胞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以及用特异性PKA抑制剂H89抑制cAMP/PKA信号通路后OPG表达的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兔颅骨成骨细胞在使用或不使用H89预处理后,加入外源性CGRP孵育48 h,提取各组细胞mRNA,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来观察成骨细胞OPG mRNA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CGRP显著刺激兔成骨细胞OPG mRNA的表达,这种刺激作用在24h时达到峰值。使用H89抑制cAMP/PKA信号通路后,CGRP诱导的OPG mRNA的表达下降了约50%。结论:CGRP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部分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OPG的合成与分泌,并且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cAMP/PKA级联信号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确定兰州地区汉族人各类错患者上下颌牙量比率的参考值范围,为正畸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正畸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40例患者(男120例,女120例),其中各类错(安氏Ⅰ,Ⅱ 1,II2,Ⅲ类)患者各60例(男30例,女30例),取正畸治疗前原始记存模型,测量每个牙齿的最大近远中径宽度,然后依据测量值计算全牙比和前牙比,统计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兰州地区患者全牙比在性别间及错类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男性组安氏Ⅱ2类及安氏Ⅲ类患者的前牙比显著高于其他错类型。此外,安氏Ⅱ2类与安氏Ⅲ类患者的前牙比在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兰州地区汉族人男性安氏Ⅱ2类及安氏Ⅲ类患者前牙比较其他错类型更大,在制订矫治计划时应充分进行上下颌牙量分析。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比较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及经典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入选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6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和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初发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24例(经典1型糖尿病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咽痛、咳嗽、发热等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入院时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血钾、白细胞计数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经典1型糖尿病组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升高[分别为(46±6)、(19±6)岁,t=9.89,P<0.01],糖尿病病程明显缩短[分别为(3.5±2.7)、(52.5±32.6)d,t=3.63,P<0.01],咽痛、咳嗽、发热等流感样症状明显增多[分别为50%(3/6)、0(0/24),x2=13.33,P<0.01],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亦增多[分别为83%(5/6)、0(0/24),x2=24.00,P<0.01].与经典1型糖尿病组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入院时随机血糖升高[分别为(44±7)、(23±4)mmol/L,t=9.22,P<0.01],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分别为(7.1±1.0)%、(14.4±2.2)%,t=7.66,P<0.01],餐后2 h C肽减少[分别为(0.21±0.17)、(0.58±0.39)μg/L,t=2.29,P<0.05],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分别为(206±124)、(10±2)U/L,t=8.18,P<0.01],肌酸激酶升高[分别为(1038±447)、(79±10)U/L,t=11.11,P<0.01],肌酐增加[分别为(179±39)、(55±16)μmol/L,t=12.33,P<0.01],血钾升高[分别为(5.2±0.7)、(3.4±0.8)mmol/L,t=5.07,P<0.01],白细胞计数增多[分别为(21.0±8.1)×109个/L、(6.0±1.9)×109个/L,t=8.64,P<0.01].结论 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代谢紊乱更为严重,免疫反应更加强烈,容易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女性住院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因、用药情况及转归。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72例CHF患者(男704例,女3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分女性组和男性组,设计调查表,观察病因、诱因与伴发疾病,并登记临床用药情况及30 d在院病死率。结果女性组CHF患者中排在前3位的病因是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女性组CHF患者瓣膜性心脏病的比例显著较高,与男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患者主要用药依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排钾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螺内酯、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两组相比较,女性组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较男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18-〈30岁人群组及≥80岁人群组,女性的在院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女性的在院病死率均增加。结论女性组CHF患者中排在前3位的病因是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女性组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较男性组增多,女性的在院病死率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