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比较分析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应用单眼视治疗老视的临床效果和视觉质量。方法:21例(26眼)及24例(41眼)老视患者分别接受CK和LASIK治疗,术前患者屈光度球镜+0.75~+2.0D,散光≤+0.75D,术后预期目标屈光度主导眼矫正为0~-0.5D,非主导眼矫正为-1.5~-2.5D近视状态且近视力≥0.5(J3),术后随访1a。结果:术后1aCK组和LASIK组双眼裸眼视力≥0.8且近视力≥J3者分别为52.4%、66.7%,近视力≥0.33(J4)者分别为81.0%、87.5%,两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眼等效球镜屈光度与预期目标相差±0.5D以内者分别为42.3%、70.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眼散光度在±0.75D以内者分别为57.7%、92.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眼角膜光学视功能区CK组和LASIK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眼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无明显下降;术后1a患者术眼有干眼症状者CK组为3眼(11.5%),LASIK组为8眼(19.5%),两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单眼视原理采用CK和LASIK治疗老视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两种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应用单眼视原理采用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治疗老视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选择31例(40眼)有明显老视症状的患者,术前屈光度球镜+0.50~+2.50D,散光≤+0.75D,采用CK进行治疗,术后预期目标屈光度主导眼矫正为0.00~-0.50D,非主导眼术后目标屈光度为-1.50~-2.50D,且近视力≥0.5(J3),术后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1a双眼裸眼远视力≥0.8且近视力≥0.5(J3)或近视力≥0.33(J4)者分别为61.3%,74.2%;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a等效球镜屈光度与预期目标差值在±0.50D、±1.00D以内者分别为45.0%,82.5%;术后1a术眼散光度在±1.00D以内者为87.5%;术后双眼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无严重干眼症的发生;术后1a90.3%的患者表示满意。结论:应用单眼视原理采用CK治疗老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远期疗效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3.
34.
陈蛟  王华  何书喜  罗栋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28-1830
目的:探讨 EX500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EX500 Excimer Laser workstation )术中测量 LASIK 患者中央角膜厚度( central conreal thickness,CCT)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3-01/06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63例120眼患者分别用EX500和A型超声测厚仪进行CCT测量,按A超测量值>550μm,500~550μm,<500μm分为三组。用Moria公司 SBK 微型角膜刀切开角膜瓣后再次分别用EX500和A超进行CCT测量。 EX500进行准分子激光消融,完成后测量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对以上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术前 CCT 的平均测量值:A 超为527.9±34.3μm, EX500为528.5±34.6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36,P=0.085)。其中CCT>550μm组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571.4±17.3μm,EX500为572.7±15.7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57, P=0.072)。 CCT 500~550μm组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523.4±13.1μm,EX500为524.2±12.4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4,P=0.058)。CCT<500μm 组的平均测量值:A 超为484.5±9.8μm, EX500为483.7±8.9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95,P=0.174)。掀起角膜瓣后CCT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401.3±34.2μm,EX500为393.4±38.9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69, P=0.000), EX500测量平均值明显低于A超组。准分子激光消融完成后测量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332.6±38.3μm,EX500为307.3±37.1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165,P=0.000)。
  结论:对于LASIK患者术前角膜CCT的测量,EX500与A 超的平均测量值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掀起角膜瓣后和准分子激光消融后角膜剩余基质床厚度的测量,EX500测量值低于A超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35.
老年痴呆病人精神行为症状药物治疗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痴呆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病因尚不明确,继发性可与脑血管疾病、中毒、帕金森病、脑外伤后遗症等有关,其中与脑血管的关系最为密切,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如精神行为症状使病人很痛苦或伴随激越、冲动攻击行为,使病人或他人处于危险之中,则有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治疗精神行为症状的目的是希望减轻症状,增加病人、家属或照料者的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分析角膜微型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polis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近视散光行Epi—LASIK治疗的患者32例64眼,LASIK治疗的患者63例126眼,将患者根据柱镜度数分为2组:I组(柱镜-0.25~-2.75D,Epi—LASIK20例、LASIK48例)、II组(柱镜-3.00—-5.00D,Epi—LASIK12例、LASIK15例)。随访6too观察两种术式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残余散光度、角膜愈合情况、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等。结果:术后6mo,Ⅱ组中UCVA较术前明显提高,Epi—LASIK为21眼(87.5%),LASIK为19眼(63.3%),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055,P〈0.05);残余散光度Epi—LASIK为-0.41±0.30D,LASIK为-0.74_+0.36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72,P〈0.05);角膜散光Epi—LASIK为0.63±0.34D,LASIK为0.81±0.52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34,P〈0.05)。结论:Epi—LASIK治疗≥-3.00D散光与LASIK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成人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医学中心验配RGPCL的24例(43眼)成人超高度近视患者,根据其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合适的RGPCL镜片。戴镜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配戴RGPCL时的矫正视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框架眼镜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62-0.15,≥4.9者1眼,占2%:配戴RGPCL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77-0.16,94.9者16眼,占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96,P〈0.05);与戴镜后7d相比,戴镜后1个月舒适度指标总积分及异物感、视力波动、痒、刺痛、干涩、充血症状的积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3.948、63.823、39.168、6.459、57.733、44.164、39.420,P均〈0.05)。与戴镜后1个月相比,戴镜后3个月总积分、异物感、视力波动、充血症状积分持续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536、22.484、11.537、16.229,P均〈0.05);痒、刺痛、干涩症状积分与戴镜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1.184、1.398,P均〉0.05)。镜片配适中心定位好,活动度良好,未见角结膜严重并发症。结论RGPCL矫正成人超高度近视可明显提高其矫正视力,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中青年近视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分布规律,观察近视度数及年龄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使用德国Allegretto波前像差仪,随机收集LASIK手术治疗前186只眼扩瞳后的波前像差结果。根据近视度数高低和年龄分别分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人群整体高阶像差从慧差(R3)至二次球差(R6)依次递减,以慧差(R3)和球差(R4)为最普遍的高阶像差,其他高阶像差近似为0,左、右眼高阶像差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的高阶像差差异有显著意义,主要为球差和二次慧差(R5)。青年组和中年组高阶像差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大瞳孔下,中青年近视人群的高阶像差以慧差和球差为主,无年龄、眼别差异。高度近视有着更多的球差和二次慧差。对于个体化切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角膜胶原交联术前后眼表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取诊断为圆锥角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知情同意后接受行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的患者42例(60眼)。以眼为单位,根据Kmax分3个组(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重度圆锥角膜组);根据K2与K1差值即散光分为3个组,A组(0≤K2-K1≤2.5D),B组(2.5D5D),追踪观察并且记录患者角膜交联术前、术后1mo、3mo角膜最大曲率(Kmax)、K1和K2、角膜厚度与散光、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等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特点。采用 SPSS 26. 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各参数是否有差异,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根据Kmax分组,术前基线角膜厚度、K1、K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散光、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35、0.22、0.63、0.57),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厚度、Kmax、泪河高度、K1、K2总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2.725.223.305.065.25, P<0.05;F组别=9.2538.28,P<0.05,2.48,P>0.05,13.37,P<0.05,6.28,P>0.05), 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泪膜破裂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001,P=0.38;F组别=0.953,P=0.40);(2)根据散光分组,术前基线Kmax、K1、K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0.001),年龄角膜厚度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0.43、0.96、0.11),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厚度、Kmax、泪河高度、K1、 K2总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5.916.614.065.198.4,P<0.05; F组别=0.530.60.751.19,P>0.05,7.63,P<0.05);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泪膜破裂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103,P =0.34;F组别=1.121,P=0.34);(3)将眼表泪液参数泪河高度及泪膜破裂时间的值与角膜形态参数Kmax、K1、K2、散光的值进行术前、术后1月、3月的相关性分析,术后3个月泪河高度与散光呈负相关(P=0.04),术前及术后1个月泪河高度与散光无相关(P=0.880.13),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与散光呈负相关(P=0.03),其他各时间点与散光无相关(P=0.130.29)结论 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早期对泪膜稳定性无不良影响;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早期使泪液分泌量发生轻度下降;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早期泪液分泌量下降,以散光程度严重者为甚。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网络成瘾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方法 分别运用网络成瘾问卷(IDQ),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75名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并与配对的75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网络成瘾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χ2=4.23,P<0.05).2、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缺陷,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r=0.991,P<0.05).3、网络成瘾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父母养育方式存有较大差异.结论 1、网络成瘾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存在病态人格特征,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2、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